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献的内容指的是人所感知与表述的知识信息,文献的形式指的是各种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静态的文献指称记录知识信息的文本,动态的文献呈现知识信息的运动轨迹。古典文献学是专业名称,要为社会培养古籍整理人才;也是学科名称,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作为专业,古典文献学需要向文化传承创新方向大力拓展。作为学科,古典文献学需要完善其知识体系。古典文献学知识体系可以从文献的制作与存佚、文献的组合与类分、文献的比较与鉴别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一、经学在文献中无处不在,什么是经学?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之学,其代表性著作就是《十三经注疏》。什么是文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必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作大块文章。我想,用大白话来说,“文献”就是古籍,或日古书,用英语来说,就是the ancient books。我这样解释也不是没有根据,例如,我们国家的国务院下面有一个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教育部下面有一个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请注意,这两个领导机构的名称中,都使用了“古籍”一词,让人一看就明白它们的职能是什么。如果把其中的“古籍”一词换成“古典文献”或者“历史文献”,雅是雅了,但有欠明白,说不定还让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3.
“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一直是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本文以“文献”释义为切入点,阐述了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研究视野,进而辨析了“古典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异同,并揭示出造成两者混用的原由。  相似文献   

4.
当下学界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两者的认识存在争议,没有形成定论。文章从两者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3个角度出发,对二者加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学科,是从事文史社科相关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它的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同时对其新出现的研究内容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广忠等《古典文献学》由文献论、载体论、目录论、版本论、校勘论、辨伪论、辑佚论、编纂论、专题论等“九论”组成。内容上既继承了传统,也有所创新,尽可能地体现了当前古典文献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6,(5):62-64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汉学家汤姆斯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文献,他从事翻译活动、确定翻译选材、运用翻译策略等一系列行为均是自身惯习的象征性体现。汤姆斯借助中国文献英译实践实现了从"印刷工"到"汉学家"的身份代码转换。其翻译选材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作品为主,满足了社会政治场域的需要。汤姆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与注释等多种翻译策略,能够深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研究必然会带上当代意识,研究古代文学应当关注当代,但我们应该关注有进步意义的当代意识,应该是当代意识和学术意识,现实性和学术性统一。应该关注当代发现的新材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关注新的技术手段,关注当代新的观念。要用新的当代观念,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思维层次和认识水平。从当代意识看,古代文学研究有直接的实用的价值。但古代文学研究的价值更主要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一些文化遗产的意义,可能更为深远,它不仅留给今天,而且留给将来,可能正因为是基础的研究,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有着更为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文献、文献学、美学文献和中国美学文献学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新看法。文献研究是一门真学问、大学问,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公益事业,知识结构不全面和私心太重的人是做不好文献研究的。皮朝纲先生不仅倡导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而且数十年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和持之以恒,开拓出禅宗书画美学研究的新领域,尤其在禅宗书画美学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美学文献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全面梳理传世的历代文献,从中打捞和挖掘被遗漏的美学文献;二是要继续加强地下考古文献的研究和利用;三是要继续加强域外流散文献的收集和利用;四是要继续加强现当代美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1.
原典阅读以及相关课程的开设,是创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助于纠正学生对文学史的认识误区;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定式;提高毕业论文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应当注重文本阅读的科学性,课程设置的多层次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考核范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着独特的体认和感悟。对时间的关注,使诗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流 逝、生存的困境、命运的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死亡的恐惧。他们不停地追问生命的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一追寻的过程显现出诗人精神命运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3.
按照学科分类,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二级学科”。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是这个二级学科里面的两个不同方向,其学科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时间限度(发生学)问题;二是学科的经典指认;三是学科话语等。目的不仅在于寻找二者之间的不同,而且在于探讨其学科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高校中文专业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失对于文学发展历史规律的探寻、总结与升华,不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能力的提高。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史学思维、大文学概念和寻根意识。同时在教学实践当中,必须做好学术动态、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专题讲解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惟有如此,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是它的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继承古印第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表达反帝反殖反独裁的共同主题以及拉美作家的群体意识是其整体意识的标识。拉美文学经历了由依附、模仿到独立的道路 ,正确处理文学的批判与继承、扬弃与创造的关系 ,坚持拉美文学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坚持文学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延展至今,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的一个强大推动力,改变了该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本文以80年代为时间限度,考察了从李欧梵《现代性的追求》到《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及相关现象,阐述了在特定语境中,"现代性"与"现代化"交互使用,取代沿用甚久的"革命——阶级分析"范式,建立"现代性——启蒙话语"范式的学术进程,并且对其中一些关节点予以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7.
在十二五纲要中,国家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传承创新的目标,但是作为对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环节——大学中文系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较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价值选择模糊;教程内容陈旧落后;培养目标不能与时俱进.为此,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即旨在树立明确的核心价值;自主探索符合时代的教材;建设合理的机制予以保证,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能够肩负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创新、实现民族在文化领域全面复兴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教学角度,谈同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近几年来不但尝试打通大陆与台、港、澳,也尝试着打通中国与世界,尤其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沟通整个华文文学从题材、风格到价值的联系,以试图复活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并从一切可能性上找到形式与精神的互补,以寻找和创造前所未有的大华文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