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初,旅居美国的熊猫“丫丫”与“乐乐”开始出现健康问题;2023年,熊猫“乐乐”意外死亡,熊猫“丫丫”和旅居日本的熊猫“香香”等先后被中方相关机构护送回国,引起国内各界对于旅居外国熊猫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高度关注。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逐渐成为我国媒体积极打造的国家形象符号。但外国媒体如何设置关于熊猫和中国的媒介议程,即在报道中如何呈现熊猫的媒介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边修 《传媒》2002,(8):24-24
某家省级“晚报”2002年5月15日的“国际新闻”版上,用醒目的较大标题刊登了这样一篇“本报特稿”——《办公室成了“性爱乐园”》。报道的篇幅虽然不长,却不厌其烦地介绍了“62%的美国人曾发生过办公室恋情”,而且“41%的美国人曾在办公地点作爱”;以及,“在承认曾有办公室恋情的人中,42%的人已成婚或已有恋爱对  相似文献   

4.
使者熊猫     
一切事物都在表现时代,熊猫出国也不例外。严格说来,熊猫首次出国是在1936年的二战期间,一位美国服装设计师承亡夫遗志,到中国寻找传奇的熊猫。她仅以两美元的贿赂,提着一只柳条编制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就混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18):66-66
《熊猫虎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潘文石2005年5月定价:22元这本书的素材来源于北大生物科学院教授潘文石13年跟踪野生大熊猫——虎子的科考笔记。素材是真实而严谨的,但文字却细腻、生动,充满人文关怀。潘文石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克隆大熊猫,被称为“熊猫爸爸”。  相似文献   

6.
廖全胜 《大观周刊》2013,(5):126-126
《功夫熊猫》故事讲述了好食懒做的熊猫阿宝,一直醉心中国功夫,一次误打误撞竟然被认定为传说中的武林高手“龙战士”,奉命去对付刚逃狱的魔头大豹。从该片也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人表面上是表达了中国的元素,但他们不是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他们的影片也不是只面向中国市场。影片实际上是对中国元素的改造,实质仍应是美国文化的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新闻学者和新闻业主历来都喜欢把美国的新闻工具标榜为“自由”、“民主”的“商业企业”之类的,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美国政府越来越把新闻工具用来推行内外政策。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赤裸裸地说过:“在宣传上使用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使用五个美元。”曾任美国新闻处头头的理查德·艾伦也宣称过:“外交官使用新闻工具正象军人使用火药一样。”昔日那种“商业企业”之类的论调已蒙骗不了人了。美国南依利诺斯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博士研究生名叫吉奥蒂卡。雷麦普拉萨德的,把这些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国际性的运动会上,熊猫成了常客。二十届奥运会,大会的一位特邀客人是熊猫“永永”。十一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它的汉白玉雕像在北京城国际盛会上的揭幕仪式,竟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参加,他是四川省宝兴县的县长,这使人猜想宝兴县和熊猫,或者汉白玉的因缘。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0,(9):58-60
从美国到中国,熊猫泰山带来了眼球经济,也牵出了中美两国那段难解的熊猫情结。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动画片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作为典型的文化媒介和影视文本,动画片自然也无法避免全球化的洗礼.各国的动画片生产者纷纷采取多元传播策略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动画片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流行语”.20世纪90年代,美国动画电影风靡全球,成功地将美国文化、美国精神散播于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巧妙地利用跨文化的普世题材赢得全球受众认可,并深入挖掘和利用外来文化元素,经过本土化创新后进行二次发行,孙悟空、熊猫、花木兰等都成为其重要题材.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三部总揽票房大约20亿元,成为美国动画借助“中国功夫”玩转票房的成功案例.虽然美国动画片的跨文化传播对输入国传统文化带来一定冲击,但其跨文化传播策略却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浮世绘     
来自四川卧龙的一对熊猫夫妻“阳阳”和“龙徽”3月14日飞往维也纳,将在奥地利旅居10年。维也纳为了迎接熊猫的造访,不仅准备了新闻发布会、欢迎仪式、还预订了中国大餐盛宴款待来宾。  相似文献   

12.
胡剑 《四川档案》2010,(4):20-22
民国时期,一种叫童子军的学生组织曾风靡中华大地。 童子军于民初传入中国。1912年2月25日,早年曾留学美国,专门考察过美国童子军教育事业豹湖北武昌人严家麟参考英美童子军的教育形式,组织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华书院图书馆举行宣誓,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康马杰在评价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新闻业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这15年里,人们普遍采用了我们认为同现代新闻事业有关的几乎每一种编辑手法或方针”。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联合报》报道,担任驻白宫记者近60年的前合众国际社记者海伦·汤玛斯最近过86岁生日,并出了一本新书“民主看门狗?”书名的问号,表达了她对如今驻白宫记者的批判,书中痛批美国媒体沦为官方传声筒,已从“看门狗”变成摇尾乞怜的“哈巴狗”。被封为“白宫首席女记者”的汤玛斯,曾采访过9位美国总统的经历,让她的著作有如历史教本,不过,她的这本新书主要是对美国新闻业痛下针砭,“民主看门狗?”还有一个副题“:华盛顿记者团的式微及有负公众期待的作为”,显然后生晚辈记者的表现,让汤玛斯十分瞧不起。在华府历经一甲子采访生涯,素以发问…  相似文献   

15.
12月16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创建的“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在京启动。以“《功夫熊猫》与中国动漫攻略”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同时举行,数十位国内外有关人士就“从“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谈起”“《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中西动漫产业比较”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参与这次高峰对话的有《功夫熊猫》的故事策划和分镜头设计Jed Diffenderfer先生和旧金山艺术大学教师、《汽车总动员》和《怪物史莱克2》的前期故事策划、分镜头画面设计Dalton Grant,接力出版社名誉社长、接力数码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神界漫画创始人陈维东等人。  相似文献   

16.
李传年 《新闻世界》2012,(7):314-316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在全球上映后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在中国也跻身为最为卖座的影片行列。特别的是,《功夫熊猫》把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大熊猫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故事情节和背景也完全的中国化,甚至还融合了中国人最拿手的电影类型——武侠片。正因为此,国人发起了《功夫熊猫》是否是文化侵略的大讨论。有少数艺术家和学者呼吁抵制这部美国大片,  相似文献   

17.
记得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府的积极推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上取得进展。”但他同时又慨叹“政府可能会由于做得太少或做得太多而遭到失败.”正是  相似文献   

18.
积累小议     
一位美国新闻学者曾说过,记者“应该象哲学家一样,把一切知识都当作自己的领域。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写好各种各样的题材”。知识从何而来?知识需要积累。  相似文献   

19.
借助媒体,我们看到“占领华尔街”社会运动正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蔓延。马克思如果活到今天,不知道他老人家会作何感想?一个名叫维尔纳·桑巴特的德国学者曾写过《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小书。他有点搞不懂美国,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  相似文献   

20.
索尔·斯坦是美国斯坦——戴公司的总裁,他曾写过六部小说。他在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国《出版商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使一般图书出版业有利可图》。“一般图书”的英文名词是“trade book”,即指在书店公开出售、盈利的一般图书,既不包括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专业图书,也不包括政府出版物,所以有时在中文中译成“贸易书”或“商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