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文焱 《科教文汇》2008,(8):184-184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内容为先,形式对等,我们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内容对等为主,形式对等为次,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的思想。本文是就《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两种不同译文做了一个比较,就两篇译文在用词和修辞及意向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这两篇译文。使我们对原文的内涵和翻译原则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内容为先,形式对等,我们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就始终贯穿"内容对等为主,形式对等为次,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的思想。本文是就《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两种不同译文做了一个比较,就两篇译文在用词和修辞及意向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这两篇译文。使我们对原文的内涵和翻译原则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对等翻译是指导翻译工作的重要的理论,如何根据不同风格的原文翻译出与原文内容、意境、韵味对等的译文是翻译工作的难点。文章从词汇,修辞,形式上赏析了李白的著名唐诗《望庐山瀑布》的二种译法,探讨译者如何成功地做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4.
对等翻译是指导翻译工作的重要的理论,如何根据不同风格的原文翻译出与原文内容、意境、韵味对等的译文是翻译工作的难点.文章从词汇,修辞,形式上赏析了李白的著名唐诗《望庐山瀑布》的二种译法,探讨译者如何成功地做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5.
袁滔 《科教文汇》2014,(17):97-98
小说翻译不能仅以是否传达相同内容,更应以是否再现原文风格,表现原作文学与美学意义为评判标准。积极修辞作为小说中使用最频繁的艺术现象,其可译性研究为如何使小说译文和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避免翻译中的风格丧失提供了新的路径。以《水浒传》中积极修辞的英译为例,通过具体分析小说中的积极修辞及其在译本中的可译性及限度,从而探讨保留原作风格的重要性和应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宫崎骏动漫《天空之城》可称动漫中的经典之作。天空之城香港版精彩的翻译也带领中国观众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拉普达"之旅。本文将分两部分对香港版翻译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香港版翻译的魅力所在,学习研究香港版在翻译时运用的技巧与方法。其次,找出笔者认为香港版翻译中欠妥的地方并进行试译,以求找到更符合原剧剧情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陈巧巧  范敏 《科教文汇》2009,(13):237-238
双关语是中外广告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用于广告.往往使广告幽默有趣。引入注目.加深记忆.达到较好的广告效应。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翻译时很难恰如其分地将广告中的双关语在汉语里也体现出来。所以在翻译广告的过程中,要求尽量使译文具有同等程度的表达效果,提高译文的整体素质。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契合译法、侧重译法、套译法、分译法、补偿译法五种。  相似文献   

8.
刘立云 《内江科技》2008,29(6):30-31
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现象存在可译性。本文从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对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部分章节中涉及文化因素的译文,讨论了文化翻译中所使用的方法,阐述了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要从词语上入手,在整体上把握,传递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写的系列小说。2005年,该系列的第一部小说《暮色》一经出版,销量便一飞冲天。随后该系列小说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翻译成37种不同的语言。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上映后,更是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奇幻热潮。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它的解读大相径庭。本文以2009年接力出版社发行的中文译本为语料,旨在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暮色》中的隐喻表达,证明隐喻观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娜荳 《世界发明》2011,(10):40-41
“暮光之城”系列凭借其青春、魔幻、惊悚和浪漫的故事情节和靓丽的男、女主角而成为最受年轻影迷们追捧的电影  相似文献   

11.
黄婧  李仕俊 《科教文汇》2010,(31):130-131
《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诗歌翻译与美关系密切,译文能否传递原诗的美成为判断译文优劣的主要标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切入,赏析不同译者如何处理诗中的美学特征,以及原诗中"动"、"静"相衬的特色。对不同译文的赏析发现,音美、形美、意美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是丰满译文的主要条件,其中又以意境的再现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语言里充满了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方式,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解释世界的视角。如何在译文里正确处理好隐喻的翻译,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海 《世界发明》2010,(3):93-93
《阿凡达》的“空中之城”让人心醉神迷,宫崎骏的“空中之城”也如梦如幻,令人神往。而我们这里所讲的既不是阿凡达也不是宫崎骏的空中之城,而是美国铱星公司用卫星建造的“空中之城”。  相似文献   

15.
田明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69-169,17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个《红楼梦》的完整英译本先后在北京、伦敦出版,译者分别是中国的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戴乃迭和英国的霍克斯先生。杨氏夫妇在翻译当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无论是《红楼梦》这三个字的翻译,还是对“红”字的处理,以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的翻译,均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利于传播源语文化,而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译文则更容易被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事实上,归化和异化并存于每一篇译文当中,没有绝对的归化和异化。所以我们应以客观,辨证的态度对待归化和异化,不应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相似文献   

16.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翻译在《蒹葭》两英译本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科教文汇》2009,(21):253-253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97年,英国学者戴维·塞尔本的译著《光明之城》出版,原书是关于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纳在中国泉州(刺桐城)一段难忘生活经历的记载.这段大约半年的异国生活,时间是从 1271 年 8 月 25 日持续到1272年2月24日(南宋咸淳年间).该书甫一问世,就在西方学界引起轰动,一场手稿真伪之争颇为热闹.1998年3月,由当时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等人整理的中文版在《泉州晚报·海外版》连载,笔者当时是编辑部负责人,可以确认这是国内最早翻译并发表的《光明之城》原书内容.随后,《马可·波罗游记》研究专家杨志玖等人也撰文,认为《光明之城》不是伪书.1999年2月,戴维·塞尔本应邀来到泉州,做了《我与光明之城》的学术报告.有趣的是,他在参观泉州湾宋代古船陈列馆时惊喜地发现,另一部同样引发过争议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海船"内舱有十三所,互以厚板隔之"以防止船身渗水导致其沉没的记叙,竟然在这艘1974年出土的宋代古船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语用翻译理论作指导,以《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为例,阐明在翻译称呼语时必须注意文化、关系及语境等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出既符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的语用等值翻译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李颖 《科教文汇》2008,(36):35-35
在中国翻译史上,严复的译著和评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严译《天演论》,在近代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笔。论述严复和严复《天演论》的文献很多。着眼点不过两个:一是把严复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来论述他的进化论观点和他对西方学术的传播;二是把他作为翻译家来谈论他的译文和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严复所译《天演论》找出其翻译思想与当代某些中西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这对我们继承发扬前辈译论成果、促进我国翻译理论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