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张志新被判过两次死刑 陈禹山说,张志新曾两次被判死刑.第一次是1970年5月14日.盘锦地区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组判处张志新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呈送到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新闻媒体出现大量以“或”字为代表的“悬疑新闻”,类似《奥巴马夫人或在白宫生宝宝》、《律师称南京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或被判死刑》等报道,渎者不知这个“或”能否“突发”还是“未发”,媒体为了抢新闻也被动地不敢不发,于是“悬疑新闻”纷纷亮相,成为新闻体裁中的“新生代”。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12日的北京某报,在转载河南某报的一条消息时,在一版刊出导读<豫醉驾肇事者再次被判死刑>.见到这一"导读",不禁令人打个寒战:一个罪犯怎能两次被判死刑呢?待看了刊于七版的消息全文,方知此题是编辑在移花接木、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4.
5月9日,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因受贿3318万元一审被判死缓。2009年以来,包括许宗衡在内至少有18位副部级或以上官员被判刑,18人中没有一个被判死刑,5人被判无期徒刑,12人被判死缓,刑期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孙瑜,被判18年有期徒刑。其中,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4)
法制宣传要符合法律规定报刊上的法制宣传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法制宣传中存在法律用语不准确:1、某报消息《上海“5.29”案罪犯吴永祥被判死缓》,文中所说的“死缓”,是一种习惯用语,大家也都明白所说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我国刑法没有“死缓”这一刑...  相似文献   

6.
他曾是一审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也是闻名全监的“发明家”:李军,一个曾经走入歧途的失足青年,在狱方和亲人的关怀下。创造了一中外监管史上的奇迹——两年内报批专利30余项,其中已被批准并授权公告的有14项!  相似文献   

7.
王迈 《传媒》2000,(10):44
8月7日,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依据某报一篇文章,发表署名短评《打击黑社会势力必须坚决地反腐败》.短评说,丽水的蔡和庭被判死刑后仍然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9,(2):22-23
去年9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矿工1人的责任事故后,矿方为隐瞒事故,以各种名义发放“封口费”。仅仅两天时间。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封口费。后初步核查。领取“封口费”人员中。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的有2人,其余多数是假冒新闻单位的社会人员。“封口费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9.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郑筱萸已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0日晚,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将一骑车女子撞伤后连刺受害者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案件发生后,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在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前,网络舆论已经给被告人药家鑫做了“判决”——死刑.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陕西省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了药家鑫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1.
重构专业理念 完善监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飞 《传媒观察》2003,(11):29-31
2003午9月,一个新闻让世人震惊,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矿主与繁峙县委县政府有关人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虚报死亡人数,把38人死亡改成“2死4伤”上报!他们除了“层层把关”全面造假外,还用钱物来堵媒体记者的嘴——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12-12
成都市委原宣传部长高勇11月18日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相似文献   

13.
从3月1日起,成都中院决定全面废止枪决这一传统的死刑执行方式,取而代之以注射执行方式。 世界各国的刑罚发展趋势是人道化,表现在死刑上,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据国情走上了废除死刑之路,另一方面是那些还保留死刑的国家也纷纷对死刑的执行方式进行改革。我国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死刑用枪决的方法执行”改为“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5,(31):12-12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原总裁刘金宝8月12日一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7,(11):4-4
南方网评论,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些年来,贪贿数额与查办官员级别同步节节攀高。虽然依据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贪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就可判死刑,但从近三年来各地所判处的贪贿案来看,金额在千万元以下者,事实上已经没有人被判死刑。郑筱萸的受贿数额法院认定为64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云峰 《新闻三昧》2003,(11):31-31
据新华社9月15日电,山西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6·22”特大爆炸事故责任人,因隐瞒伤亡事故真相而受到查处,其中有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送的现金、金元宝,对他们存在的严重经济违纪行为,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7.
(一)“俄”,还是“白俄”? 读报中常发现某些编辑作题时用心良苦,能省的字尽量省,但有些字不该省的时候,就不应省,否则“以辞害意”,就得不偿失了. 比如2011年12月1日上海的《新闻晚报》有一新闻,题为“俄地铁爆炸案两被告被判死刑”,报道“白饿罗斯最高法院11月30日”的一次判决,文中明明写的是“白俄罗斯”,标题上却是“俄”(俄罗斯的缩写),显然容易使人读题时产生错觉,认为此案发生在俄罗斯.其实,整个案件以及判决都发生在“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0):12-12
林福久:“腐败麻雀”的警钟 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原局长林福久5月27日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数罪并罚,一审被判死刑,林福久表示将上诉。 林福久在8年的时间里,以一个地市级公安分局局长的身份,通过非法手段聚财高达5000多万元,如此身价的警察,在中国当今警界恐怕还无人能与其相比。 此案引起的争论很大。对林福久的查处,最终是因中纪委的直接介入才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国内媒体的一个热点议题是这样一个冤案:河南商丘农民赵作海因"杀人"被判死刑,服刑11年后又因"死人现身"才获清白.这件冤案的重要成因之一是警方的刑讯逼供.在一篇题为<要能容忍根除刑讯逼供的副作用>的评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0.
山西洪洞县煤矿发生安全事故之后隐瞒事故真相,真假记者纷纷闻风而来索取“封口费“。此事再次引发人们的深思。新闻媒体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不可避免地要追逐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