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5,(1):36-39
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的历史,历史上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纪连海 《考试》2004,(9):50-52
近年来,民族关系史在历史复习中渐为重要,我们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4.
蔡承武 《考试》2003,(10):50-51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问题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核心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关于西汉、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的问题;200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关于中国古代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和“互市”促进民族间政治、经济交流的问题等都属于对边疆进行管  相似文献   

5.
6.
张伟 《考试》2004,(1):50-52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5,(1):65-68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通过屠杀、掠夺、贩奴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进行了多次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利坚民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革命,拉美人民摆脱了西欧殖民统治而纷纷独立,  相似文献   

9.
庞艳敏 《考试周刊》2012,(16):139-140
为了增强高三化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目前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做一些归纳总结,希望对今后的高三化学复习有所裨益。1.夯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俭 《山东教育》2000,(17):41-4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正确理解和认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理中塑造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较复杂的民族关系史应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有明确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基本认识 (一)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主要表现在: (1)我们伟大祖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疆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崔银锁 《考试》2004,(6):46-47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始终是主流(1600多年),分裂只是支流(700多年);即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出现局部的统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般地说,任何有效的复习都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历年高考试卷的钻研和领悟基础上的,教材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即考什么的问题),而高考试卷提示了考试的方向和形式(即怎样考的问题),两者共同引导着师生的复习思路。在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2003年6月版)和这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相关题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古代史的复习应树立四种意识。一、整体意识。从编纂方式看,新教材采用的是按阶段分块的方式,从教材内容看,不少朝代的沿革、政权的更替(如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不考内容,特别是分裂时期的历史大多属于阅读课。这启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平等的外交活动,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8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  相似文献   

16.
二轮专题复习时,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贯穿课改观念,即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专题讲述不能当成是同类历史知识纵向或横向的简单罗列,要依托教材挖掘相关素材,拓宽知识面,形成历史网络与基本历史理论,这里以中法关系史小专题复习为例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18.
《中学文科》2007,(2):24-31
【重点点拨】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的和平友好交往自古以来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中国近代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9.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王富友 《考试》2003,(1):18-21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权更替看,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统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帝国主义侵略与人民反抗的主线,其二是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始于1949年的中国现代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