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我去虎跑寺看弘一法师。八十年前的一个大雪天,李叔同到虎跑寺断食辟谷。那一天我回去时鞋子全湿了,公交车也都不通了,走在雪地里,我听到了大雪落在地上的声音。而八十年前的那个雪天里,李叔同走出他所任教的那个学校时,一定也听到了雪落在地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读不懂啦,当代美术单澍铭写下这个题目,很是踌躇,生怕别人指责:既然“看不懂”,还非要摆出一副内行人的架式,说好说坏乱发议论做甚?尤其是涉及到“艺术创新”这个敏感的话题,没有那个境界还是闭上嘴为好。早有人断言过:高境界、高层次的艺术品,就像数学的歌德巴...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不仅要简洁、醒目、引人,而且要明白,使人一看就懂。然而,现在有的报纸标题,越做越玄乎,简洁得竟叫人读不懂。比如,今年9月15日,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的要闻版几乎用全版登载了一篇纪实性的大特写。其标题特别大而显赫:《江克峰会台前幕后》。我手捧报纸,面对这个显赫的标题,瞪着眼睛竟一时读不懂,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从长篇大论的文中寻找解读了。读罢长文,方才明白这个标题的意思: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1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市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非正式会晤…  相似文献   

4.
事情常常就是这样,风花雪月易逝,哀怨愁苦难遣。每年二三个月在乡村牧区采访.沉涂在我脑海里最多的是新疆农牧民孜孜劳作的身影和他们辛酸苦辣的生活故事。老农、孤儿、啼妇、破屋、土炕、瘦马,送不走,抹不掉,每每在夜阑人静或者醉意股俄之时不期而至,难舍难离。阿拉尔垦区那位大姐,是否攒足钱给儿子买回了那本企盼许久的字典?乌什县国道边那间三面透风的土坯房里的花甲农妇,独自为一家五口出义务工的负担减免了没有?每周步行十几公里到喀什街头卖蛋的婆孙俩,是不是还守在堆着十来个鸡蛋的手帕旁边分吃一个烤红薯?花开花落又一…  相似文献   

5.
不懂残缺     
徐斌 《新闻实践》2012,(12):F0003-F0003
这是一组来历不明的照片,没有标题,没有出处,甚至没有作者。我在网上再三查找,惟一关于它的注脚是——2011年度最佳照片之"最坚强"(还有最坑爹、最无畏、最父爱等)。它的"颁奖词"是:"虽然他不懂什么是坚强,不懂什么是残缺,但是他却知道面对自己的亲人露出最温暖的微笑,他不是刻意让亲人安慰,而是坚强已经和他并肩同行,不离不弃。肢体上他是残疾的,但是内心中他比我们都要强大。"  相似文献   

6.
令狐楚 《今传媒》2005,(11S):105-105
有一天,我遇到一个问题:“最喜欢用什么词汇来表示惊讶?”对方提醒说,比如英语里是“卖糕的”。  相似文献   

7.
我不懂音乐     
两年前的春天,当我兴高采烈地、跌跌撞撞地闯进南京音乐台的时候,呵呵,太兴奋啦,以至于都忘记了自己对音乐的一窍不通。是哦,音乐台哦,全都是音乐的行家里手,说起音乐头头是道,唱起歌来民族美声通俗,一个都不能少。放眼望去,好象就我一个人对音乐“不来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0日,对山西人民出版社来说可谓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该社提出的一桩上诉案做出终审判决,认定山西人民出版社不构成侵权,由此撤消了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的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9.
芦霜 《新闻前哨》2014,(1):62-64
曾有媒体报道,留学中国的外国人雷克抱怨看不懂中国网民:“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10.
石兵 《出版参考》2011,(8):18-18
据说,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上,有一种100年只开放一次的雷蒙达花,它的花穗长达10米,像塔一样高高耸立,每穗约有8000朵花。雷蒙达花在临终前才开花,然后立即枯萎而死。  相似文献   

11.
12.
人民体育出版社请专家编辑的《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集》,已经先后出版了日文版和中、英文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这本图集,以珍贵的文物图象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使中外读者了解到,我国体育活动作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曾经闪烁着绚丽的光  相似文献   

13.
颜若 《报林求索》2009,(12):90-91
又是从高处奋不顾身的一跃,又是一个令人无限怅惘的悲情故事,又是一个容易受伤的明星女子。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阻断了自己年仅39岁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报刊生存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日,由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拥有17年历史的专业体育报纸《球报》正式停刊:一个月之后的9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体育》亦宣布停刊。这两份极具影响力的体育报纸的先后停刊,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媒体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体坛周报》 长处 一是严谨与规范。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罗伯特·巴乔的译名。《体坛周报》是最早将其命名为“巴乔”的媒体,可笑的是,许多年后,还有一些体育专业报在使用早被大众弃置的“巴吉奥”。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我国建国30年的体育制度的梳理,按照体育所划分的不同形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梳理不同体育形态的制度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不同体育形态的制度之间是如何通过互相影响和作用推动体育事业整体发展进程的。  相似文献   

17.
李健 《湖南档案》2014,(5):17-18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0,(40):26-26
电影《山楂树之恋》捧红了一个词,那便是“清纯”。近日,《山楂树之恋》原著作者艾米在博客上公开“放炮”,称老谋子搞错了“清纯”和“淫秽”的概念。此前,艾米接受采访时表示,《山楂树之恋》的“硬伤”不下百处。  相似文献   

19.
李健 《云南档案》2014,(5):17-18
<正>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不晓外文,却曾依靠他人口述,以流畅优美的译笔翻译外国作品二百多部,成为中国近代名重一时的大翻译家,中国正式的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堪称一代翻译奇才。口译笔书造就翻译奇才林纾自幼嗜书如命,5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8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  相似文献   

20.
198 3年初 ,IFLA成立了由十位主要国家图书馆专学参加的“UNIMARC规范格式指导小组”。该小组以“GuidelinesforAuthorityandReferenceEn tries”(即“GARE”)为基础 ,很快制订出“UNIMARC :Authority”(即“UNIMARC/规范格式”)。制订“UN IMARC/规范格式”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书目机构之间进行机读规范数据的国际交换 ,即每个国家书目机构负责将规范记录转换为UNIMARC/规范格式 ,发送到其他国家书目机构 ,并同时从其他国家书目机构接收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