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MULTISPOT MI-100电阻焊机,对车身用6061-T6铝合金薄板实施电阻点焊,研究并得到电阻点焊最佳工艺参数。然后,运用正交试验方案和极差分析方法对电阻焊工艺参数进行试验和进一步优化设计。在对2mm厚度的6061-T6铝合金薄板进行搭接电阻点焊后,分析焊接外观并完成拉伸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60KA、焊接压力0.63MPa、板材厚度2.00mm时,试样所获得的点焊接头无明显缺陷,成型较好,具有良好的焊接质量和外观,其抗拉剪力值最大为5.583KN。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点焊工艺,对用于生产TRIP700及DP700汽车板的1.5mm厚的高Al高强钢冷轧原板进行了电阻点焊试验,得到了合格的点焊强度及破裂模式,说明其有良好的电阻焊性能。焊点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剥离试验与拉剪试验焊点失效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该钢合金含量较高,点焊工艺窗口较窄。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电阻点焊DX56D+Z热镀锌钢板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的优化匹配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对点焊拉剪力和熔核直径影响最大,其次为焊接时间,电极压力最小。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11kA,焊接时间340ms,电极压力2kN,得到点焊接头拉剪力4.73kN,熔核直径7.14mm。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清蛋糕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组合,结果得出一条生产清蛋糕的最佳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2mmL2024铝合金和4mm的低碳钢采用攻螺纹搅拌摩擦点焊的方法进行焊接试验,测试不同参数下接头的抗剪力,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点抗剪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搅拌头旋转转速为1200r/min、下压量为0.7mm,搅拌头的停留时间由20秒时,焊接接头的抗剪切力最高,为4.4KN。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白车身主要连接技术——电阻点焊过程中产生的飞溅进行了形成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论述,制定了点焊飞溅优化方法和流程,流程共包含10项主要素、21项子要素,涵盖板材状态、电极杆垂直度和对中性、电极帽修磨状态、焊点位置、镀锌及胶、焊接参数等。同时,借助博世力士乐自适应质量控制模块中的动态电阻曲线监控功能,对BC316项目白车身焊接飞溅进行了系统优化,整体焊接飞溅率由63%优化至7.4%,使飞溅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控制,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点焊飞溅优化的流程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FDM制件翘曲变形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结合MEM200快速成形机的特点,确定了影响翘曲变形的五个主要的工艺参数,利用正交试验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供了学习样本。采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网络的最佳结构,以提高网络对翘曲变形和成形时间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算法,利用Matlab编制程序实现了工艺参数的优化,经成形验证,表明了该方法能够减少制件的翘曲变形。  相似文献   

8.
以预处理的少棘蜈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功率以及料液比等工艺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少棘蜈蚣活性物质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溶剂为丙酮,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功率为600 W,料液比为1∶20,蜈蚣活性物质的提取得率最高,为13.87%。  相似文献   

9.
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实验课程有机结合,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注塑模参数优化实验方案,由Matlab进行极差、方差分析确定影响成型质量的工艺因素显著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工艺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寻优,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拓宽了实验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了综合实验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升了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电化学沉积淀粉薄膜的沉积参数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对电化学沉积淀粉薄膜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选取一组最佳电化学沉积工艺参数,制备了淀粉薄膜样品;最后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极离子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对制备的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袁征,研究表明,制备的淀粉薄膜的化学计量比接近1:1,其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15CrMo钢是珠光体组织耐热钢,主要用于工作温度为350~600℃范围内设备的制造。根据10T蒸汽锅炉服役运行条件及焊接质量要求,对15CrMo的焊接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选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适合于生产实际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器对胃镜活检钳进行焊接,通过调节激光的电流、脉冲宽度、离焦量等工艺参数对其进行精密焊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焊接效果的因素中,脉冲宽度决定了焊缝的凸起程度。通过采用较小激光能量条件下重复焊接两次或者三次这一独特工艺方法来克服激光能量稳定性、工件公差等缺陷,达到很好的焊接效果。  相似文献   

13.
焊接大型工字梁车架,几种常见的焊接工艺均存在挠曲变形量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焊接质量,针对上述情况,本项研究在焊接工艺的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编制、工艺平面布置等方面通过计算设计了新的焊接工装和新方法,解决了大型焊件挠曲变形量下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汁作为蛋糕的辅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番茄汁蛋糕最佳配方为:面粉800 g、鲜鸡蛋800 g、白砂糖600g、番茄汁添加量300g;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打发时间12 min、焙烤温度180℃.  相似文献   

15.
焊条电弧焊焊接时由于热源在移动,母材金属各点经历着热循环的历程,这种历程不仅会使焊接母材的组织和性能产生不均匀变化,同时还会使焊接区域产生扭转、残余应力和变形。为了提高焊接的质量,简化焊条电弧焊焊接的实验过程,运用Simufact-Welding软件对Q345钢进行T形焊接仿真,对比分析焊件不完全约束和完全约束两种方法下在焊条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熔合线处的加热速度、加热最高温度、高温持续时间和t8/5时间。结果表明:该仿真过程中,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焊件装夹方法得到不同结果的热循环参数,不完全约束下的加热速度比完全约束方法下的加热速度快且平稳,加热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平稳,不预热t8/5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焊接是工程制造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构件成型制造技术,但焊接过程中因焊接局部加热而形成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是在工程制造中不希望出现的。焊接数值模拟能较为准确预测焊接构件中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可用以指导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和焊接顺序的选择,为降低试验成本和缩短产品制造周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对MSC.Marc软件焊接模拟热源模型、材料模型以及其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模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泉州湾产南方碱蓬叶总黄酮(LFSA),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定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实验筛选碱水的pH值、微波功率、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4个水平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碱水的pH值对LFSA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LFSA微波-碱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3、微波功率600W、液料比70、微波处理时间9min、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87%.  相似文献   

18.
A combined numerical model of thermal field and the primary dendrite arm spacing(PDAS) was proposed to correlat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nd PDAS in laser welding of Cu and Al. The solidification parameters simulated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with commercial software ANASYS FLUENT were applied in the PDAS model to predict the dendrite arm spacing of fusion zone. Dendrite was also examined by the metallographic method to validate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lculated PDAS agrees with metallographic measurements reasonably, especially the Hunt model. PDAS increases apparently with increasing laser power while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welding speed. Increasing laser power increases the secondary dendrite and increasing welding speed increases the microporosity in dendrite.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法,选用L934正交表,以氦检漏泄漏率作为考核指标,对影响焊接效果的电压、脉宽、离焦量和转速四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最终优选的工艺参数组合为A3B2C1D2,即电压为36档,脉宽为3.5ms,离焦量为+1.0mm,转速为3/7r/min。此方法对其它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具有指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