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热点名词,“弱势群体”新闻报道在媒体上也成为一个社会注目的焦点。2004年3月份上旬,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骤然增温,笔者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详尽分析这一时期三大报的“弱势群体”报道现状,试图在基于报道文本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探讨出这一时期“弱势群体”报道升温的现象和内在原因,进而发现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关注弱势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是体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图书馆要采取各种措施为弱势群体服务,其中包括建立社会信息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整合相应信息资源,发挥图书馆最大化社会效益;开展弱势群体用户教育和培训;消除“文化饥渴”,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各种社会问题,犯罪率也比较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因此,像未成年人犯罪、农民工维权、空巢老人、妇女维权等问题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春雷  肖娟 《当代传播》2011,(6):96-97,104
从“3·23”福建南平惨案到“4·29”江苏泰兴惨案,系列校园杀童事件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大众“犯罪心理”、媒体报道等自此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本文基于“江苏泰兴校园事件”的调查分析,通过个案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媒体报道与大众“犯罪心理”的关联,并试图从发挥地方媒体优势、尊重大众接受心理和保障弱势群体权...  相似文献   

6.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7.
对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与支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它应与现已存在的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体系等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援助实施的理念是“助人自助”,稀释和淡化“信息歧视”,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处境与状态。文章在分析弱势群体与信息“歧视”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援助的具体措施有:了解情况,制定方案;构建相应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图书馆最大化社会效益;减免费用,加大援助力度;构建社会各界合作机制,提高信息援助实效;传媒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社会信息援助保障制度、法规,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消除“文化饥渴”,促进民族文化复兴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占到全国总人口11%至14%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是日渐“精英化”的都市报不该遗忘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幸倩 《新闻前哨》2010,(6):56-58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草根”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人们的追捧和认同,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网络带到了公众的面前。弱势群体的弱势本应得到社会的救助,然而在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公众人物进行报道时,善意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2010年社会流浪者“犀利哥”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时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犯罪报道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层面或几个层面(经济、文化、政治及社会竞争力方面)处于边缘和底层没有或拥有少量话语权的人群。学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如儿童、老年、残疾人;后者如打工仔、下岗、失业人员等。近年来,受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若干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论述了关怀、帮助弱势群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责;介绍辽宁省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中,拓宽服务渠道,进行的一系列服务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跨越数字鸿沟和保护“数字弱势群体”是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引起更多学者的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数字排斥”转为“数字赋能”视角切入,尝试构建“数字赋能”驱动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理论框架,化解其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振兴发展。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侵害的症结主要在于数字排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因素的制度排斥、发展因素的技术排斥、组织因素的社会排斥以及文化因素的环境排斥。在乡村振兴时代倡导数字赋能是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内生需求与大势所趋。在具体策略层面,应从个体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家庭赋能层面构建社会保障网络、从社会赋能层面提高社会支持效能、从政府赋能层面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此保障乡村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促进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畅 《青年记者》2006,(5):51-53
社会弱势群体对权利与平等的诉求,无疑是真实而迫切的,但行进在时代进步大道上的跋涉者,基本责任与良知,更愿意理性地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倾向于“让理性精神引导诉求”。而农民工城市求生所遭遇的碰撞、冲突也引起了我们深切的关注。石家庄市破获了一起抢夺案件,涉案的都是进城务工的青年,他们原本都是父老乡亲眼里的“乖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涉嫌犯罪呢?记者何磊前往石家庄去探个究竟,我在想,如何面对“农民工犯罪”这样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吴琛 《记者摇篮》2004,(4):43-43
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新闻记者的新闻触角不能只投入到那些或是社会精英、或是行业英才,或是方方面面的杰出人物.应当把“弱势群体”作为报道的一个重要切人点。这也是记者不应推卸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强调的是“亲社会意识,”体现了对受众的“有用性”和“获益性”。导致新闻价值取向的这种转变,与当代社会对媒介的影响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有直接关系。此外,媒体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为了保证真实、客观、公正,需要对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在报道中以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和劳动价值取向引导舆论,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桂渝芳 《今传媒》2014,(1):127-128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这个公共教育平台、分享社会知识资源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保证社会各阶层获取知识权利的均等,是我们推行民主政治的体现。知识公平思想、社会求助思想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萌芽。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目标上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君子”,即素质教育。先秦子书《管子》对社会救助有系统的论述。古代先哲们追求知识公平和弱势群体救助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对今天的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也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8.
张春 《新闻界》2002,(4):51-52
作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新闻对象,“弱势群体”历来为媒体普遍关注。无论是获得国际新闻摄影金奖的《饥饿中的埃塞俄比亚灾民》,还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镜头中西部农村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眼神,都无不以最直观、最震人心魄的方式,激发起有良知的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朱钅容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将“弱势群体”作为全社会必须关心、扶持的对象提出之后,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应尽的职责,对以下岗职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19.
党报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以关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为己任。社会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部分人员和相当一部分农民等。关注关心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并提供及时的援助,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而媒体肩负并体现这份社会责任,绝不是为其“鼓与呼”那么简单.而是要与弱势群体的民众心相印,情相系。  相似文献   

20.
二○○三年社会弱势群体报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颇具深度,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