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7年日军攻打上海,文化名人与进步青年纷纷出走,走向武汉、桂林、重庆,走向延安。上海的话剧舞台上,主角们也频频出走,奔向远方。然而,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走,走不了。本文以张爱玲的话剧《倾城之恋》为核心,参照“孤岛”时期于伶、夏衍的以“出走”为主旨的文本,结合当时的语境与战后的二元政治观点,探讨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虽被男性所建立的以心灵、精神、理智为主导的世界所轻视,但台湾女性小说却用它们揭示了男权话语下女性"无我"的历史真相,以及性别政治中权利和权力问题的复杂性,检视社会形态和日常生活如何建构了女性的身体及身份,并追溯这种建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而用非二元性的言说方式来呈现非父权式的身体及性别表达和女性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3.
陈旭峰 《职教论坛》2012,(24):40-43
农民文化资本的极度匮乏是农民市民化的最大障碍,而农民文化资本的匮乏往往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分析农民对教育培训的观念、意愿、参与和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从整体上来说,农民对教育培训的态度与行动并不乐观.比较而言,“上楼农民”在对教育培训的态度与行动上要明显高好于“居村农民”.因此,在加大对整个农民群体教育培训力度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居村农民”的教育培训,防止农民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中的性别二元图式,是在人类长达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建构而成的,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性别角色意识,形成特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文章基于性别社会化理论视角,概述了性别制度对女性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对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概况作了梳理,系统论述了当代我国女性政治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了该状况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共政策及女性本体等动力系统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力图重构社会性别支持系统,提高女性地位,实现自我赋权,最终达到对未来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圣经·士师记》中的两位女性——耶弗他的女儿和利未人的妾的命运来探究边缘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惨境遇以及其中潜在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妇女地位地不断提升,女性形象也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介上。人们通常认为,媒介形象总是"直接"、"真实"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却认为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易从男权角度对性别进行概括和简单的归类,进而使得女性形象模式化、角色定型化。男权文化孕育了媒介模式,媒介模式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头脑中的男权文化观点,由此形成了受众对女性形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无意识,而受众的性别印象又是媒介表达的动力和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起了强大的作用,因此,媒介应当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承担起改变女性性别误解主要的责任,从而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拔,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夫人外交作为女性参与公共外交的创新形态进一步发展。相比传统外交,夫人外交具有低政治化、强情感化、女性色彩浓厚等特点,在增进国际友谊、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女性的性别角色对夫人外交的内化定位与外在参与上产生一定影响,从性别视角分析,把握夫人外交具有强烈女性符号色彩的社会角色定位,从而深层发掘现行夫人外交政治参与中由性别壁垒所导致的局限性,剖析文化建构基础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存在地位在夫人外交中的体现,并从全性角度立论,为女性政治参与,尤其是外交领域的政治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五四以后出现的一批"娜拉型"话剧."出走"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田亚梅"们的"出走",是作为女性解放运动"引路人"的男性知识分子们的现代想像与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小说中的性别政治隐而不现。贝娄塑造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三位女性形象,折射出男性作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作者性别政治无意识立场。尽管贝娄对当代社会有深刻的考量,尤其是对种族问题、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的研究独辟蹊径,但是作为男权文化的代表,他却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赵吉庆  孙志强 《文教资料》2013,(7):104-105,13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其强大的功能和影响满足了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因而很快风靡全球。如何有效利用"微博"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成挑战。实践表明,运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站在发展的潮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必须注意到大众名人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首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展示"时代美"与"传统美",其次,如何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地展示"时代美"与"传统美",值得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思考。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自我呈现体现在女性气质的梦魇重复、女性以身体为主体形式的抗争、女性生活空间的建构和女性历史的追溯与重塑。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文本叙述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反映了莱辛的文化身份和在女性自我呈现中建构的女性身份及其体现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4.
张鹭 《云南教育》2009,(14):22-24
30年来,中国的高考作文题的改变,总是比现实生活慢半拍。它缓慢地从浓厚的意识形态窠臼中向外挣脱,并随着近几年兴起的新课改,摸索着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女性意识”与“社会性别”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述了“女性意识”这一概念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学批评和性别观念误区的拔乱反正中所作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由其局限引发出对“社会性别”这一西方女性主义核心概念及重要分析范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之阐释。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对蔑视的反抗和对尊严的维护.自由主义虽然建立了平等承认的政治,但平等承认主导下的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在处理少数族裔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地位问题时存在缺陷,对其独特性、差异性的漠视形成了新的压迫.查尔斯·泰勒基于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承认政治”,力图弥合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缺陷,为尊重少数族裔和社会边缘群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维护其在社会共同体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一个理论视域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民日报>报系中有关赖斯和希拉里的相关报道来看,中国媒体对西方政治女性的性别议题再现,仍注重塑造强硬干练的刻板形象,注重性别的强调,同时也易于表现出她们在政治领城中他者化处境和附属地位,描述政治女性的打扮着装以及婚姻状况等私域信息.而这种性别议题再现的可能机制包括父权意识的左右、消费主义主导下政治新闻的"软化"、新闻专业客观性原则的让位等.  相似文献   

18.
多种形式的微博成为大学生课余文化、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从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高校微博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三方面,阐述微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出强化对高校微博用户群体的管理,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女性作为环境风险的承受者和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具有特殊的需求、作用与价值观念,表现在性别化的自然象征体系、性别化的环境问题承担与环境权益享有、性别化的环境政治与基层运动、性别化的环境科学与管理中。然而,当前的环境治理却普遍地、结构性地忽略了客观存在的性别差异,这源于她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因此,父权制是导致女性"缺席"环境治理的主要根源。应破除父权制,依照女性赋权的思路,提高女性在环境决策中的参与度,积极培育女性环境保护组织以提高女性自主,将女性/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发展、反贫困等主题结合,并重视法律在确保女性"在场"中的作用。而环境法于此做了一定的努力和发挥了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与学”是一门为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它兼有普及教育与学业教育的双重职责,主张用女性的视角看学,具有学科的边缘性与交互性。它通过对本的解读体现出服务女性成长的宗旨。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论,本阅读,女性写作等。在高校开设此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