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文化是什么?它与文化栏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在我们讨论文化栏目之前,有必要先对电视文化做一些了解。1.关于电视文化:有文化与无文化。很多人曾对“电视文化”提出质疑,那么电视究竟有没有文化呢?《辞海》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解释的:“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电视具有传播信息、教授知识、普及教育、服务大众、娱乐百姓等功能,理所当然是有文化的。电视文化是以独特的电视符号系统来表示的物质形态和人们运用电视传播技术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3.
的丰碑”和“历史上的今天”每天是必有图片的,即使没有,图片库也会预告;领导人的照片和标有“图文互动”标志的图片也几乎都是有稿子;其他先进典型和各种政治、文化、民俗庆典,也多是有图文都有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有一个坚定的看法,认为世界上的文化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一种文化可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有一个坚定的看法,认为世界上的文化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一种文化可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6.
“有工开”是微电影团队一直希望保持的状态,但由于势单力薄,没有客户资源和高效的营销团队,很难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获得规模化、上档次的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物的考证和鉴赏是个非常专业的活。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没有“万里路”中涉险历奇的阅历,没有敏捷的智慧和敢于“见真”的胆识,就很难取得其中某一方面的专家资格,而周到在画像砖石、宗教造像、碑刻拓本、戏曲文物、古瓷古玉等多方面都有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建树,在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没有文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缺乏了它的灵魂。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并非是行政体制上由文化部门所管辖的“文化”,它是一个广义的,有别于部门特点的大文化。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经济、哲学乃至政治范畴的东西。是与我们的生活、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明确要求。什么是文化产业?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界定, 各国的官员和学者都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不同的意义和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有称之为“文化工业”,有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称之为“内容产业”,也有称之为“版权产业”等等。但无论对文化产业作出何种界定,都把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纳入其中,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传播就是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就是信息。”意在强调媒介,强调传播方式。媒介的文化力量,等于甚至大于信息本身的文化力量。不论是“热媒介”、“冷媒介”或“软媒介”、“硬媒介”,媒介作为传播的载体与过程,就是一种文化力量。从人文哲学的历史角度来看,过程常常比要素更重要。仪式会产生诗神,速度会改变力的要素结构。基因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若没有形体,生命既不会形成,也不会运动。因此,我们不妨对这句名言作个阐释和引申:传播就是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化的过程。 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任何有…  相似文献   

11.
《西安文化信息报》2月6日(总57期)6版《浅议宋火成形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第二、在处理与月娟的关系上,当大成得知其妻徐月娟有病不能生育时……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大成有权提出离婚,但他却没有这样作,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然而据笔者所知,我国没有因女方不能生育而男方可以“提出离婚”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种说法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应  相似文献   

12.
张艳  王旺山 《今传媒》2016,(8):149-151
本文从“文化现象”角度切入,对新时期以来新体诗歌发展史的梳理,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新体诗歌始终没有离开过生活现场,没有离开过时代。同时,还大胆地提出了新体诗歌史,就是由若干“文化现象”积淀而构成的,新诗的标准是与时代同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着力实现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什么是审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审美文化”一类问题的讨论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格拉底曾经感叹“美是难的”,其实文化也是难的,而在此基础上试图来建构“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应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尽管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有关审美文化研究就已在中国学界兴起,且相关探讨也一直持续至今,然而“审美文化学”本身则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学科界定与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它们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发展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们的标志是具有读写方面的知识素养。那么处于信息社会,有文化、有知识的标志应该是什么呢?随着国外研究的不断深入,便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和“信息素养人”(InformationLiteracyPerson)这样两个名词术语。目前,有关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国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同时存…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如果仅剩下美丽的自然景观,而缺少人文的内涵,那么这个城市应当是寂寞而没有生命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如果只剩下大众传媒在乐此不疲地操练“泡沫”文化,城市的公民只是被这类空洞而喧嚣的“泡沫”所席卷,那么,这个城市的文化也将是没有灵魂和没有力度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市场上的“消费者主权”与“公民文化权利”是什么关系?新世纪可持续的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传播政策?国际与国内传播理论和政策话语有没有全面对话的可能性?在下篇,作者通过提供国外学术界对现存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的最新批判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在结论部分,作者将论述和分析国际文化传播领域前沿性的公共文化传播政策、可供选择的原则、建议和实践,并讨论传播学者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悠久,典籍丰富,在世界上堪称文章大国。传统文论,有益于今天新闻写作的东西很多;许多有成就的新闻界人士,无不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但近年来新闻写作改革中,许多人的眼睛只向外,争论“金字塔”之倒、正,“片段式”、“散文式”之奥妙;有的年轻人自称“我们没有参照系”,以一时一事之得,一叶障目,很少眼睛向内。这是一种偏颇。  相似文献   

20.
感受文化     
春天,是一个灵动的季节。我有幸随《天津档案》编辑部一行。和一些文人学者一起游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说有幸乃三:或曰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和文人学者竟“爨”在了一起;或曰有缘结识了“爨”字,我的菲薄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爨”在了一起;或曰把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感受“爨”在了一起。总之没有枉走一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