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雅克唱起了“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的高调,这对于多年来习惯听闻“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的西方人而言,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不管怎么样,他们实在难以接受雅克所谓的“中国统治论”。  相似文献   

2.
钱立勇 《军事记者》2013,(12):47-4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在朝鲜战场激烈交手等因素,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军队是“红祸”和“好战分子”等论调.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大体保持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正面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基本结束。很多西方国家预言下一个崩溃的将是中国。然而.  相似文献   

3.
与其遮遮掩掩、怕西方人权组织指责,还不如先出口为强,把西方的人权痛骂一番,在这方面,李光耀和马哈蒂尔都是好手。在李光耀口中,英美的大人太笨,小孩也被宠得智商有点问题;马哈蒂尔就更绝了,甚至把环保问题也一道扯进去。东欧民主化及苏联崩溃后,中国已成为西方要“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当西方屡屡以人权问题抨击中国时,中国认为他们自有不同人权标准,就像饮食习惯各国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其实一直抗拒西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迅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然而,在由西方操控的国际舆论中,有关中国形象的负面鼓噪始终不断,比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屡见不鲜,以致不少外国民众因缺乏客观媒介的宣传而接受了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出现跨文化曲解现象.究其原因,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愈渐突出,但是终因意识形态与政治模式的差异而与西方处于对立的状态,也被其视为“潜在的对手”或“虚拟的敌人”,并通过其所控制的媒体传播力量压制中国,刻意丑化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2,(4)
《报刊之友》2002年第3期“读者点评”专栏发表的《这样的信息少公开见报为好》一文,对《华商报》6月13日的一篇文章大量摘引西方媒体散布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谬论,而从正面批驳不够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读了这篇点评文章,笔者深表赞同。  相似文献   

6.
丛云 《青年记者》2004,(5):53-53
由于种种的原因,记者很难达到“畅所欲言”的境界。但体育新闻却是一个例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异类”,在眼下中国的传媒领域,“负面报道”做得最起劲最充分的就是体育传媒,最敢批评的也是体育传媒。在体育记者无所不在的目光注视下,中国体育界是最能感到舆论压力的,比如足协官员外出开会是坐飞机  相似文献   

7.
杨宁 《青年记者》2010,(6):36-36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形象作为一国的“名片”,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之中国在外交事务中逐渐成熟,中国的国家形象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我国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的表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健康、负责的大国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国家形象依然面临着很多潜在的危机,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还有一些西方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歪曲报道。  相似文献   

8.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湖湘著名学者中的异类,在全同也绝对是一个异类。他在学术方面与王先谦并称为长沙“王叶”,与湘潭下闾运号称湘潭“王叶”,但他又是著名的保守派领袖,政治和学术双料保守冠军。最后在1927年的革命大潮中被处死,他的死亡在后世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9.
冯小刚和他的电影在业界一直都可算得上是于个“异类”。除开他相当独特的聪明人调侃讥讽的个人风格之外,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争相标榜自己的“艺术”和“化”的时候,冯小刚大概是唯一一个高举商业电影大旗,以票房为直接口号的中国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情境崩溃理论出发,将“仅三天可见”视为微信朋友圈情境崩溃后的情境再分离的用户实践,探讨情境崩溃之后“再分离”的过程和策略;同时挖掘中国社会情境的关系内涵,把中国人的脸面观和关系逻辑纳入到处理情境崩溃的具体实践之中。这种情境崩溃与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不仅仅是社会情境意味的自我呈现问题,更是关系情境中的关系建构、关系中的自我建构和脸面建构的问题。研究发现,“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技术装置,赋予了用户改变情境定义和自我呈现的可能性,也赋予了观众对新的情境定义和人际关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用户通过对“仅三天可见”的创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边界确定、自我与角色的分离、熟人与陌生人边界的确定,从而缓和了情境崩溃引发的冲突,实现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维持”倾向与脸面的修复,也引发了关系中的自我变化和对熟人关系的重构,从而使得“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是一种社会-关系情境的再分离。文章最后讨论了“仅三天可见”作为技术可供性与用户创造性实践的中介,将作为宏观的加速社会结构和行动者对技术的中介使用的能动性连接起来,在社会-关系情境中,实现了结构与行动的松散耦合...  相似文献   

11.
传媒     
6月28日在新加坡出版的《联合早报》发表署名王斯靖的文章,称在世界各地普遍看好中国经济稳健起飞之际,美籍华人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以唱反调的姿态问世,引起世人瞩目。作者认为,对“中国即将崩溃”的预言不能当真,否则将误了自己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和前程。 中国即将崩溃?这个句子看了令人毛骨悚然。别紧张,至少后面还有一个问号,表明对此深表怀疑甚至不以为然。然而,如果书名赫然就是《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12.
自日本人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溃》被引入国内以来,出版的“崩溃”一时成了出版界关注的话题。老出版家宋木文和巢峰在2005年初的对话更是敲响了警惕崩溃的警钟。假如说,中国的出版业也处在崩溃的边缘的话,那么,这一崩溃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是毁灭性的,还是一次小波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取决于对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是群众中的异类,也是作家中的异类。他离群索居,不仅对社会、政治和文学圈子,对自己亦保持相当的距离。在自传《青春》中,他以充满自我嘲讽的语气,以第三人称和现在时态回忆往事,并自创了一个词“autrebiography”来形容这种文体,以区别于“auttobiography”(自传)——“autre”是一个法文词,有“另外”或“他者”之意。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的狐鬼花妖形象让人有“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之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异类能知恩图报,感恩酬情。这里所说的异类,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在神话视野中指仙神鬼魅、动植物精怪等观念性对象,在现实性视野中则指原生态动植物等。《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在众多有关报恩酬情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主要在于它描写了大量异类报恩酬情故事。据笔者初步统计,《聊斋志异》中涉及异类报恩酬情的作品有一百余篇。可以说,正是由于《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异类报恩酬情故事,  相似文献   

15.
诚信问题是一种文明危机,诚信的全面崩溃也是社会和个人的问题。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的兴亡执政党有责,  相似文献   

16.
本届奥运会首日,中国小将叶诗文游泳夺金并打破奥运纪录,迅速引发西方主流媒体的“围攻”、“抹黑”.西方政治价值标准向奥运新闻渗透,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媒体单边行动,企图通过媒体来遮蔽中国的传播盲目主义,等等,一方面西方中心主义在西方媒体汇聚,另一方面负面诋毁中国的舆论在西方媒体扩散,“叶诗文夺金”只不过是中国崛起进程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又一次演练.  相似文献   

17.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笔者走访了上海多家音像制品店,发现含有恐怖灵异内容的音像制品仍有出售。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与这些音像制品店抱着“冤魂厉鬼”音像制品不放的行径相对应的,是一些媒体和社会上对于新闻出版总署“恐怖灵异类”清剿令进行歪曲解读的声调,有些出版管理部门也出现了“查禁标准难界定”声音。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秩序体制——“宗藩”体制中,这种体制是由几千年来传统的“夷夏之辨”思想衍生而成,但到了近代这种特殊的“宗藩”体制使中国失去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并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欧盟27国中,有20国都存在赤字超标。最先崩溃的希腊,与紧接着出现国家债务危机的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一道获得了西方媒体颁发的新封号:“欧猪四国”(四国国名首字母排列为“PIGS”)。比利时、意大利也从今年3月开始,被怀疑在主权信用上存在尚未爆发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周融 《报刊之友》2014,(2):150-152
本文以博尔赫斯对格非的影响为个案,将两人所共同具有的“崩溃的巴别塔”式叙事、类侦探小说的叙事翻转进行比较,试图探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家在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找到共鸣的深层原因--他们同样想要进行一种在个人和宇宙之间进行的高度寓言化的直指本质的对话。这种发生在80年代中国先锋派作者身上的现象既是出于一种在宏大叙事崩溃后对历史真实、个人真实的探求,又导致了去历史化、去社会化、去国别化甚至去道德化的倾向,以及比博尔赫斯本身更有明确指向性的对革命叙事的鲜明扬弃。他们一方面对世界的可诠释性缺乏信心,一方面采取高调霸道的叙事姿态。宇宙与历史的谜底被宣布已经揭晓,而谜底从未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