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鹏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253-254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学到什么?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要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成课堂教学为三维目标,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果实有什么共同特征。要想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要有果实,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果实? (学生说桌上的各种果实。)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些果实为例来研究果实的共同特征,找一找哪些特征是果实都有的,其它物体没有的。 师:你们想从哪里去找果实的共同特征呢? 生:从外形上找。 生:从内部找。 师:首先,我们从果实的外形上  相似文献   

3.
窗,一个非常有意味的词。这节关于窗的主题阅读课,也是一扇"窗",从这扇窗可以看到什么呢?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这节课——教学从生活世界开始,"推开你家的窗儿,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学生开始对"窗"  相似文献   

4.
集体备课的内容与范围 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可到某一章、某一节,小到某一课或某一个环节.无论是一章一节或一课,都要备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完成目标的措施和途径.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要突出重点?难点有哪些?如何实破难点?采取哪些措施效果会更好? 3.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物理规律、主要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圆的认识》教学策略的选择着重考虑两点:一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已经知道了多少?认知起点在哪里?二是怎样的知识内容需要探究?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发现学生对圆的认识差距很大,有的已经远远超出本节课的要求,但有的却知之甚少。而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如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等等。我们觉得这些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还有一些知识点,如半径、直径的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则需要学生感悟、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接到这个开课任务的时候,我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一节什么课型呢?经常有同事问我,你上什么课呀?我说:Unit3 Language in use.同事就会说,原来是复习课啊。所以一开始我也有了这个疑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另外一个疑问就是,我们这次三个人的任务是整体模块教学,三人在讨论的时候觉得我这堂课里都应该有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第二个疑问就是如何确定我的教学内容?参考了教参,本模块的任务要求学生到中国旅游的最佳  相似文献   

7.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8.
<正>我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整理复习》关于"数的运算"中,挖掘出了一节"特别的数学课",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强化学生从千变万化中寻找不变规律的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万变不离其宗的神奇之美。数学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我想,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是一种眼光,即数学的眼光。这节课中我们就一直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从变化中寻找不变。  相似文献   

9.
备课十问     
备课.是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备课,是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如下"十问"便可能备好每一节课。一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间:本节课内容在教材及章节中处于什么位留三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四问: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突破?五问: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哪些问题易使学生产生疑感?大问:引进哪些课外知识能引起学生兴趣、活跃…  相似文献   

10.
百花园     
备课“十问”备课,是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如下“十问”便可能备好每一节课。一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及章节中处于什么位置?三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四问: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突破?五问: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哪些问题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六问:引进哪些课外知识能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圆的切线与切点弦”一课做分析。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反映出对三个核心素养的指向非常准确,目标定位清晰。本节课采用的是第Ⅱ类探究学习模型,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1)展示出“知识从何而来、知识本质是什么、知识从何而去”的完整教学过程;(2)融入了培养学生优良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3)体现了课程标准强调“通性通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巧妙?结合本节课,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先进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可以建立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科教兴国的意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听了中心校五年级的一节语文研讨课《范仲淹的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课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主要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了解了陈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意图,另一方面总结了各位老师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陈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以"范仲淹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做了什么?"的问题细读品悟课文。这样直接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次参加市级公开课教学入手,探讨一些数学教学问题。当时执教的是"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设计时,我一直追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途径在哪里?本节课围绕这几个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说课”,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由教师口头表述该课题的具体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编者意图及其相互联系;二是说教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三是说学法,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是说程序,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从说课的内容结构来看,说课的关键就是…  相似文献   

16.
<正>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型,但同时也是一种比较难的教学课型,一种容易使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的教学课型,一种教学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的教学课型。这里,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练习课,该如何走向有效"的问题。一、有效关注:从文本走向生本对于一节练习课,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这节练习课重点要解决什么?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明晰了,那相应的练什么的问题就会很清晰了。这就需要教  相似文献   

17.
当一节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叩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  相似文献   

18.
为引导学生认识秋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以《我和秋姐姐捉迷藏》为题组织语文活动课。以下是这节课的节录。一、激趣导入——喜欢上秋姐姐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引发学生对秋天美丽景色的向往。录像的主要内容是香山的枫叶,农民在田里收获,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水果……尔后提问:“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这个季节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录像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课题:《我和秋姐姐捉迷藏》安排以上教学环节,旨在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全班同学参与活动。二、…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探索月亮的秘密》属于逻辑推理课型。教材要求学生以平时观察月亮所记录的材料为依据,推导出月亮是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月相变化就是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这既是全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区东方红小学卢小军老师教学这一课,在第一节课指导学生认识了月亮表面的一般情况之后,第二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研究月亮的公转和月相的成因。下面介绍他第二节课的教学情况。 1.启发提问导入研究课题。教师作简短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