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是优化我国水资源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国家决策谨慎,南水北调的构想最早提出来的是具有博大胸襟的毛泽东。1951年毛泽东视察黄河,脑中立即浮现出一幅宏图:“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1957年2月,毛泽东视察长江,毛泽东又提起南水北调。虽然毛泽东没有指明是从长江调水,还是从黄河调水,但调水意向很明确。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上,南水北调的名称正式提出,规划从长江调水,跨过黄河,送水到北方缺水地区。但南水北调毕竟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2.
只要打开一张彩色中国地形图,稍有国情知识者就不难看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匕,水资源的分布极为不均,即北方水少,南方水多;人D分布也是以入就水,即北方人D密度小,南万人D密度大。耕地面积则正好相反,即北方地多,南方地少。目前的情况是,南方的粮食生产已达到  相似文献   

3.
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战略性水利基础设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经过建国50多年的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2年12月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同月,我省境内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济平干渠作为首批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由规划阶段转为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真实记录,是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冯伯宁 《传媒》2019,(4):61-62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大战略性民生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打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筑四横三纵水网,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现状,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该工程东线和中线已经分别通水5年和4年,西线尚在规划中。  相似文献   

5.
<鄢陵县志>记载:"鄢陵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多为淡水,地质多为轻壤或中壤,土地深厚,耕层疏松肥沃;气候为温暖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热量光照等气候资源丰富,具有我国南方、北方两种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是以建筑为主业,集施工、咨询、设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50多年来,基础局承建了800多项各类地基与基础工程,参建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长江、黄河、松花江、嫩江等全国各大中小流域完成了众多水库电站堤防除险加固工程,被誉为"基础处理王牌军".在公路、铁路、市政、核电、环保等领域完成了众多重大项目.参与了京沪高铁、深圳地铁等国家、省市重要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苏丹、厄瓜多尔等20多个国家承建和完成了多项地铁、路桥、市政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任务. 基础局落户天津30多年来,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参建了于桥水库、蓟运河防潮闸、大港电厂、南水北调天津段等项目,上缴税金数十亿余元.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13日,紧急调黄河水解天津缺水之困的救命水开始流向天津。15日,一个有总理、副总理和各路高级水利专家的高层会议,终于对提了四十多年的南水北调解决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缺水工程作了安排。 这次紧急引黄济津是暂时救急。因为黄河里没多少水可调。天津在建成引滦入津工程以前,从1972年到1983年,曾五次从黄河紧急调过水。可现在黄河下游一再断流,最多一年曾断流二百天,国家紧急建了小浪底水库,现在才保证黄河下游不断流。因此,引黄是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工程报道现已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支。这些工程涉及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多个行业领域,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额巨大、技术含量高、建设难点多、对经济社会影响广泛的特点,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跨海跨江大桥等等。针对这些工程的采访报道,也呈现出自身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档案害虫是档案寿命缩短和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档案害虫是档案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从已有的害虫调查结果可知 ,全国27个省、市均有害虫的分布 ,共有54种。一般而言 ,南方的害虫较北方种类多 ,虫口密度大 ,防治害虫的任务较重。我国许多档案馆、图书馆常发生虫灾 ,部分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珍贵档案、文物被蛀得沟渠纵横 ,千疮百孔 ,同时害虫的蜕皮皮屑、粪便又严重污染着图书、档案等库藏品 ,影响利用。目前 ,档案害虫的防治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学者在利用天然、生物和物理等方法和技术在防治害虫方面做过不少工作 ,…  相似文献   

10.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和工程档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南水北调建设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资源。移民和项目档案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11.
粽子来源于上古祭祀习俗,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糭"是其两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唐代时,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版面改革不断加快,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报纸,头版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事物——导读。1987年以前,中国的所有大报都是对开4版,版面少,内容也少。1987年,扩版之风自《广州日报》刮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被称为"扩版年"的1993年共有130多家报纸增扩了版面,中国的报纸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  相似文献   

13.
南水告急     
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念书起,就知道中国是个北方干旱而南方多水的国家。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仿佛在颠覆这个基本概念:中国的南方也缺水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张岳同志从事水利工作四十多年,由他主编、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不愧是一本好书。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水已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2000年大旱,全国22个省市区同时出现旱灾不仅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而且干旱已经表明,北方缺水已成定局,水危机已成事实。天津用水告急,国家不得不采取引黄济津的应急方案就是一个佐证。这本专著以鲜明的观点论述水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战略资源。人类的生存在于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水,环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皮筏,作为古老黄河上重要的航运工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黄河文化之组成部分,却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且已成为一种旅游项目,如今仍荡漾在黄河之上,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假日闲暇,人们乘坐皮筏在黄河上观光游览,回味流年似水般的峥嵘岁月,别有一种“轻似沙鸥水上浮,随波一刹过前洲”的奇妙感觉。今年夏天,台湾三立电视台就慕名而来,在兰州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11):71-79
本文借由"武汉长江大桥"这一物理媒介,理清"交通"与"传播"间的共性与个性,从而进一步探讨传播物质性转向的可能性。1954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拉开了举国关注修建长江大桥的序幕。最初的大桥是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化重大工程发挥着交通运输功能,它允许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穿过水域的障碍,使南方与北方的经济社会交往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大桥工程的持续性和高密度的新闻报道,构建了新中国初期"想象的共同体",加深了民众对于民族国家同一性和政治体系完整性的认同。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促使大桥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性表征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符号。它的交通功能作用也逐渐从官方话语叙事中退场,转变为城市记忆的物质性载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加速扩大,各类灾害频繁发生,引起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安全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当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一项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8.
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的大同市.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金元两代是山西临汾刻版印刷业繁荣兴盛的时期。又因临汾古称平水,故学界多以"平水本"称之。金自太宗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两路,河东南路总管府治平阳,平阳府又以临汾县(今市)为次赤。至哀宗末年,平阳府治失守。其间当南宋高宗建炎初至理宗绍定末,正是我国南方刻版印刷业生产发达的时期。而在同一时期的我国北方,平阳府治临汾(以平水为郡望)此时则逐渐代替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黄河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作为我国战略性特大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南向北呈线性分布,点多、线长、面广,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档案管理流程繁多、涉及对象广。从标准流程控制视角出发,全面梳理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流程,研究线性工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现状,分析研究了SOP对于企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提出相应策略,有效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