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伐檀》和《硕鼠》均出自《诗经》国风中的魏风,也就是魏国的民歌。魏国位于现山西省解县、芮城一带,土地贫瘠、且屡遭相邻大国的侵略和掠夺,在这种背景下,魏国的统治者既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又要扩充军备对付外来侵略,于是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没完没了的徭役、兵役就落到魏国劳动人民身上。《伐檀》和《硕鼠》所反映的就是魏国劳动人民因不堪忍受而对奴隶主统治阶级的痛恨之情。  相似文献   

2.
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襒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  相似文献   

3.
《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诗,无论在背景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异同,现不揣浅陋作一些比较分析。一、背景同《诗经二首》是春秋初期产生于魏国的民歌.当时我国社会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奴隶是  相似文献   

4.
<正>《伐檀》《硕鼠》均选自《诗经》的魏风。魏风是流传在魏地(今山西省西南临汾、曲沃一带)的民间歌谣。《伐檀》是劳动者伐木时唱的歌,作者对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加以冷嘲热讽。《硕鼠》也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战斗之歌,作者运用通俗而又贴切的比喻,愤怒控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中学统编语文教材中,《诗经》选了《伐檀》、《硕鼠》,《楚辞》选了《国殇》。好问的学生看了这几篇教材后,可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这三首诗读起来有的地方很和谐,押韵合辙,而有的地方却不那么和谐,如《伐檀》的第二章、《硕鼠》的第二章、《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四句等,这是什么道理? 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如果想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点音韵学常识.特别是古音学常识。音韵学中的“古音”,指的是周秦时代的语音;研究周秦时代语音的学问,就叫做“古音学”。  相似文献   

6.
《伐檀》、《硕鼠》两篇诗属于《诗经》中的魏风,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云:“……魏在商为芮国地。与虞争田,质成(平断)于文王,至武王克商,封姬姓之国,改号曰魏。春秋鲁闵公二年(前六六○年),周惠王十七年也,晋献公灭魏,今山西解州芮城县,是其地也。  相似文献   

7.
被压迫奴隶的嘹亮战歌——谈谈《伐檀》和《硕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它通过描写一群奴隶工匠伐木制作车轮时的劳动情景,尖锐地讽刺、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残酷剥削奴隶的罪行,表现了奴隶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全诗分三章,每章各九句,三章内容和形式基本一样,构成章节重迭的形式,反复  相似文献   

8.
<正>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所载黄岳洲先生《〈伐檀〉〈硕鼠〉的语言分析》一文。这篇文章从文字、音韵、语法、训诂等角度对这两首诗的语言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广大青年古汉语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篇难得的好教材。但是,我觉得文中还有个别地方不尽妥当。为此,我从学习的角度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以个人浅见,以求得古汉语前辈及黄先生指正。  相似文献   

9.
《伐檀》主旨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诗经》往往要关涉《伐檀》一诗的主旨,有时到了对该诗主旨的确立,甚至可以影响整部《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程度。笔者综观过往的《伐檀》主旨说,感到不满意,故重新加以讨论。 一、旧说综述 《伐檀》一诗主旨旧说,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曰刺与斥,二曰颂,尽管刺斥与颂的具体对象很有些差异。第一类:刺与斥。《诗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郑《笺》:“斥伐檀之人”。孔《疏》: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1.
《魏风·伐檀》一诗,写了三种人:“坎坎伐檀”的伐木人,“不稼不穑”的“尔”,“不素餐”的“君子”。对前两者看法比较一致,对于“君子”到底指什么人,则争论较大。有的说指靠剥削生活的统治者,即诗中的“尔”;有的说是“有才德的”孔子一类贤者仁人。我则认为,它指伐木者比较恰当。 说“君子”是指诗中那个剥削者“尔”的,其主要根据大概是“君子”一词在古代多用于统治阶级。这是实际情况,但却又不能因此概尽一切。以《伐檀》所出的《诗经·国风》为例,里面提到“君子”的凡二十一首,至少有三分之二不是明显的指诸侯大夫、王公贵族。“雄雉于飞,上下其羽。展也君子,实劳我心。”(《雄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不论是研究《诗经》的专著,还是多种语文教材,对《伐檀》一诗的解释都是相同的:先写奴隶们伐檀劳动的艰辛,接着写对奴隶主的痛恨与责问,最后用反语揭露剥削者的寄生虫本质。我却总感到这样解释极不符合诗的本意,现将疑问提出并分析如下。一“不稼不  相似文献   

13.
二千年来,对《诗经》中的许多篇章纷纷无定解。特别是《伐檀》一篇更是众说纷纭。事实上对此诗的解释大多偏离了其真正的主题,而此诗的基本主题是劳动者歌谣,它是一首赞美心中情人的爱情诗。并不是如汉代治经者及后代学者所说的怨刺诗,也没有什么社会批判倾向,仍然是《诗经》基本主题-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奴隶社会风土人情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4.
《伐檀》作为《诗经》的代表作品选入高中教材,是由其思想性决定的。因为这首诗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被剥削者的反抗思想。本文对《伐檀》诗的主题思想没有新解,但对作为教材的《伐檀》一诗在教学方面有两点疑惑需要辨析,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一) 一是句读方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五册(1995年11月第2版,1998年4月第3次印刷),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中《语文读本》第三册(2000年12月第2版)对《伐檀》诗首三名的句读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首三句读为二句话,“河水”句单独读为一句话。全诗共三章,后二章前三句的句读相同。经查,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诗经通记》、方玉润  相似文献   

15.
望文生义,穿凿附会,这是注释家的大忌。但是,古音通假说恰恰是穿凿附会者的防空洞。有些注释家以古音通假的理论为护符,往往陷于穿凿附会而不自觉,这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6.
《诗经·魏风》中的《伐檀》,是一篇战斗性极强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只交换了几个字,但思想感情却是层层递进,一章更比一章的感情强烈。一群觉醒了的奴隶们,在伐檀运木,坎辐斫轮造车的时候,因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就和奴隶主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他们通过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自己一年四季的劳动成果,不论是地里的稼稿收获,或者是日夜打猎捕得的野兽,都被奴隶主们剥削一空。于  相似文献   

17.
《伐檀》主题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檀》选自《诗经·国风·魏风》,是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传统篇目。关于它的主题,高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是:“《伐檀》是古代伐木的奴隶们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写了伐木者的艰辛,通过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的责问和讽刺,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高中第五册51页,人教社96年版)这种解释,代表了对该诗思想意义的一般性理解,如金启华《诗经全释》:“(《伐檀》)讽刺官吏的不劳而获,剥削自肥。”(江苏古籍出版社91年版237页)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本篇(《伐檀》)重点实在责问和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上编第一册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89年版)总其渊源,所有这些解释,均源自汉毛亨《毛诗序》所  相似文献   

18.
伐檀     
两个字完全同音,或者声音十分相近,古音通假的可能性虽然较大,但是仍旧不可以滥用.如果没有任何证据,没有其他例子,古音通假的解释仍然有穿凿附会的危险。例如俞樾解释《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困兮”,以为“(?)”同“缠”,“亿”同“繶”,“囷”同“稇”,都是“束”的意思.由于他这一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8-3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华夏文明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符号,305首诗记录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七月》、《伐檀》、《硕鼠》、《采薇》等最具代表性,以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最深层含义为接点,来说明商周时期奴隶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强烈反对征战徭役。  相似文献   

20.
《诗经.伐檀》是一首表现西周轮人生活,表达对轮人无限仰慕与崇敬之情的诗歌。诗中首述轮人的劳作,次写轮人的丰厚待遇,最后对轮人的劳作与社会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诗人的情感就渗透在这叙述和议论当中。诗歌只是对当时轮人生活实际情形的陈述和诗人主观感受的表达,并不存在所谓讽喻、寄托之类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