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治理问题日渐受到关注。随着农村社区教育治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治理陷入了治理力量碎片化、治理过程公共性不足、治理绩效不佳等困境。其主要原因可归之于治理观念的偏差、治理制度建设的滞后、政府单中心治理模式的惯性作用。农村社区教育治理理念的更新、治理制度环境的优化、治理共同体的建设以及精准化治理的推行,应是突破农村社区教育治理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想乡村治理更有效,需妥善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城镇化与逆城镇化、党的领导与自治德治法治的关系;需正确看待时下乡村治理遭遇的现实问题:党组织弱化,治理碎片化、形式化、行政化、向上集权化等,需突出党建引领、重视人才回流、强化农民主体意识,重塑乡村价值体系,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方位引领;促使小微权力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发挥内生性乡村治理作用,保障三治融合有序运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走好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9,(1):74-80
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多重身份属性,是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但在治理实践中,村干部普遍存在或面临着治理理念转变滞后、治理权力泛化异化、治理素质和能力较低、队伍递进机制不健全、考核与奖惩缺位和错位等问题。因此,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应以协同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强化科技运用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以综合性、配套性改革为动力,树立以民为本的协同治理理念、完善传统监督和现代技术监督机制、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素质、加强村干部队伍递进培养以及完善考核奖惩一体化制度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在实施的交汇期和关键期,面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事关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好地推进两者的有效衔接,同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乡村振兴现实梗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为乡村振兴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治理环境发生了变迁,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村规民约和道德礼俗对村民的规约作用式微,这既是挑战(乡村社会稳定性的降低),又是治理环境改造和重塑,治理模式摸索与创新的机遇。提出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村、强化女性家庭观教育、重塑社会主义新型家庭文化、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重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而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下的战略选择,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乡村振兴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认识理念滞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动员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村干部成长机制、坚持“红色领航”、重塑基层公共性,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际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壮大促使国际移民正从一个边缘性政策领域转变为一个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密切相关的主流议题.由于观念认知陈旧化、族群议题政治化、移民问题安全化等因素,当前治理领域面临一系列困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转向.为推动全球移民治理趋于善治,国际社会应以改革为导向,完善全球移民治理,构建一个参与国双边治理、地区多边治理、全球多边治理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有机多边治理机制,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不断适应国际移民跨境迁徙格局的新变化,支持完善多边体系、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在推动乡村内外资源整合、促进乡村内部利益协调、推进乡村社会多元治理制度生成和引导乡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加速,新乡贤及在其基础上诞生的新乡贤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化解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合法性存疑、与政府组织合作不畅及受传统认知制约影响治理效果等困境,成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题中之义。因此,需通过政策引领、身份支撑、平台构建及转变认知等路径,化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9.
张克荣 《文教资料》2010,(31):104-105
皖北乡村治理中存在乡镇财政危机严重、“两委”矛盾激化和农村精英外流增加了乡村治理的压力等问题。使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安徽全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各方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而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法治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治理队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擎"作用是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的落实不仅是发展经济,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在农村体育发展中,当前存在公共体育空间不足、经费投入匮乏、组织管理落后等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体育经济、带动体育消费、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扶持、激活内生动力、优化体育组织、引入体...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三治融合”背景下,本文梳理“三治融合”的相关概念,从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分析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乡村治理中应该坚持党的领导,进行多元治理、依法治村,创新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教强则经济强、职教弱则经济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依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培养多元复合型助农发展的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实际不匹配、涉农学科和人才“离农”趋势明显、针对返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应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强化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构建在乡和返乡人员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涉农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逻辑生长点在于农村职业教育。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分析,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逻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是发展前提,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最终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本体价值实现不足,对乡村振兴需要的四类人才培养缺失,进而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工具价值的实现。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加大对新农人、乡村工匠、“专家型”生态建设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以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16.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民生、助力全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教育类型。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接受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是满足个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基本需要。目前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治理,一方面,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树立了一批标杆院校;另一方面,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扩大了职业院校的两极分化趋势,不利于职业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为优化职业教育项目化治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治理体制存在结构性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制压力导致责权利失衡;国家与社会关系混沌造成治理失序;社会“领袖”的“游离”与“上升”催生精英异化;无序“自治”导致非理性参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学与干预方法的种类愈加丰富,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追求最佳实践方式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循证实践标准即为这种认识追求的产物.标准的设立却产生了特殊教育人文性与技术性的争论、标准设立是否合理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效用问题三大困境.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以特殊教育的循证实践标准立足于学生、扩充循证实践标准设立中对证据的认识、以环形模式促进证据与实践的融合为对策,从而真正提升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美育是激发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定位。美育教学在农村普遍存在学校对美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乡村美育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美育课程开发不足、乡村学生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由此导致乡村学校美育总体发展滞后,美育教育质量不高。基于以上问题,通过深化顶层设计,重视美育教学价值;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美育师资队伍;深挖课程资源,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契合学生需求,增强学生内生动力,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促进乡村学校美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智能时代,在线教育市场和行业急速发展,但也暴露出备案审查机制不健全、师资供给不平衡、教育收费不透明、市场监管难度大等弊端.如何对在线教育迸行有效治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命题.在线教育治理需要构建行业、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新型关系,发挥在线教育治理主体的作用;需要从一套行业标准、四种技术支持、一体化运维平台、三大内容领域、多主体协同共治等方面构建在线教育治理框架.为此,研究从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系统规划)、多元共治(内外联动,精准治理)、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安全保障)、平台建设(搭建平台,优化体验)、服务引领(健全机制,监督协调)等层面提出了切实推迸和实现在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