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暑假,我在北京表姐家住了二十多天,其间除了饱览首都的风景名胜外,就是到邮票市场"淘宝"。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乘车赶到六部口,原来那儿是北京邮票公司所在地,门前自发形成了一个邮票市场,有一二百人在那儿交换  相似文献   

2.
李毅民 《收藏》2009,(10):11-12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在红旗下长大的。小学二年级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从收集信销票、盖销票起步,还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星期天常去西安钟楼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买新邮票并与邮友交换邮票。  相似文献   

3.
石坚 《集邮博览》2011,(7):58-59
1960年秋天,我考进了江苏省扬州中学,课业虽然比小学紧张,但业余集邮的时间还是有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去广陵路邮电局的集邮门市部交换邮票,在国庆路与广陵路交叉口的墙上看见一张通告.  相似文献   

4.
我的遭遇     
宜尤翁 《中国集邮》2000,(10):26-27
5月28日星期天。这天上午9时许,我提着20多年来搜集整理成册的邮票和邮品,准备找大学路邮市5区的祝师傅(市邮协理事)为我的邮册进行品相鉴定,以增长邮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想对部分邮折、卡、片作些转让或交换。不料,当我走到临近邮市的报刊门市部门前时,被一名貌似集邮“内行”的中年人拦住,问我有何票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受环境影响吧,住在石家庄纺织厂大院的小伙子们,似乎人人喜欢踢足球。省展览馆广场那得天独厚的场地,又使这些小伙子们如鱼得水。每天早晨,东广场上总有那么一群小伙子,在那里自由自在但却是有板有眼地你来我往,拼抢个不停。若逢星期天,简直就  相似文献   

6.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10,(12):76-77
我有一位俄罗斯邮友,叫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拉弗列西切夫——本名弗拉基米尔,父名亚历山大,姓拉弗列西切夫。1989年3月,一位波兰邮友在给我的信件中夹了一个贴苏联列宁邮票的实寄封,寄信人就是苏联列宁格勒的拉弗列西切夫。我当时很想与苏联邮友通信交换邮票,就用英文写了一  相似文献   

7.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8.
我保存的一套苏联于1960年4月10日发行的《列宁诞生90周年》邮票,可算是一套比较珍贵的了,之所以说它珍贵,是因为它见证了我60年前与一位苏联朋友的友谊,同时也由于我与之交换的邮票现今的价格早已超过万元了。20世纪50年代初,我读中学时开始集邮,并且特别钟爱苏联邮票。1956年我读大学时,通过赴苏留学生介绍,结交了一位苏联邮友,他叫保里斯,我们经常通信交换邮票。那时重友情,不计较价格,也没有邮票目录参考,但由新发行的新票面值可以衡量对方的花费。1960年6月初,我收到保里斯寄来发行不久的苏联  相似文献   

9.
姚君 《集邮博览》2010,(11):66-66
提起集邮,首先就得说说伴我集邮30年的舅舅。刚上初一时,看见同学拿着花花绿绿的邮票进行交换,引起了我的兴趣。回到家打开书桌抽屉,发现舅舅在大学时攒的一盒邮票,拿起一看,邮票大多粘在信封上。  相似文献   

10.
我刚写完《动物园专题邮票》,并供给《上海集邮》在今年的5月号上使用。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照例又来到静工邮市。在邮市临近清场时,一个邮商拿出了一部邮集,只见林霏开和另外一个邮人正在那里尽情地挑选。我走近一看,发现邮集中几乎全部是国外的动物邮戳剪片和盖有动物邮戳的实寄封。我因为刚写了关于动物园邮票的文章,于是对其中有关动物园的部分特别感兴趣,我拣出了近40件邮品,包括有20多件动物园邮戳剪片。回家后仔细地加以研究,发现这些邮戳对于我的前一篇文章是个有益的补充,所以再次撰文将这些邮戳介绍给读者,相信会对增加动物园专题邮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假封辨析     
《集邮博览》2008年第5期27页刊登的信封是假封无疑,一看收信人我就乐了,他的名字竟然与央视热播的《乡村爱情》中那个倔强的农村小伙子的名字一样,更加引起了我研究的兴趣。辨别实寄封的真伪,主要从邮票、邮资、邮戳、邮路四方面进行,下面我们逐一分析:1、邮票:该封上所贴邮票为《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原版发行于1949年10月8日,再版发行于1955年  相似文献   

12.
受父亲爱好集邮的影响,上学后我便开始集邮,由于收集渠道有限,小学毕业前总共只收集到20多枚邮票。1987年秋天,我开始上中学。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父亲把他那本厚厚的集邮册交给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工作很忙,你也长大了,这本集邮册该交班了。集邮是项高雅的文化活动,它会开阔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大城市已经有了邮票交换和买卖市场,地点多在邮局门口前的马路边上。那时买卖邮票的人,要一只眼盯着邮票,另一只眼提防着执法人员到来。  相似文献   

14.
集邮九问     
耿守忠 《集邮博览》2010,(10):10-12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集邮,当时我父亲在河北邯郸陶瓷厂工作,长期驻外,经常给家里写信,信封上贴有好看的邮票。我把这些邮票收集起来,由此便爱上了集邮。这时我就读在邯郸市第二中学,我的同学屠幼生,他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给他收集了不少邮票。我们经常互相观赏和交换邮票,更增加了集邮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妙语     
《集邮博览》2010,(12):15-15
1.现在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决定从10月份开始,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上午9点到12点是邮品交换活动日,你可以把手中多余的邮票和邮品,拿到那里去,和别人交换,也可以购买你所需要的邮票和邮品。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3,(1):7-10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最早收藏的邮票现在还有吗,价值如何? 我是1946年开始“玩邮票”的,兴趣来自邮票的精美图案。“大型精美邮票”是最爱,追求不同品种邮票数量的快速增长是目的,与同学交换到自己没有的邮票是最大的快乐。对“大型精美邮票”最迷的是“土瓦(唐努乌梁海)”邮票。追求邮票数量快速增长的捷径就是到天津劝业场去买“袋票”。  相似文献   

17.
九问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小时候,家父与外地亲友常有书信往来,每次来信我都去取。时间长了邮票图案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征得父亲的同意就把邮票从信封上揭下来,放到本子里。复品多了,再与同学交换。20世纪40年代中期,我就读于北平宣武门外的丞相胡同小学,班里喜欢邮票的同学较多,没多久本子装满了。  相似文献   

18.
骑车五十年     
星期天骑车去云洲邮市,闲逛一圈,翻检邮商们的邮册,见到许多自行车画面的邮票。忽然想到,我骑车已经五十年了!对于这个为我忠心服务达半个世纪的伙伴,我是否了解它的身世呢?是否细致地把它通体观察与思考过一番呢?  相似文献   

19.
1944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前夜,在大连一个由日本人发起的"日华邮票研究会"成立。该会发行会刊,编印会员名簿,每月举办会员活动,经常进行通信交换拍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拥有会员300余人。然而,在正义的隆隆炮声中."日华邮票研究会"只是县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20.
沈福才 《集邮博览》2010,(10):15-15
我收藏着一张邮票交换入场券,券大小为95mm×54mm,用的是100克双胶纸,券的右边盖有蓝色橡皮章,内容为"上海市集邮协会邮票交换组",左边有"21"阿拉伯数字。这张入场凭证是我在1987年6月21日去位于上海常德路940号的静安区工人俱乐部时留下的,因券上没有印时间,我当时特意在其背面写上了日期,"21"表示活动场次,至于收费5角还是一元我已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