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末竞陵派诗文在朝鲜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反响。部分朝鲜文人以阅读、次韵、学习、效仿等方式接受竟陵派诗文,以竞陵派为标准来评价他人的创作,体现了他们对竞陵派的肯定和褒奖。由于一向以儒家的政治、道德教化为评诗的最高标准,加之受中国评论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朝鲜文人对竟陵派进行了指瑕和责难,否定其文学理论,批判其创作及选本,甚至将其诗文视为亡国之音,过于偏激。  相似文献   

2.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玉峰是朝鲜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在朝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对爱情的追求,对自我独立人格的维护形成了她诗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大量朝鲜汉籍通过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回流中国,这些朝鲜汉籍是朝鲜王朝与明清友好交流的实物见证。明清文人对传入诗文集的编选、著录、撰写序跋,不仅能体现出其对朝鲜汉文著述的关心,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时中朝文人间文学交流的盛况。传入中国的朝鲜汉籍,不仅被明清藏书家所保藏,更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汉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瀷(1681——1763),字子新,号星湖。著有《星湖僿说》30卷,包括天地门3卷、万物门3卷、人事门11卷、经史门10卷、诗文门3卷,其中诗文门3卷具有诗话性和诗学理论价值,包含诗评、诗话等丰富的诗论内容,在继承前人诗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见解,并注重诗文内容的考证,是朝鲜李朝时期很有影响力的诗论集。  相似文献   

6.
因朝鲜李朝杀毛怜卫女真首领浪孛儿罕一事,明朝派遣张宁、武忠遣往朝鲜颁诏敕,解决双方的争端。张宁在朝鲜期间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其诗文后来被朝鲜政府刊印流传,即《庚辰皇华集》,这也是中朝文学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关于这一问题,学界虽偶有提及,但尚无进一步研究。故此以张宁出使朝鲜为切入点,考察张宁出使朝鲜的背景、张宁的生平,以及《庚辰皇华集》的概况,并尝试探讨张宁出使朝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瀷《星湖僿说》是朝鲜时代较为重要的诗话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诗学理论价值。尤其是其中的诗文门共计三百八十余条,与杜甫有关的条目就多达五十余条,这些材料或论及杜诗的文学地位、或论及杜诗的思想内容、或对杜诗进行评说。李瀷作为朝鲜朝后期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杜甫诗歌的批评可以一窥朝鲜文人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的诗文约在14世纪中叶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国家。欧阳修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域外汉籍《入沈记》中的交游诗诉说了离愁别绪之叹,纪行述远之思,感怀伤事之情。其艺术风格呈现出朝鲜使臣这一特殊群体创作诗歌的独有特色,语言表达平实质朴,意象运用灵活多变,典故使用精当恰切。《入沈记》中的交游诗,充分展现朝鲜使臣精湛的诗文技巧和深厚的汉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0.
朝鲜使团海路朝京在山东境内一般经由胶东的登州府、中东部的莱州郡、中部的青州府、西部的济南府(含德州),19个驿站,这条线路可称为山东贡道。李民成一行是第一个沿典型的山东贡道北上北京的朝鲜使节团。李民成一行记载了三府一郡线路的文化见闻,与山东文人通过诗文唱和进行了文化交流,对山东文化记述的可疑之处也作了详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曹丕与刘勰,均为魏晋六朝一流的文学批评家。此期文学创作活跃,批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曹丕作为批评史上一位先行者,对刘勰影响巨大。对此,批评史著作屡屡提及。但曹丕究竟在哪一点上具体影响了刘勰,几乎无人再探个究竟。在曹植、曹丕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后者倾斜,而在刘勰推崇曹丕的种种话语背后,是二者共同的批评者的视角。曹丕对刘勰影响最大者,不是一些表面词句,而是起根本作用的自觉批评意识和主动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文章由骈趋散的过程中,韩愈、柳宗元并肩取得的古文成就具有重大的界标意义。一方面,在他们之前文坛内外推进文风与文体改革的各种努力有了归宿;另一方面,韩、柳成功确立的古文范型,决定了后世古典文章学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刘勰认为文学批评中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然而,对文学鉴赏批评的非理性、非对象化特点的认识,又使其批评方法走向直观感悟与理性分析的融合。《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孔臧其人及其作品,史书记载语焉不详,其事迹及作品今存于《孔丛子》中,其中的四赋二书当是可靠的。他的《鹗赋》是纯粹的四言诗体赋,确为西汉早期的作品。而四言诗体赋产生也较早。非起于扬雄。从西汉初年到扬雄、刘歆,四言诗体赋呈现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对故乡的关注一直是刘震云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实上这条感情的流脉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这为我们探究其创作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向度:他怀有怎样的一个故乡情结?又何以表达这一故乡情结?文章以刘震云从初入文坛的创作到三部“故乡系列”长篇小说这一向度作为切入点,力图对其创作进行一些深度的探悉。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炉火纯青,文体“如泉”,给人一种心悸魄动的感觉。作为自觉地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在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文心雕龙.隐秀》的论争由来已久,笔者在认定该篇补文为刘勰原作的基础上,对该篇作了详细的论证,认为该篇主旨阐明了刘勰文学作品审美特征见解。“篇隐句秀”是刘勰对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总要求,这个要求有尊重文学自身特质的一面,又含有刘勰所处时代的文艺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寓言散文真正被重视,并臻于成熟是从柳宗元开始的,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寓言文学的形成。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丰富了古代散文的种类,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在《序志》、《才略》等十四个篇目中论及了曹魏时期的文学批评,涉及到了三曹、刘祯、应场、应贞等众多文论家及其文论思想。虽然,刘勰对曹魏文学批评的总体状况不很满意,但涉及到具体文论家和文论著作时往往能客观地评价其得失,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文心雕龙》的曹魏文学批评之批评,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曹魏文论资料,为今人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曹魏文学批评的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