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比如说吧,余本无官无职,小小一名编辑匠而已,每发人家一稿,就有人问:“你小子得了他什么好处?”业余时间,帮人家写点家信、指点怎么写文章之类,也有人追问:“你得了什么好处?”好处、好处,开口闭口就是好处。果真是人人都在为“好处”而活着吗?我当这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几十余年矣,照“好处论”者之说,早就该腰缠万贯了。何至今日仍如此穷酸,连一身像  相似文献   

2.
苗颖 《记者摇篮》2004,(8):53-53
儿童节目似乎不应该存在定位问题,因为儿童节目就是给儿童看的。但是,谁做给儿童看.给哪个年龄段的儿童看,就存在一个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此风不可长     
最近一段时间,在图书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授受“回扣”。特别是在年画、挂历的征订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有的出版社和发货店,为了多多推销本版图书或年画、挂历,在所谓“奖励”、“让利”的名义下,以订货的总码洋为基数,按一定的百分比计算提款,作为“奖金”发付给订货店,让其自行支配,以刺激订货店的积极性;或以招待旅游、赠送礼品以及给订货人员塞“红包”等手段,来招揽生意;订货单位和订货人员,则以谁给的“回扣”高、谁给的“好处”多就订谁的货的办法,从中谋利。如此等等,所有  相似文献   

4.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5.
一位连续8年被树为标兵连队的指导员在介绍该连队的经验时说,他们连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旺盛、连续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部清正廉洁。听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连队的情景。这个连队干部军政素质个个顶呱呱。新班子刚刚组建时干部廉洁,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后来,连队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住拜金主义的冲击,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妥协在战士的“好意”面前。于是乎,谁送礼就给谁办事,谁与他们关系密切,好处就给谁。长此以往,军心涣散,连队建设逐渐跌至低谷,一蹶不振。两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泾渭分明,耐人寻味。它告诫我…  相似文献   

6.
严义 《新闻三昧》2004,(3):32-32
首都某报2003年12月22日刊登章《发一顶官帽,害科学家一生》,不加批判地报道某地负责人在与当地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重视、关心、爱护人才的办法就是给个官级,给顶官帽,这种做法不知害了多少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不会说假话,可处理行政事务有时不得不说假话、编故事。”“进入官场,当官是要搞‘斗争’的,一旦卷进政治旋涡就别想搞科研了。官场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做法要是掺进科研那该如何是好?当官的好处是有权,权与利益挂钩,如果当官的真是公仆谁愿做官?”  相似文献   

7.
一条古老的真理:谁为人民办好事,人民就拥护谁。由此引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人民就拥护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是为人民办好事的路线,所以人民拥护它。把上述道理用事实说明,那就更为简单明白了。比如,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好处,所以人民就怕你不改革,不开放。“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为广大消费者说了话,群众称赞新闻界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事”。好多人议论说,你们早该这样做了。这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对于这样随处可见可闻的问题,何至于现在才明白过来?因此,要说  相似文献   

8.
很多销售专家都反复强调:“销售始于售出商品之后。”这句“金科玉律”听起来有故弄玄虚之嫌.但事实就是:谁遵循,谁就能成就卓越;谁违背,谁就将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9.
李登清  李佺  许玲 《中国广播》2014,(9):103-103
对任何媒体来说,除了发行和广告这两项盈利的硬指标,还有一项软实力,就是媒体的“品牌”。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吸引相关的合作对象,服务特定的受众人群,这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推动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分众化。一些媒体在“品牌运营”上走了歪路,演化为以牺牲品牌价值换取短期利益。比如:热衷于制造各种“排行榜”,企业花钱就能上,谁给钱多谁就排第一;或者搞“黑名单”,谁不给钱就曝光谁。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出版广角》2015,(4):116-117
我不认为编辑就是给别人做嫁衣,谁的生命都不比谁的高贵或卑微,我很惜命,所以我在创造我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岁月的沧桑改变着自然界的枯荣,但却改变不了凝重的历史。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使中华大地千疮百孔,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我们矿区"三道沟"就是这段屈辱历史的铁证。谁忘记了历史,谁就将被历史所遗忘。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在日本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新闻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以前,我担任了两年半新华社驻波兰记者。积两年半的经验,最深的一点体会是,如果耳聪目明,不放过一切值得注意的现象和事物,就会给你判断复杂形势带来极大的好处。从一幅招贴画得到的“灵感”1981年7月中旬,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了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我就是在这次大会前夕被总社派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性质     
认识新聞要此给新聞下一个定义容易得多。現在在下面随便列举一些各不相同的定义: 1、新聞就是引起讀者兴趣的一件最近的事件的报道。 2、新聞就是报紙报道的事件,而报紙所以这样做,是認为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记者问我:“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费力,费时间,出稿慢,不如赶赶场子,看看现成材料,抓些‘短平快’。”是呀,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会得到什么?记得一位新闻前辈讲课时,打了一个比喻:“涉深水者得珍珠。”珍珠者.宝中之宝也。多么诱人!珍珠是什么?是你奉献给读者的精品力作。一篇精品力作,十元、几十元稿费,不等于它就是青菜、萝卜;文稿拍卖,谁出十万、几十万,也不等于就是慧眼识真金。优秀的作品令人百读不厌,能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灵。这样的作品,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相似文献   

17.
山石 《视听纵横》2006,(1):93-94
模拟电视好好的,为什么要搞数字电视?数字化究竟会给有线电视带来什么变化?给受众带来什么好处?这是有线电视在数字化变革中,公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从近期各地有关数字化宣传的内容来看,有线电视之所以要实现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似乎就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模拟电视频道资  相似文献   

18.
田嘉 《青年记者》2010,(4):45-46
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坐在讲桌后,静静地听一位台湾女生说台湾民众对大陆为台捐款一无所知:“就像您刚才说的大陆给台湾的那些好处,没有媒体报道,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出版社的企业化改制正在加速推进,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经济逻辑被日益植入到出版社的管理文化当中.对于利润指标的突出强调,正是这一趋势的最为明显的体现.而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谁创造利润,谁就受重视,收益分配也就必然向谁倾斜.  相似文献   

20.
正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即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那么,档案编研应该"为谁编"呢?党政领导,社会大众,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还是外来宾朋客商?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