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怪圈中:教师繁琐分析,事无巨细,但学生阅读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其主要缘由在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与品味的时间被教师完全挤占。从新课标颁布起,繁琐的内容分析已经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历史,而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情感认知,推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在情境创设中点燃学生情感众多心理研究成果发现,生命个体的情感与情境性质息息相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意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定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从而激活阅读教学,使之成为充满着心智对抗、思想碰撞的一潭“活”水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之所以如此强调体验和感悟.主要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忽视了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6.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宝藏,借助教学中的情感因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共同发展。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新课程要求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以看出,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阅读教学重要性更为突出,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着。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更新阅读教学的观念.还要让这种新观念真正走进阅读教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作者就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