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单元活动。在中小学阶段开设剪纸课,不仅能够传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也有利于对学生手眼结合、手脑结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起到了“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点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石老师用她那美的心灵,美的声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弹奏了一曲曲美的乐章,让我们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蕴涵的美。我们真切地希望所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能像石老师一样,用心、用美去弹拨美丽的心弦,永远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剪纸艺术中,“装饰”是一般创作活动使用最频繁的表意手法之一。“过度装饰”是装饰的特殊形态,这种非常规的个人体验来表现“无限多”这一审美内涵,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连环套叠”,并与剪纸中的超时空表现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一种“超装饰”手法。“过度装饰”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创作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项目,桐庐县一直有“剪纸之乡”的美誉,它自然也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着力于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领孩子感受剪纸的乐趣;着重突出剪纸活动的趣味性,然后再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创造能力,让孩子的剪纸技能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2006,(3):24-25
我园在参加“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践与推广”课题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对儿童脱稿自主剪纸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艺术教育的任何创新与变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儿童脱稿自主剪纸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的现代生活亦要求剪纸艺术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应用中求繁荣。不同的地域,养育了剪纸艺术各自的风采。中国农民对美的追求,决定了整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文人和艺术家对民间剪纸的介入将新剪纸推上又一个高峰,使其在传统艺术精华的沃土上再树丰碑。  相似文献   

7.
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近日,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开展了“学习民间剪纸,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学校邀请了剪纸艺人给同学们传授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赋予民间艺术更强的生命活力,在STEAM教育理念下,我校创新剪纸坊开展了组织教师发掘本地非遗资源、编撰校本教材;进行传统剪纸艺术知识、技法的学习;吸收剪纸风格,绘制特色作品;玩出花样剪纸、创新艺术形式等系列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传统剪纸艺术的美,剪纸非遗艺术也在校园内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剪纸艺术是民间最古老的镂空艺术,透空所产生的视觉效应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其取材于生活,亦是一门民俗文化。本文将本土渔家文化元素融合在剪纸教学中,对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剪纸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从三方面即挖掘渔家文化资源,激发剪纸创作兴趣;借助渔家文化元素,科学设置剪纸课程;深化渔家剪纸艺术,形成特色校园文化,进行小学生创意美术活动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爱便是美     
美是什么,是多年之争,作者以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美学研究,得出“爱便是美”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美启真”的策略是指用美的思想去开启数学真理,用美的方法去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寓智于美、以美启真”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常用的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12.
郑佳珍 《学前教育》2005,(11):38-39
所谓立美,就是使教育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存在,使教育自身拥有美,显现美,成为美的主体。“立美教育”是建立美的合乎规律的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对美育的创新和拓展,力求与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成为一种美的东西。其前提是教育本身的关,包括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园所文化、教师、课程的美。只有教育的各个方面构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才能实现立美。“教育立美”是以优化教育整体素质为直接目的,全面育人,优质育人,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富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构筑美育化的全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伟 《福建教育》2023,(42):40-42
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园尝试开展“劳美融合”教育实践,协同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提升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育人成效。以主题活动“垃圾分类美家园”为例,幼儿在生活旧物整理改造、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家园协同的环保行动中感受美、创造美,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该活动实现了树德、增智、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位诗人曾这样赞叹民间剪纸艺术:“剪刀一飞,叶就绿了。”在吉林省白城师范专科学校分校桑秀英同学的“红灯笼系列”剪纸小品中,您是否也能感受到那鲜活的生活之美的魅力?大红灯笼高高挂@桑秀英  相似文献   

15.
徐文霞 《青年教师》2006,(11):27-28
“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著名论题。它告诉我们,在欣赏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度的特定的距离,既不可亲密无间,也不可拒之千里,否则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课堂提问又称“设疑”,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它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距离美,正是对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一种尝试。周恩来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那么,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距离美呢?  相似文献   

16.
“立美”课程的核心价值指向美的教育哲学、和谐的教育生态和完整的育人功能。“立美”课程中,国家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形成了横向成块、纵向成列的课程结构。美学视野下的学科课程、艺术融合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是国家课程的主要内容。儿童美学启蒙课程、综合实践超学科探究课程、同伴学苑课程、魅力艺术课程、“臻美旅行”德育实践课程,让校本特色课程更有张力。通过完善课程质量监控手段、优化课程教研机制、打造团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课程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一句话:“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抓住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动静交替,错落有致。课堂教学中的“动”,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动”应该是有控制、有节律、有针对性地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地“闲咂聊斋”;课堂教学中的“静”,是与“动”相对而言的,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认真钻研的凝思苦想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静得细物落地有声,更不是一潭死水般的沉寂,而是在酝酿一…  相似文献   

18.
胡仕彪 《小学生》2011,(6):50-50
音乐艺术既是一种声音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过程。因此,“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使师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活动,从而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促进全体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忽略了“美”的功能、“美”的形式,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缺乏美感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海伦剪纸这一地域民俗艺术形式,研究与探讨了这种艺术门类的多重美,深入挖掘了海伦剪纸的多重艺术特质,进一步说明剪纸的自然存在与顽强发展是符合一般性的审美心理和现代文明发展需求的,是一种无法忽视的艺术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