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叶澜教授建立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她主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教师应把“学习的基本权利”还给学生,使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怎么来做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师生平等地位,提高学生的“选择”和“自由”,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要改变现状、只有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课改中,“讨论法”以其能鲜明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备受师生的青睐。然而,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由原来的“独裁者”走向了另一极端,角色定位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新偏差。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这一理念使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一言堂”,课堂正渐渐成为真正的“人”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放飞、灵气交汇的天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地位处理不当或理解偏颇,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在英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Learning”,“learning to do”,“Learnig to be”,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创造性地学。我们力求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动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布白”,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当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嘹亮,但在教学实践中,“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仍司空见惯。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空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布白”,让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素质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前提的,而自由支配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较重要的因素,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7.
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采取活动式、讨论式、举例式、模拟式的教学方式,并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方式,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再次提醒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确,只有树立起学生的主人意识,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又有多少学生做成了“主人”呢?在“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他们只有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更无权选择。课堂上,尽管他们还有许  相似文献   

9.
近日,到学校调研听课,在座谈中得知,学校正在搞“学思诱练”的课题实验,所谓“学思”就是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预习;所谓“诱练”就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在各个学科铺开。应该说,如果落实得当,对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学生的读、说、写质疑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赵丰平 《湖北教育》2011,(12):10-1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真正高效,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只能是小打小闹的点缀,甚至会沦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教学就永远走不出“时间+汗水”“拼命+玩命”的泥淖。学生脖子上长着教师脑袋的传统课堂,是忽略学生个性差异的课堂,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参与热情,课堂研讨易于深入。但是,如果一味满足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甚至放弃教师的引导,让课堂研讨在学生的热烈参与中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则在事实上背离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样,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学生的主体性也难以实现。因而,“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应该是并重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日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是我们在听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的仍很少,就是在一些国家、省、市各级的优质课中也是这样,那么如何使学生由被动授信体变成主动发信体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如何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是课堂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5,(10):4-5
录像刚开始,他的问题就来了:“摄影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看教师在那里指手划脚?”而且,在一些录像片断中,教师与学生显然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因为所有教师的声音全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打上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课堂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16.
姚晨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86-188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17.
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中学政治课堂“活”起来,是当前政治教学中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芝 《湖南教育》2004,(22):43-4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上课时使用的一个有力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未能充分发扬民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课堂提问便表现为“为提问而提问”。这种现象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还相当普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满堂问”,学生被动回答。针对“满堂灌”现象我们提出了启发式教学,但是很多人误以为提问就是启发式,于是,…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劲吹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题”由教师出,“意”由教师定,“评”由教师作。这样的传统方式,只能压制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灵感。作文本是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是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启发式教学认为 :在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个双边活动中 ,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强调主导服务于主体 ,教法以学法为归宿。思维则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线”中 ,我作了以下探索。一、教为主导“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 ,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的机会就会越少 ,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会越差。因此 ,要转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 ,应注意 :1 .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创设能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