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媒体从日本转至中国。由于日本经济不断衰退,发自日本的消息的价值不断降低,欧美媒体最近不断从东京撤退,其中大部分转移到了作为“下一个经挤大国”的中国,出现了“从日本到中国”潮流。继美国颇有影响力的《芝加哥论坛  相似文献   

2.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晚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有一些这样的镜头:中国人给日本当走狗、汉奸、卖国贼、叛徒。如果不是后来的史料证实,谁能想到,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竟然有一批日本革命志士站到了他的“敌人”——中国人民一边,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中共党员的日籍情报人员。中西功这位日本人恨之入骨的“叛徒”、“汉奸”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在隐蔽的战线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起到了中国情报人员难以企及的作用,为中国和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毛泽东也对这些“国际同志”的贡献给予了极高评价。  相似文献   

4.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悦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5.
在“常任”梦问题上,日本各大报在新闻报道上无不大张旗鼓,敲锣助阵。 在谈到日本为何应成为常任理事国时,各报反复强调日本的“经济负担论”和“国际贡 献论”。至于联合国与“株式会社”有何差异?日本的军事贡献究竟是对联合国的贡献 还是对美国的贡献?却几乎一字不提。在诸多争取实现“常任”梦的言论中,也有一些 是言不由衷、异想天开和远离客观事实的论调。日本各家大报舆论造势的另一重点,是 强调在五个常任理事国当中,只有中国可能会反对。殊不知日本实现“常任”梦的最大 难关,其实在美国,因为美国是联合国现体制秩序下最大的得益者。  相似文献   

6.
再加一把劲     
某日晚,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焦点访谈”节目,报道的是暑期儿童读书问题。 在一书报摊前,记者问一儿童;“想买什么书看?”答:“日本出的连环画。”问;“为啥不买中国出的?”答:“买不到,有也不好看。”记者又指着琳琅满目的小人书问摊主:“这些都是哪里出的?”答:“绝大多数是日本的,中国的很少,也不好卖。”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和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的民谣,日本东阳书房新近出版了《中国民谣集》。该书收录了“草原情歌”等30首中国民歌,这中间有自古流传的民谣,有中国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儿歌、情歌,以及关于“太平天国”的民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同时,流入到中国的武器相当多,据不完全的统计,流入到中国的武器就有24个国家98个兵工厂生产的数百种武器,以枪械为最多。因此中国便成了一个万博武器库,作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的枪械的名称,五花八门,没有一定的规范,如把德国的M1888式毛瑟步枪称为“老套筒”,日本的“三八式”步枪称作“三八大盖”,美国的M1式半自动步枪称作“大三○”,M1式卡宾枪称为“小三○”,日本的十一年式轻机枪称作“歪把子机枪”,日本的十四年式手枪称之为“王八盒子”,德国的毛瑟手枪,在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 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与此相同的说法其它报刊也有。三、(日本)“他们从1951年起把4月3日定  相似文献   

10.
“国粹”(国粋,kokusui)一词来自日语,是明治时期日本知识人对英文“Nationality”(中文一般译为“民族”“民族主义”等)一词的翻译。日本的“国粹”概念认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各自保持各国的国粹发达,为世界文明做贡献。这一以保存国粹来实现民族复兴的观念对于深陷于国家民族危机之中的晚清中国知识人充满了吸引力,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欢迎。20世纪初,“国粹”一词亦风靡于中国,成了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派学人笔下的热词,意指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新文化运动前后,“国粹”一词频频出现于新文化人笔下,却常含嘲讽之意。在“国粹”的理论旅行中,中国的“国粹”概念虽直接受到日本影响,却并非照搬。日本的国粹与欧化最后形成了合流,演变为日本主义;中国则在批判中接受与阐释“国粹”,保留了自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2014年9月,中国日报社和日本非盈利组织言论NPO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了2014年的中日联合舆论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86.8%的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持“不好的印象”,而日本受访者对中国持“不好的印象”的达93.0%,比2013年的90.1%增加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驻东京中国记者告诉我:他的一位日本朋友曾向他透露,今年1月下旬,舆论(尤其是中国舆论)对右翼团体在大阪国际和平会议中心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集会的强烈反响,使右翼分子们暗暗“窃喜”,原因是他们的猖獗活动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重视”。面对众多的中国媒体,右翼分子们大有“身价倍增”之感。 在日本,右翼的名声很坏,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商业传播中的“中国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传播中的“国家符号化”现象。正如中国的商业传播常常以他国形象为宣传点一样,在日本茶饮料的商业传播中,也把“中国”作为主要的卖点,大量使用“中国,’作为暗示性的符号,号召日本人民消费特定的产品。本文通过对日本广告中的“符号化的中国”的研究,探讨了日本商业传播中的符号操作手法,并在DIMT模式内,阐述了符号真实与传播q-的真实偏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茶起源于中国,在本土已历三千年以上的发展演变,且东传韩、日,远被欧美,流布世界,成为人类饮文化中最为摧璨的一支。它早在日本开花结果,发展出日本茶道。随着近代日本国势的增长与文化的传播,“茶道”一词与“花道”、“棋道”、“剑道”等流传世界,几被世人视为日本之固有文化,而不知其别有更早的根源与延绵的传统。故今日言“茶道”,必及日本,也必及“和、敬、清、寂”,且视之为日本茶道之精神,而忘其所自出。“和、敬、清、寂”原为中国之旧物。镰仓末期,日人南浦绍明(即大应掸师,1235——1308)渡海赴来求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后,有2600名士兵被留在了中国“继续战争”,之后存活下来的成了中国的战俘。当他们得以回到日本,却因“擅自离队”留在中国而被日本政府抛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中国新闻周刊》走访这些当事人,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段战争  相似文献   

17.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禅宗茶道悟的是“中国禅”,突出直觉智慧,落脚到肯定生命(道)和肯定人生(儒),释、道、儒统一于茶道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茶道流派虽多。本质上仍属禅宗茶道,但悟的是“日本禅”.其思想特征是追求空寂、轻生喜天、以死为关和“物之哀”等。仅就“禅”而言.中国禅传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日本禅.日本禅比中国禅更地道.就“禅宗茶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胜利是全亚洲明天的关键”。在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浴血奋战的艰苦时刻,一位笔名叫“绿色的五月(世界语)”的日本年轻女性绿川英子带着对和平、正义的坚定信心,毅然前往中国,加入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从事对日宣传工作。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钢刀,刺向日本军国主义的胸膛,有人称颂她“你那尽管温柔的嗓音,却足以制造电闪雷鸣”。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对她说:“日本帝国主义者把你称为‘娇声卖国贼’,其实你是日本人民的忠实的好女儿,真正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20.
日本《大汉和辞典》载:“[类聚名义抄]书名。十册。菅原是善撰。”又日本《中国学芸大事典》(“芸”即汉字“艺”的日本简化字)载;“《类聚名义抄》菅原是善著,也有其他说法。根据平安末,缣仓初《和名抄》等书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