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梦想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基础上,有可能转化为志向和追求的梦想。梦想课程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校课程必须为每个孩子认识你自己即寻找适合的梦想搭台;二是学校课程必须为学生实现梦想奠定知识、能力的基础。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既要满足共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验室的建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探索和思考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基础化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原则和实施,化学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曾几何时,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出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可是不论我们承认与否,现在大多数学校做得更多的,是让我们不同的学生去适应同一的课程。上海市育才中学当前正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打造丰富的、高选择性的、自主能动的课程,使学校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适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坐标,规定了学校课程建设以人的现实境遇为现实基点,以人的发展要素为内容维度,以人的现实需要为目标向度,并以唤起人的生命姿态为价值旨趣。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学校课程建设要在哲学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构筑学校课程哲学;在文化层面关注多元化形态整合,弥合课程文化张力;在价值层面坚持以个体人...  相似文献   

5.
宋靖 《考试周刊》2013,(60):156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人群的生命与精神世界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就此谈谈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中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课程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育生态学的视野中,一个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多个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生态关系。当这些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对话、融合、共生发展,课堂就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会促进每一个班级因子的优化、发展。雷夫的"第56号教室"所展现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生态理念。因此,打造优秀班级"文化生态"来滋润班级生态气候,让每个生命在班级里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个生命的存在都能感到愉悦和幸福是切实可行的。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奠定班级"文化生态"基础班级"文化生态"良性发展,首先需要学校注重视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以3—6岁幼儿为教育对象,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习近平总书记亲赴武汉视察疫情时提出了“要把人的生命和安全摆在至高无上位置”的重要思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对幼小的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存在,唤醒主体意识,引导生命发展,追求生命意义、体现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在倡导生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以崇高的生命责任和前瞻的教育理性,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促进师德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只有始终坚定爱国进步的理想信念,怀抱诚信质朴的道德情操,坚持求真创新的治学风范,坚守兼济天下的仁者情怀,才能真正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对立德树人、师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师德建设成效不高,师德问题频频发生,制约着教师队伍建设长足发展。如何组织进行有效的师德建设,促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下学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值得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陈小玲 《教育导刊》2005,(12):27-28
一个理想中的优质学校课程,应该是有较强的基础性、能保证学生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课程,是充分体现地域化、适应地区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发挥学生主体性而有利于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和谐共处、互为补充,课程的个性特征颇为明显,有明晰的目标、完整的架构、生动的形态、丰富的内容、充足的资源和较强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接特色的内涵 我认为,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学校的一日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学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课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课程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库建设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课程建设是关键。学校根植国家课程,丰富校本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搭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凸显"修身·求真"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等教育承担着重大责任、肩负着光荣使命高校经济学类课程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突出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提高各教学环节的育人实效。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专业素养,切实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把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自主权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同时,学校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本文从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价值追求和具体的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在中职学校中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胡杰 《上海教育》2014,(4):43-43
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总体上是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必须立足干每一个学校的基础,这是实现社会、学生、学校三方面共同发展的一致诉求。课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不能千校一面,更不能简单追求大容量、全覆盖。  相似文献   

17.
在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育领域,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辟了教师教育的新天地,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追求其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土化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现实条件,为其开创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促进人的成长,关注入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每个人的发展和需求,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学校要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创新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德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19.
对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文章根据国家关于发展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围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经过分析与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与建议,以促进中职教育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管理学"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及特色进行总结,阐述三点体会:课程建设目标要考虑专业及所在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教学改革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要有效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实现两者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