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把汽车设计研究、生产制造的过程称之为汽车前市场.而将汽车从售出到整车报废为止的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形成的服务市场称之为汽车后市场。广播媒体为何要介人汽车后市场?为何要以汽车俱乐部的形式介人汽车后市场?怎样经营好广播汽车俱乐部呢?笔者试就这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人眼中味同嚼蜡的宝塚女孩和她们的歌舞为何在日本能够享有“国宝”之美誉,且八十余年来经久不衰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3.
李毅 《档案时空》2005,(3):26-28
众人都知道,汪精卫因多次遭人行刺,才旧病复发,后送往日本去治疗,终在1944年11月死在日本,结束了他大汉奸罪恶的一生。可是,汪精卫为何会旧病复发而无药可治了,以前他不是多次被治好了吗?这回被送到日本治疗,却又没有挽救回他一条小命呢?这其中奥妙一直被人们猜测,其实那是神医刘一帖用巨毒攻心的惩处办法,贴走了汪精卫的命!  相似文献   

4.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神医"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他的前生和今世究竟如何,为何他能将普通的辅食绿豆卖出天价,为何那么多人要去神医所在的悟本堂排队挂号,千篇一律地对症下绿豆,这一切在2010年5月引起记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说甲午是李鸿章一个人的,不对,万千民众也有责任。若不是他一个人的,那为何这惨痛一定找他当替罪羊呢?如今又是甲午年,不知他在天之灵看今日中国巨变该有怎样的心情?不管怎样,他与我们都一样,望鉴史以求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6.
即使那些对犹太人的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当他听着《巴比伦河》、看着《辛德勒的名单》,即使他真的是铁石心肠,也不会不为犹太人悲惨命运垂泪的.他甚至会黯然神伤:一个民族的命运为何会如此悲惨?他们不是上帝的选民吗?为什么上帝就不眷顾他的子民呢?  相似文献   

7.
通讯社可以向全国发通稿,通讯员为何不能“一稿多投”?有人认为“公开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对此,我完全赞同,因为它符合实际。常见新华社发一条重要新闻,全国大小报无不转载,那么下面通讯员采写的重要新闻为什么就不能一稿多投呢?高亚非  相似文献   

8.
人们要求割除违法药品这颗大"毒瘤"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为何偏偏难以割除呢?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谈的不是品牌的事情,而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因为本期专题讲座主题是“增强自我竞争力”,怎么会和品牌有关呢?事实上,世界有这么多的牌子,为何有的成为品牌,而有的还是牌子呢?  相似文献   

10.
从猿进化到人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高于本能的劳动创造也在百万年以上。粮棉年年种,为何迄今还未完全解决温饱呢?房屋年年盖,为何还未完全做到居者有其屋呢?医院年年建。为何仍然看病贵、看病难呢?学校年年办.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文盲呢?试问: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精力用到哪里去了?回视历史,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用到相互掠夺、相互残杀上去了,用在内耗、破坏上去了。  相似文献   

11.
从书后所附陈舜臣创作年表,才知道《日本人与中国人》写于1971年。38年前写的书,如今看来并不过时,我觉得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荣耀,对出版译著的广西师大出版社,也是一种慧眼独具的睿敏——作为一个不可能搬家的邻居,日本委实是一个值得我们细致、彻底研究的国家。细致应达到什么程度呢?不止一本书读过,日本研究中国的书刊,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彻底又该以什么为标准呢?同  相似文献   

12.
刚刚从日本访问一个月回来,熟人相见,第一句问话总是:“对日本印象怎么样?”印象吗,当然很多,不过说真的,有一点叫人不得不佩服,那就是日本人的公关意识,弄得你不知不觉就被引上了人家希望的道儿上,精得很呢!这里就说说访问的日本三大报社  相似文献   

13.
郭瑞璜 《今传媒》2005,(4):44-46
今年1月25日,日本广播协会(NHK)会长海老泽胜二,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引咎辞职。28日,海老泽胜二仅当了不到3天的NHK顾问,又被观(听)众轰下台,创造了NHK历史上顾问任职最短的记录。NHK是根据1950年颁布的日本《广播法》成立的官办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现有员工12000多人,在日本新闻界乃至日本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老泽胜二于1957年进入NHK工作,1997年由副会长升任会长,2000年、2003年两次连任,是NHK仅有的两位连任三届的会长之一,本届任期到2006年7月届满。在NHK具有绝对权威的他,为何提前辞职,并且连顾问也当不成呢?一系列“不…  相似文献   

14.
华西村三探     
同样搞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为何搞得特别美?同样是农村基层干部,华西村干部的威望为何特别高?同样抓思想教育,华西村的风气为何特别好?--这是到华西村参观的人提出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是句老话。为何重新提起呢?细细悟来它与新闻工作者出好新闻有关。如果把写新闻稿算作砍柴,那  相似文献   

16.
安徽某地近发生日本人为我国明代人王直修墓立碑事,披露后舆论哗然。1月31日,两位高校青年教师怒砸“王直碑”。近年来,史学界在明史研究中,对嘉靖年间“倭寇”作乱等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亦引起一些档案工作者的关注。王直何许人也?日本人为何为明人王直立碑?本刊特地邀请砸碑事件当事人之一、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副教授郭泉依据档案史料撰文,解说王直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15日,正是日本的盂兰盆节假期。在东京及日本各大城市大街小巷车辆行人异常稀少,显得格外安静,但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坂的靖国神社附近却是别外一种光景:靖国大道的路旁停了二三十辆窗口装有铁网的警方大轿车,荷抢实弹的警察伫立在其旁,通往神社的主要路口随处可见带着相机的便衣警察,空中,警方的直升机马达声隆隆作响……上午10点,一长列高级轿车鱼贯驶入,一群日本政要人物步出轿车,缓缓走入神社内院,今年的参拜活动开始了。就在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也对靖国神社进行了参拜,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些什么人呢?为什么每年的日本政要都这么隆重对待呢?它与日本的政府及政治有什么渊源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8.
“买卖书号”这一出版界的腐败现象,为什么在前些年愈演愈烈,直至泛滥成灾?去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明令禁止,然而,买卖书号的勾当仍在或明或暗地进行。那么,为何屡禁不止呢?这就需要从其产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曾发了篇不大起眼的短评,问:“守法为何成新闻?”——那是为报载安徽省某些地区不乱砍树、不滥破坏森林资源的“新闻”有感而发的。是啊,“不”字为何成新闻?这确是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什么是新闻?按某外国学者的生动说法,那就是:“狗咬人”不能算新闻,要“人咬狗”才能算新闻。换句话说,司空见惯的事儿不能算新闻,要出奇罕见的事儿才能算新闻。如果这个说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算有点道理的话,那么,为何“不”字之类的信息,竟然在我国成了“新闻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至今还有增无减呢? 譬如,表扬某些外贸官员的报道,总是说:常涉外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赞美某些个体户的消息,举的例子则是:不逃税漏税,不坑害顾客,不赚昧心钱财;褒奖某些饭馆的丈章,就又离不开这个套套: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进行到一周的时候,美英联军大不顺。伊军抵抗顽强,联军死亡人数渐增。但是美国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对于战争的支持率仍高达70%。 这让人惊诧。伊拉克万里之外,与这70%主战的美国人居家过日子,“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为何非得下搭命搭钱的血本把人家捣个山河破碎呢?其原因盖在于:伊拉克是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且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构成威胁。普通美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电视、报刊告诉他们的。这些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伊拉克的妖魔化就没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