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的新闻画报。它每期最高印数曾高达四万份,半数分销海外各地,所以人称:有我国侨胞居住的地方,一定能找到《良友》的读者。在国内同类刊物中,也算它创刊最早,出版历史最长,编辑和印刷质量,也较高一筹。它是伍联德先生于一九二六年二月在沪创刊的,距今正好一甲子。现在上海书店把建国前二十年(一九二  相似文献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赏《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楣 《出版科学》2005,(4):68-71
现在的年轻人已少有人知道风行一时的老画报<良友>,而它作为一位忠实的记录者,灵敏地捕捉了当时生动的日常细节和真实的生活气息,它所记录下的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场景,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九旬老报人马国亮先生去国数十载,耄耋之年回顾<良友>岁月,未及看到它的出版即已匆匆辞世.而他在仙逝前为我们留下的<良友忆旧>,以良友人的身份回忆<良友>,第一次为曾经风光无限的<良友>画报(1926-1945)拂去岁月的烟尘,露出了它的真实容颜.正如书的副题--"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所揭示的那样:一方面为世人再现了<良友>从创刊、发展、繁荣以至内讧、衰落的沧桑历史,一方面又重温了<良友>所记录和反映的民国时代的社会氛围和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3.
《良友》画报作为一份时尚杂志,从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在中国内地出版了20年,其品牌的力量使杂志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且至今还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1926年2月15日,上海街头报童手举一册崭新的大型画报高声叫卖,画报封面是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妙龄女郎大幅玉照,她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影星胡蝶,这本画报就是享誉海内外的民国第一画报《良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良友》在1926到1937年7月期间,包括"九一八事变"、济南惨案以及"七七事变"等事关民族命运的大事件中时事新闻报道。探寻《良友》从早期的拥护国民党的统治,到后来其民族意识开始自觉和自醒,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时有报道,显示民国时期都市商业杂志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的变化,《良友》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匹配。结果表明,作为一份立足都市时尚的大型综合性画报在民族危急之际展现出媒体的民族意识,记录动乱时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风起云涌,发挥着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7.
黎宁 《青年记者》2008,(15):98-99
女性主义思想的传入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并没有孕育出像西方那样激烈的、富于战斗性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父权社会的种种典章制度中牢牢扎根.对于中国来说,女性主义的确是"欧风美雨"下的舶来品.  相似文献   

8.
黎宁 《青年记者》2008,(10):98-99
女性主义思想的传入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并没有孕育出像西方那样激烈的、富于战斗性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父权社会的种种典章制度中牢牢扎根。对于中国来说,女性主义的确是“欧风美雨”下的舶来品。  相似文献   

9.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1.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12.
试析《良友画报》的编辑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庸置疑,今日中国的期刊事业已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即便除去无法准确统计的内部刊物,其总数也已达8000种以上.伴随着如居伊·德波所宣称的"景观社会"的到来,在上海、广州这样重新崛起的都市中,如<外滩画报>、<城市画报>这样的视觉性平面传媒也开始吸引民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民国时期大型画报<良友>从1926年至1937年间的分销模式及发行策略.在国内政局尚不稳定、出版发行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良友>作为一份商业性画报,自主建立起一个立体、分层、ⅱ遍布海内外的市场化分销体系,发行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其发行模式对于今天依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香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其独特的符号意义,香烟广告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微缩了社会变迁历程。《良友》画报作为一部展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大型综合画报,其刊发的香烟广告阐释了香烟这个符号的时代意义,甚至能让人咀嚼出历史的韵味。  相似文献   

15.
《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文献,是映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都市大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多棱镜,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良友>画报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对中国都市大众审美情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高红超  韩峰 《新闻世界》2012,(5):161-162
《良友》画报是我国新闻史上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发行区域最广的画报。刊登在画报上的照片多达38000余幅,反映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在发行上,《良友》画报最高销量曾迭四万份,读者遍布世界各地。本文主要分析了促使《良友》走向成功的媒体经营与管理战略,包括编辑、发行、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等,以期为当今媒体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敏 《编辑之友》2012,(7):112-114
《良友》画报作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文化记忆的文本载体,呈现了上海时尚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建构了上海阴性妩媚的城市文化记忆特征,并成为都市现代性消费主义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吴朝虎 《新闻世界》2010,(6):111-112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良友》画报不仅是上海现代都市生活的记录者和呈现者,更是现代生活观念的倡导者和都市图像的建构者。本文从《良友》创办时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分析入手,阐释其在当时上海都市图像建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被誉为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的《良友画报》,是伍联德先生1926年在沪创办的。今年正值它创刊六十周年纪念。1984年6月,由伍福强先生继承父业在香港复刊的新版《良友画报》,今年3月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酒会,还出版了一厚册印刷精美、包括有海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