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大海、日出、迭出老子画像。 长江,星宿海,三峡,浩瀚大江奔流入海,迭出老子画像。 黄河,昆仑山,九曲黄河,壶口瀑布,龙门、黄河入海口,造出老子画像。 黄果树瀑布,万里长城,迭出老子泥塑像。 老子庙,飞檐画栋。泰山极顶,黄山云海,古松特写,迭出老子大石像。  相似文献   

2.
用浏览器输入"万恶"两字,第一条提示是"万恶不赦",第二条就是"万恶的高等数学".最近一个焦点新闻就是姚明的高数挂了,有篇报道的标题很搞笑"姚明怕什么?万恶的高等数学!"其实不止姚明这种管理专业的学生怕数学,理工科的学生也一样,我亲耳听到有学生对着教室走廊上的数学家画像抱怨"老子的幸福全毁在你们手里了!"  相似文献   

3.
试论河南孟津出土"老子浮屠镜"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孟津县文化馆收藏的铭文银壳画像镜的内容不是老子浮屠像;从铜镜形制、莲花和连珠纹等特征分析,该镜不应当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所造,而系唐代仿制品;有关汉明帝时期造佛像的记载有误,最早可靠造佛像的记载是东汉末期笮融的"以铜为人",考古发现最早的佛像是重庆丰都东汉"延光四年"(125年)墓出土的摇钱树佛像.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和帛画中有一种图像是执杖,执杖人物一般有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老妇执杖(图1);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西汉石椁画像(图2);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石椁、祠堂中的老子、孔子等(图3).还有祖宗先人和神仙等.这些图像的含义何在?本文拟以考古现象为线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画像是为学习者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核心,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从学习者画像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画像的基本结构以及构建方法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可以推荐的个性化学习策略。最后指出学习者画像会随着外部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因此同一个人在不同课程上的学习者画像是不同的,为后续探究影响学习者画像的因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对画像起初的痴迷和占有欲体现了他的自恋;后来道连对画像充满恐惧,因为画像转变成道连死亡的预兆。根据弗洛伊德的"恐惑"理论,画像充当的正是道连的"复影"。从画像与道连间的"复影"关系解读作品可以清晰地揭示道连一步步堕落并最终走向死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画像技术助推精准思政是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然之义。该技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画像方式以及画像标签的建立模式,为精准思政提供了技术可能。但同时,其画像过程也给精准思政带来身份建构的挑战、“信息茧房”的困境以及技术盲目应用的风险。当前,以大数据画像技术助推精准思政,要通过提升大数据画像的精准度、保持大数据画像的“技术正义”、培育技术应用者的数据素养等举措,推动精准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为行业发展特别是在提升红色旅游用户画像精准性方面奠定技术基础,而红色旅游用户画像是红色旅游营销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红色旅游用户画像模型,描述这部分游客群体特征,为精准营销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能。有鉴于此,在基于红色旅游用户画像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旅游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及大数据实现技术,进一步验证红色旅游画像在业务系统中的场景应用。大数据平台与红色旅游用户画像的融合,从API接口服务输送到各个业务方,增加数据服务人员范围,描述用户量化特征,能够推动红色旅游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许多耶稣会士携带宗教画来到中国进行传教.面对栩栩如生的画像,尽管中国人并不了解画像背后的宗教意义,但仍因画像本身的高超技艺而表现出赞叹和惊奇.传教士借机在解释画像含义的同时进行传教尝试.不仅如此,他们还对画像进行改变,以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为使中国人接纳宗教画,信仰基督教而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数字画像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从实践的视角出发,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数字画像的时代意义与逻辑,提出区域学生数字画像体系并解释具体的画像指标,为区域治理改革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使用聚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实践中积累的数据,挖掘学生数字画像中存在的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开学伊始,为了布置科学实验室,我找来几幅科学家的画像想把它们挂在实验室的墙上。可是,总觉得画像中关于科学家的介绍太简短,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这样的画像对学生来说缺少了一种吸引力,很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如何让科学家画像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呢?我不断地思考着。忽然间,我想到:既然这些画像的作用不大,何不自己制作一些挂图呢?于是,我上网搜索科学家的画像与其事迹介绍。果然,网络中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与画像非常丰富,只要稍加整理后,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就能用它们来替换那些原有的画像。在中午空闲的时间里,我请了几位高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12.
敦埠壁画题材,除去佛、菩萨及其故事画,就是供养这些佛、菩萨的施主人物画像了,即供养人画像。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像之一种,研究古代人物画像不可不予注意。中国古代人物画像,亦称写真、写貌、邈影。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元前500年周敏王的明常壁厕,即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现在能见到的最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数字画像是助力教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多元综合性和专业能力的多维复合性需求,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基于多场景融通的数字画像。本文面向精准教研、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智能研修、绩效评价等教师工作属性相关的关键场景应用,从数据获取、数据融合、画像描摹、画像运用、服务优化五方面建构了多场景融合的教师数字画像模式,以解决画像重复建设、共享困难、利用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依托多场景需求识别、可视化结果呈现、多主体协同、关注数据安全问题等应用方法,可帮助制定循证的专业发展路径、设计系统智能化评估方案、形成多元贯通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和营造稳定可持续的画像应用环境,从而优化教师数字画像的多场景应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不遗余力地搜集武氏祠等汉画像.借以保存传统文化并为木刻青年提供艺术借鉴.武氏祠等汉画像对鲁迅的创作和文学史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小说的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受益于汉画像,其杂文的论据及其所表现的汉唐精神来源于汉画像,其文学史对汉代思想文化的精确把握得益于汉画像,甚至其钟爱的猫头鹰图案也来自于对汉画像的模仿.汉画像成就了鲁迅的创作和文学史的写作.  相似文献   

15.
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引起学术界热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本《老子》是《老子》的摘抄本。简本《老子》内容几乎全部都能在今本《老子》中找到,且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下段内容既出现于简本《老子》甲,又出现了简本《老子》丙,是简本《老子》摘抄于《老子》的明证;从郭店楚墓主人的职业看,有对《老子》进行摘抄的主观动机;今本《老子》不见于简本《老子》的内容在简本《老子》之前的春秋末期就已存在的事实,更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7.
机智的画家     
①一位英国贵妇人请画家给她画像。画家细心地把像画好后,送到贵妇人家中。贵妇人不在家,画家就把画像交给佣人。朴﹄日...,.比十e上卜①一位英国贵妇人请画家给她画像画家细心地把像画好后,送到贵妇人家中贵妇人不在家,画家就把画像交给佣人把画像送了回来,对画家说.太太拒绝收下画像,原因是她的爱犬认不出画像上的主人③画家虽然一肚子气,但他因为很穷,不敢随便发火。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想出了个好王意.…⑦“太太、您忘了、狗有时视力是很弱的_”画家说着,抱起小狗来到画像跟前②第二天,贵 妇人派司机 把画像送了 回来,对画家 说.太太…  相似文献   

18.
孙以楷先生对于老学的研究,涉及老子其人、其书以及老子之思想的来源及发展三个方面。关于老子其人,孙以楷通过严谨的考证认为老子就是作《老子》的老聃。关于老子其书的讨论,孙以楷除了论证书与作者的关系,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对书本身的研究。关于老子之思想,孙以楷赞同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并以此而将老子哲学称为唯道主义。与此同时,孙以楷对老子思想进行挖掘后提出了老子的玄同论思想,并且对老子思想的来源以及老子思想上承古之道术、后启中国学术的发展做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椭圆形画像》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都将画像作为核心元素进行文本叙事。同时,两部小说又同属哥特式唯美主义作品。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比较画像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艺术效果,探索其在表现哥特风格和唯美主义时的优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自我与镜像:"80后"作家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富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在小说中,道林·格雷因为画像而发现了自身惊人的美貌继而陷入疯狂的自恋中,同时他意识到画像能用光鲜的外表掩盖人道德和灵魂的丑恶,于是格雷在画像的麻痹下一步步走向迷失和堕落。文中的“画像”有着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