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江红  蔡正鹏 《传媒》2011,(11):32-34
一度烽火连天的成都报业市场,经过近十年的"苦战",由21世纪初的"七雄争霸"演变为当今的"两军对垒"。两大报团分别以两份领军报纸《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为竞争主轴,以各自定位分别与集团主打都市报基本趋同的《天府早报》、《成都晚报》为补充,上演着成都报业市场的连连好戏。  相似文献   

2.
陈欣 《新闻界》2001,(5):36-37
对报纸发行来说,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度量报纸的传播效能、获得报纸的销售收入是其三大主要意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报业发行市场,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传播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细分市场是寻找市场机会的必需手段报业市场,是报纸生产者与读者和广告商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报纸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报纸买卖关系,称之为报纸发行市场。现代报业在经济上基本靠广告支撑,而报纸发行市场则是广告市场的基础。市场细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乐·史密斯总结市场销售经营…  相似文献   

3.
对报业广告转型的思考——来自成都报业广告市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业广告下滑的危机,报业广告需要寻找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和广告增长方式. 为行业生产消费者促进消费 报社广告部门的角色一般是被动的,联系客户、刊登广告,策划实施活动,吸引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4.
成都商报是西部地区一张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都市报,占成都五大日报发行量50%左右的份额,居成都报纸媒体发行量之首.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以及同城其他都市报的竞争,成都商报发行量始终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离不开成都商报发行投递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的付出.  相似文献   

5.
王涵 《青年记者》2007,(18):13-14
成都的报业格局依旧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传媒集团"两军对垒",各自旗下的三张主力报纸"捉对厮杀"。一对一的作战方针,优点在于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因此2007年的成都报业市场依旧是风云四起。都市报提出向"主流"、"大报"迈进;早报晚报力求"精彩好看";省市二级党报加大改革力度,共同展示出一幅竞争图景。  相似文献   

6.
来自广西报业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什么保证了高利润率 广西日报社资产总额达6亿元,2007年经营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超过3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5亿元.这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越来越厚、成本越来越高,报业利润被不断摊薄的今天,尤其显得难得.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个对我国新闻发展而言具有标本意义的地区,是都市报实践与理论的发端。从90年代中期起本刊就开始关注这里的发展变化。2004年2月,本刊在区域报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框架下专题采访了成都报业。三年多过去了,成都报业总体格局看似山水依旧,实质上竞争与探索一刻也没停歇,新的变化、思考每天都在发生。从上一期起,本刊在梳理"晚报早出"这样一些实践层面有争议的焦点问题的主题下开始重新探访一些重点地区,本期是"有效发行",因此本刊记者再次走进成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报业集团群体中,由地市党报发展而来的地市报业集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何克服弱势,发挥长处,创造优势,这是各地市报业集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晚报"式微"的迹象,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晚报数量呈下降态势.进入新世纪,国内不少地区的晚报亦陷入困境,广告和发行经营步入下行轨道.因而,晚报亦被冠上"夕阳报"的名号,整个晚报业充斥着悲观论调.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年末,正是报纸征订进入冲刺阶段,在河南省省会郑州繁华的商业街上,一夜间冒出了成百上千面“欢迎订阅《河南日报》”红旗,落款是郑州市邮政局。这些户外红旗广告的出现,为如火如荼的郑州报纸发行市场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据悉,邮政局主动为报纸作征订广告,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还是头一遭。人们从中看到的是邮政部门与传统发行模式决裂的姿态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和决心。而促成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一份合同——河南日报社与省邮政局签订的1999年《河南日报》邮发包销合同。河南日报能与邮政局签订这样一份合同,有其广阔的背景和深层次的原因,即河南日报社经过近几年的大胆探索与艰苦实践,成功地确定了自主发行的正确方向,初步建立起了系列报刊自主发行网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按照经济规律和报纸发行规  相似文献   

11.
12.
王建 《传媒》2002,(6):38-39
什么是"有效发行" 报纸的效益通常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都是有效的,并无"有效"和"无效"之分."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的界定,基础前提是在考察纯经济效益的范畴平台上讨论.理想而言,当然是发行量越大越好,如果一份报纸能够做到无空隙覆盖,其影响力自然会很大,这样也能产生更好的广告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成都报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的正式创刊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时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这是两种市场办报意识之间的竞争。由于面对不同的竞  相似文献   

14.
马宝增 《青年记者》2003,(5):50-50,55
施拉姆受众选择概率公式如下:可能得到的报偿÷需要付出的努力=选择的概率,是美国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以经济学“最省力的原理”为基础提出的估计受众选择传播媒介的概率公式。它表述的含意为,受众为什么选择某种媒介为信息来源,以及某种媒介被受众选择的可能性的大小。经济学中“最省力的原则”,揭示了人的一  相似文献   

15.
1、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的概念 有效发行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引力的发行。否则,就是无效发行。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作为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单位,太原日报社一年内成功实施并完成了以组建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实质性运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机制改革和以新闻采编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为标志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并实现了报业集团的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汤莉萍  殷俊 《今传媒》2006,(6X):29-32
2005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可谓是遭遇“寒流”的一年。持续十年保持高增长率的中国报业,首度出现增长率大幅降低,一些城市的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平面媒体的广告额为440亿元,同比增长7.8%,是近5年来首次低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北京前8月仅增长4%。广州为-1.5%。  相似文献   

18.
崔均鸣 《青年记者》2006,(19):49-50
众所周知,报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传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与社会公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它也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媒体不可或缺的两大终极目标。在报纸发行实践中,如果上述两种效益中的任何一种获得了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步入新的世纪,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机制逐渐确立的过程中,报业如何顺应时势,乘势发展,是报人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的两大自办发行网络——楚天报刊发行总公司、楚天金报发行网——顺利地实施了并网改革。两网合并后运行正常,发行网络稳定,发行业绩良好。此次并网成功,优化了发行队伍结构,体现了发行网络的规模效应,标志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内部发行资源历经三年的整合到此基本结束,其发行专营化的优势及发展强势正在不断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