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职业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公务员。每天上着四平八稳的早8晚6班,拿着“财政”工资,饿不死,但也绝对撑不着。虽然我和爱人都在努力工作,虽然我刚刚被提职,虽然爱人刚刚被调进更大的机关,可是我们兜里的铜板数目依然羞涩得让我不忍心翻出来看。记得两年前刚结婚时,我们是真正两手空空,狠狠心贷款买了房子,于是两个漂泊在城市里的人就像两棵  相似文献   

2.
恐怖留声机     
晚上刚给床铺换了新的铺盖,小猪就不由分说地抱着一个脏脏的天线宝宝爬将上来,脚上还蹬着那双刚在洗手间里蹭过水的胶鞋!这一下,把我气得不轻,一副横眉怒目的样子就摆了出来。小猪也是看眼色的,不等我开口赶她,自己扭头就撤,  相似文献   

3.
小偷与乞丐     
导演贾樟柯在微博里回忆:1990年,我爱背双肩背。从火车站出来,一个少年从后面拉我的背包。我问:干吗呢?少年搂住我:老板,借点钱。他的手里是一把小刀。我说:没钱,还不知道去哪儿吃饭呢。少年仍然搂着我,我们搂着一起走了很远。他停下来,从兜里拿出一个烧饼说:你吃了吧。说完他就走了。这之后,没有人和我搂着走过路。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音乐情结!在我们一生中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音乐,它们于我们而言的意义有时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所给予我们的感受! 和别人一样,打小我便自诩为热爱音乐的孩子,还记得最初家里买了一个电唱机后,便拿着廖廖无几的几张塑料唱片翻来覆去的听,那一刻,很幸福!至于听的是什么?如今早已淡忘了!后来,父母买了一个红灯牌收音机,也还依稀记得听的最多的是邓丽君的歌!那一刻,也很幸福!更记得跟着母亲学唱歌,母亲在学校里用脚踏风琴伴  相似文献   

5.
早在童年,我就养成个嗜报如餐的习惯。那时候读《中国少年报》,全学校订得一份,送来之后,我常常抢到手里,先看为伙。我觉得报上的知识比本里的多,报上登的事儿比课堂上的新鲜。课余时间,我给同学讲报上读来的故事,放了学还给村里的老人说美国、苏联如何如何。曾记得,老师还帮我修改了一则快板,让我有“六一”节说唱,现在只记得前几句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职业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公务员。每天上着四平八稳的早8晚6班,拿着“财政”工资,饿不死,但也绝对撑不着。虽然我和爱人都在努力工作,虽然我刚刚被提职,虽然爱人刚刚被调进更大的机关,可是我们兜里的铜板数目依然羞涩得让我不忍心翻出来看。记得两年前刚结婚时,我们是真正两手空  相似文献   

7.
正书同兄:今天,我作为一个从业近40年的老编辑,要向你——一位刚刚迈入出版行业门槛的新编辑,表示欢迎和敬意!你还记得吗?那天你电话里告诉我,说出版社通知你,一旦学校发给报到证就可以去社里签署聘用协议,还催促你尽快上班。我追问你一句:"你想好了?"你满口回应:"想好了。"接着你告诉我,能进这家出版社很不容易,今年社里只拿出5个编辑岗位招收应届毕业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在《写在〈坟〉后面》,鲁迅深情地记下了这样一件事:“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的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章时,还常使我害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一个隆冬的深夜,先生编好自己一年的文集,不是想到它的问世会给自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饭菜. 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活鱼蹦虾的小县城,为了保证那些活蹦乱跳的"家伙们"的"鲜",作料用得尽可能地少,我记得母亲做的鱼汤是非常鲜美的,那个"鲜"啊,只要一提起,我就要流口水,后来,离开家乡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家乡的味道里有那鱼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学年考试终于结束了,我用在学生餐厅打工的钱交完了最后一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兜里又只剩下了40美元!一年前从上海登上赴美的飞机时,口袋里也恰好装着这点钱,还不够美国人上馆子吃一顿饭的。为了攒足下一学期的学费,我白天当保姆,晚上到“喜相逢”餐馆当服务员。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洋插队”。十六年前,汗水流在北大荒的黑土里,而现在,是流在大摞大摞的餐具上和厨房的地板上。麦克爱我如初,常常在下班后到“喜相逢”门前接我。可我时常被心头涌起的阵阵焦灼所笼罩,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我一个人来北京读书,临走前,我拔掉了电话卡,抄了十个人的电话。有六个家乡的朋友,四个是一起来北京上学的哥们。当火车到达北京西站的刹那,我知道,未来的路,就要靠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陪着一起走了。父母,再也帮不了什么了。我还记得买不着车票时候的尴尬;还记得生日那天想找人出来喝酒却一个人的沮丧;还记得一个人从长安街东走到长安街西的孤独。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繁荣出版,关键在于抓好出书的质量,这是基本的常识,也是作者、出版者不可忽略的责任,本期再次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宋木文同志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了他至今不能忘记鲁迅先生《写在<坟>后面》里的一段话:“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  相似文献   

13.
王宁 《军事记者》2005,(12):60-61
第一次对摄影感兴趣时是在小时候。记得那天村里来了一个照相的师傅,他手里拿着几朵鲜花在大街小巷里招徕顾客,特别诱人。因为闹着要照相,我和姐姐为此还被父亲重重地打了两耳光。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村里还实行工分制,照一张照片要花父母几天来的辛苦钱。从那时候起,照相竟成了我儿时的奢望。20多年以后,当我手擎着照相机在部队作为一种职业,将镜头聚焦官兵的时候。回忆往事,我禁不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工资待遇与工作态度郭东斌记得犹太教法典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对你说:‘我工作了,但毫无结果。’你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还没干,就获得了成就。’你也不要相信。如果一个人说:‘我工作过了,也有所收获。’你可以相信。”第一种人认为工作不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5.
河南杞县,盛产一种享誉海内外的咸菜——酱红萝卜。不光因为它是佐餐佳品,我还看中了包装这种酱菜的瓶子:不大不小,晶莹透明。吃掉咸菜,洗刷干净,作茶杯用,甭提多合适了。我有一个这样的“杯子”,啥时候出差采访,就带上它,倒满一杯水,拧紧盖子,怎么翻个儿也不撒漏。装在兜里,随时都可以喝上一口,到哪儿也渴不着。 1991年12月3日,我跟随河南省省长李长春到豫西了解干旱情况。打点行装,自然少不了这杞县酱萝卜瓶子。我往“杯子”里放了几块桔皮,倒满水往兜  相似文献   

16.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记得多少次在《驼铃》那豪迈中略带悲伤的乐曲伴奏下送别离队的战友,总是热泪盈眶;不记得多少次谈起转业的话题,都感慨万千。2011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在这一年里结束了我十六年的军旅生涯,成了档案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第一次接触档案工作时,还是一个求学青年。清楚记得,那天艳阳高照,我与父亲在汶川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自家高半山的农地里干活。突然,和风送来远处母亲若有若无的声音:"老二,考起了,考起了,省档案校。"母亲难以掩饰的高兴,至今每每想起,我都是会心一笑。那年秋,我顺利进入四川省档案学校学习,从此就与档案结缘。走上工作岗位,在档案战线一干就是25个春秋。每当填写干部履历,看着长长的工作简历表格,内心  相似文献   

18.
张严平 《青年记者》2005,(12):27-28
记得5年前的今天,中国记节重新确立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写下一篇通讯《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有了自己节日的人群,便有了一份特有的节日情怀。常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里,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的聚会上,我内心的确有着很多的思念。  相似文献   

19.
圆我的梦想     
妈妈曾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记得小时候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妈妈工作的图书馆。那时候觉得那里的书可真多啊!读也读不完,又宽敞又明亮的阅览室,令我神往,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也要象妈妈一样在图书馆里工作。时间流逝,如今我已成为一个图书管理员...  相似文献   

20.
我清楚地记得: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我生平第一件“作品”——一条四十七字的简讯在《鄂西报》上发表了.那时我还在学校,但“作品”的发表,增强了我对新闻写作的信心.前年十月,我踏上了林业工作岗位,依然坚持每天写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