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失语"在医学上是指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我们所说的学生课堂"失语"并非医学所指,而是专指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发言日益减少,默不作声的情况越来越多,即令有的学生能够发言,往往也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学生不敢、不愿、不会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现象。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面对课堂学生的沉默无语,也很是无奈与纠结。教师不得不喋喋不休地讲解,沉醉于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的"失语现象"是指学生无话可说、想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或者表达不准确。失语现象的存在,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失语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思考改变这种失语现象的对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查表明,与老师关系融洽、与同学亲密无  相似文献   

3.
<正>失语,原指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1],引申到课堂中,意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2]。学生在课堂中"失语"的情况愈来愈明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深入探讨"失语"背后的缘由。一、课堂"失语"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频率直线下降,这一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在小学三年  相似文献   

4.
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失语”现象,值得关注。我们所说的“课堂失语”现象,并不是指失去语言能力,而是指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时不会正常说话、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说出的是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违心的假话,从而使课堂对话陷入令人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失语”原义是指不会说话。它分生理性失语和社会性失语。生理性失语一般是指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到了破坏,从而失去了语言能力。社会性失语往往不是不说话,而是他们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本文所说的“失语”。“被失语”则是被动式的失语,非本人所愿,是一种“被绑架”了的失语。在课改十年之后,我们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仍然会看到种种令人痛心的学生“被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不利于发展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不利于教师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提高自我效能感。采取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讲究课堂评价艺术等策略可以有效改变课堂发言“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贯彻始终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会说,就会严重妨碍信息的交流。课堂发言,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高中学生大都不愿发言,结果是许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而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失语"是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教师是不利的,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打破学生的沉默,让学生消除"失语",积极参与课堂。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对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失语"进行解读与分析,并提出消除"失语"的重要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或自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言不由衷,与教师的脸色应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失语原指患有语言障碍,本文的“失语”是指具备语言能力,但由于不善沟通或疏于沟通而导致的不能有效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现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失语”现象与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关,应从培养积极心态、创设交流机会、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失语”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亮 《现代语文》2014,(12):81-82
新课改要求彰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质疑、问难、合作、交流”的课改模式也迫使学生必须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上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发言踊跃、乐于交流的学生是少之又少,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原因何在?笔者试图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作一些初步探索,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失语”是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对教师教学是不利的,不利原因是: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应当同教师进行互动,如果缺少有效互动,一切皆由教师代劳,那么学生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将不能被认知与改善。所以,要更好开展数学教学为基本目标的对策分析,应当着眼于打破学生沉默,使学生“失语”现象及早消除。现基于这一认知,提出小学数学课堂“失语”的现象及其背后成因,并尝试分别从降低难度、突出重点、构建情境、引导提问等角度做出方法和策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出现失语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因此,教师要探索学生失语的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改进,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课堂交流互动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发现农村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不主动发言、害怕发言。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也很少入主动回答,课堂气氛沉闷。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说”起来呢?  相似文献   

15.
苏小龙 《广西教育》2014,(5):110-111
正当前的课堂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踊跃举手发言,但当老师请学生发言时,却答非所问或重复其他学生的答案;小组合作交流时,只顾发言,不愿倾听,各说各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些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上课没有做到"认真听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并未形成实质的双向交流。笔者认为,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6.
失语指学生在课堂上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增长,面对崭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思想政治课,学生的课堂"失语"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引起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成立课题组,研究思想政治课堂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文章主要从教师、学生、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减少课堂失语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5,(30):152-153
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形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活动游戏上,活动的展现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然而上课时有些学生不爱发言,每次交流只有廖廖几个学生积极举手,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鉴于这种局面,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养成学生敢说、会说、想说、会说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初中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讲少读、多听少说的教学问题,大多数教学课堂基本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进行知识内容讲解,而学生在课堂下面专注的听讲,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逐渐消除‘失语’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见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深入阐述解决语文课堂问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泼"课堂与"沉睡"课堂的界定"活泼"课堂指的是教师实行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学习,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而不焕散的课堂。"沉睡"课堂指的是教师实行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少发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气氛不活跃,犹如一潭死水的课堂。二、"沉睡"课堂与"活泼"课堂的比较(一)注意力方面古代教育思想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传统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具体表现学生插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