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网络空间组织合理化及发展促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经济网络是指建立在区域经济系统上的与经济相关的社会、人文、交通信息等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它通过许多通道来互相联结各要素,表达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略议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欧阳尚晗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点,是指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乡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县一级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中,是政权职能完备、经济功能齐全的基础层次,是承上启下、联接城乡、沟通条块的结合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完善区域规划体系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迫切需求,在社会经济要素中,县作为一个基本区域单元相对比较完整,与区域特性相符。在某种意义上,区域规划体系是以县域规划体系为代表。本文基于县域规划体系的完善,提出建立国家、省市及县域的三级区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临诸多挑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借助于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决策,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内源性经济、民营经济,工业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0—2008年我国1271个县(及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β收敛进行实证研究。经济计量结果发现,我国县域经济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区间的空间正向效应缩小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差异,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趋同。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收敛特征。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新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差异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11年85个市县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研究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和克里格空间插值等方法,借助ArcGIS9.3及GS+9.0软件,揭示了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最后,基于"4D"视角分析了新疆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思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济南市2000-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济南市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趋于集聚,县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体系评价法是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指标体系评价首先就是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在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的基本特点,根据县域的发展目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县域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省社旗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例,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基础上,通过对县域地形地貌、交通区位等因素与村庄的规模、村庄密度、村庄的经济和村庄空间分布的表征现象进行解析,提出村庄布局规划的空间发展策略、迁并标准、村庄布局调整方案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县域规划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首要的、居于核心地位并指明全县整体发展方向的问题,是制定好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所谓发展战略,就是在特定的县域内,根据对全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条件、潜力的分析和估量,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家近期和今后的发展政策,以及上级计划或规划提出的要求,确定今后较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经过的发展阶段和为实现这些任务所要采取的力量部署与空间开发、布局方式等。这些都是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制定一系列县域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因此,制定县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是解决新矛盾的第一动力。基于熵权法思想对2005、2011、2017年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空间创新联系的基础对浙江省县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测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创新网络进行密度、节点、子群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创新能力呈现阶梯式分布,差异明显,创新网络密度较低,各县市创新联系程度、联系频率较低,不利于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浙江省县域创新发展的扩散效应远低于回波效应,而且创新能力的点出度中心势下降趋势明显;浙江省内区域创新联系水平分为4个子群,群内成员变动不大,以杭州为中心的第一子群和以宁波为中心的第二子群的内部密度较大,同时第一子群与第二子群间的联系也是最频繁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耕地非农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产生区域差异,进而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导向对该地域格局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省域-市域-区县域”空间尺度入手,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剖析长三角不同尺度数字创新分布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QAP方法对不同尺度空间网络结构差异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数字创新活动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与都市圈正在成为数字创新活动及网络的主要空间表现形式;长三角数字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提出长三角数字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各地应当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通过引进数字人才、改善公共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的方法分析了1997-2012年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差异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但是集聚水平较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联系较弱;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空间格局也表现出空间集聚的态势,桐乡市、海宁市以及宁波市区先后成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的核心区域。研究也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兼顾能源合理消费、生态环境维护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17年内蒙古省101个县域碳排放数据作为研究单元,采用IPCC方法测量碳排放量,分析时空地理效应在内蒙古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作用,探究出县域之间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驱动因素。实证研究发现: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省级内部县域碳排放空间特征分析即影响因素研究;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等均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各县域及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县域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稳定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将为国民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加快发 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区域创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大部分对区域创新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的国家或省级区域层面,少有学者关注较小的空间尺度如县域创新。以浙江省71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极差分析、洛伦兹曲线分析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2年浙江省县域创新产出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行为的空间相关性在县域层面显著地高于省域水平,考察期内县域创新产出基尼系数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不均衡程度仍然很高:知识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其空间局限性,并且能否有效吸收这种技术知识溢出也将限制这种效应,决策者除了要重视创新要素投入外,还应更多的关注知识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与区域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容量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布及其紧缺度的基础上,揭示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与区域功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中国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功能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态势;②各省(市)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差异明显,除天津、上海、宁夏等少数省市水环境容量高度紧缺外,其余省(市)均有水环境容量剩余;③区域社会、经济功能的众多因子与区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功能随其水环境容量增加而增强,但社会、经济功能增强的同时,随之增加的生活和工业耗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会降低区域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容量,增加其水环境容量紧缺度。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具有农村范围大、农民数量多、以农业获得收入维持民生等特点。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只有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中,唯有县域经济对自然资源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对其依赖程度也最大。这不但是由于县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全国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分布在县域,而且还由于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县域经济正处在由传统的农耕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阶段,或者说,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资金及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且长期存在。 从长远看,县域经济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础。这不但是因为,任何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