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末 ,谭嗣同的经济思想逐步由重商主义转变为主张发展大机器工业。他极力宣扬机器生产的优势 ,批判顽固守旧思想 ,提出了“机器惜时论”,并对如何发展大机器工业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谭嗣同的近代工业观应该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在21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规划了总纲;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化纲领,丰富和 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核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新论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三严四自”,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是推进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有力工具,目前职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理论指导和说明,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也能够弥补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不足。 本文研究从1840年到1949年,伴随我国近代机器工业、职业教育实践的出现而萌芽和发展的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在实践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第一,坚持实践观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二、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认识,从最基本的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独立思考,开展创造性的实践;第四,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真理尺度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邓小平理论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叶洪添 《惠州大学学报》2001,21(2):80-87,103
从三个方面论述邓演达的经济思想;(一)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推翻旧政权后,国家在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同时,应允许发展中小规模的私人企业、引进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二)关于农民及发展农业理论。中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农民及土地地问题,关系着革命物成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躯干,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存亡。为此,邓演达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构想;(三)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离不开世界经济,为此,早在70年前就提出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他的经济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升华,也与中共的经济理论有许多相同之处,这对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探索我国经济发展道路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思想,其中最富特色的是深刻的辩证法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见之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二、发展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三、发展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四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不是纯理论性研究成果,而是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尤其是总结文革时期惨痛教训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来的。邓小平关于法制思想的论述十分丰富和精深,而最能体现其法制思想特色的,笔者认为有三:一是民主法制思想;二是经济法制思想;三是“一国两法”思想。一、民主法制思想民主和法制的关系问题,是马列主义法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民主问题有许多论述,也曾谈到民主离不开法制保障。但综观其关于民主和法制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以精神明建设推进中国的化现代化;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推进执政党建设。因此,在世纪之初,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思想理论建设史;二是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是列举了21世纪初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一无化与思想文化多样化相互关系的新特征,提出在新世纪,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前进,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使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新世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对于促进洛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洛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融合面不多、融合程度不深、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缺乏创意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增加融合面、加深融合程度、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用创意连接旅游与文化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实现洛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洛阳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流通业是服务业的重要子产业。重视流通产业,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都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分析,以及从流通业自身的转型和流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出发,提出了深圳发展现代流通的优势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要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需要全面把握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正确理解产业政策的作用和特点,不断深化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决策体制,实现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对全球零部件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与剖析。并分析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前景,就如何促进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我国转移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从软件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潜在优势,对完善我国软件产业链及发展软件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潜导产业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协调地区发展的严峻课题。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达到此目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在资源枯竭前建立能够替代资源产业的潜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我国广告产业政策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表现出总体抑制性特征。随着我国启动新一轮的产业政策调整,我国广告产业政策将呈现以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子概念,与文化产业具有相同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侧重点,本文从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两组区分顺藤摸瓜,既点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摸索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最后以三组要素(价值、故事、文化,美感呈现,一般产业运作所需要的各要素)构筑地方文化产业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20.
梳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的演变过程,对比其他国家和国内各地区的使用情况,分析三个概念的异同.三个概念间边界模糊,常被混用,易导致政府管理、行业自我定位、公众认知的混乱.研究认为,三个概念的指代对象因有所侧重而各有不同.“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的产业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和产品的开发;“创意产业”强调创意对产业附加值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则强调产业的“文化性”和“创意性”.通过政府、产业和学术三个层面概念使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论证后,建议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统一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