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人人终身享受优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与卓越是教育的理想追求。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层次的提高,世界全民教育呈现出3大新的发展取向:(1)“走向全民的终身教育”——终身化取向。(2)走向“长期均衡发展”——均衡化取向。(3)走向“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优质化取向。而贯串其中的是“人人受教育——  相似文献   

4.
有人的时候就有了教育.最初,假如说人真的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最原始的原始人动物性保留的最多,那个时候的人的教育——大原始人教小原始人打猎、取火、缝制皮衣,与动物的“教育”——大老虎教小老虎觅食、寻水源、筑巢穴,本质无异,都是存活的本能——是自然的杰作,生物的本能,由基因、遗传所定.如果说那时的教育有功能的话,那就是“存活”功能了.之后,历尽n多年,今天老虎的“教育”如初,而人的教育却已不再是当初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西方教育哲学中的两大传统——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认知理性价值教育传统和以伊索克拉底为代表的修辞教育传统——的分离,造成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我国近代以来的教育有着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历教育是给学生经历机会并引导他们去体验其过程;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经历——认识——再经历——再认识”的过程。经历又是财富,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经过不断反思、教育自己,才有资格对学生施行经历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投资和决策领域,人们往往希望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但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出现教育决策和投资的失误。究其原因,常常是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考虑了教育投资和决策的直接成本,而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8.
教育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中的新分支——价值论出发,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明晰教育价值内涵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清其主客体。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但其正伪只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道德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对整个教育的约束,面对当前学校教育中众多违背教育人道主义的行为,我们必须要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人道主义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梳理,并从现实层面探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遵循教育人道主义的原则,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析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微观教育模式张冀生金开先教育模式通常分为三个层次:[1]宏观层次——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战略模式;中观层次——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由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的教学模式。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教育现状的纵方向——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以及教育现状的横方向——二元结构、城市化进程和性别差异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公平的发展水平,其结论如下:目前我国教育公平与教育不公平现象并存,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教育不公平现象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这门自然学也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教育外延,比如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讲到物理学中有一些物理单位时:如力的单位——牛顿,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功的单位——焦耳,功率的单位——瓦特,顺便引导说:  相似文献   

13.
福州大学链式教育开创思政教育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政教育历来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以何种形式让思政教育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使其有所触动,经过多年的摸索,福州大学形成了以访贫教育——感恩教育——责任心教育为主链,贯穿大学四年的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学生工作系统、团学组织及全校各部门参与的全员、全方位、全程的爱心教育和责任教育系统。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思政教育的新壳点。  相似文献   

14.
高婉 《辽宁教育》2003,(11):4-5
教育始终是围绕着以下五个问题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发展着。第一是:培养什么人——也就是培养目标问题;第二是:用什么去培养——这涉及到课程、教材和教育信息;第三是怎么样来培养——这涉及到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第四是:什么样人来培养——这涉及到管理者(校长)、教育者(教师)的素质;第五是按经验培养还是按科学培养——这涉及到教育科学研究。等等。 这五个问题应当是教育的永恒问题,同时也是个常青常新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教育要与时俱进,也就是  相似文献   

15.
杨中介 《中国教师》2009,(20):43-46
<正>一、个性化教育新趋势在当前国内个性化教育浪潮上,引领时代走向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学大教育"或"学大")。学大教育创造了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刘邦春  孟娟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113-116,139
美国和平教育是19~20世纪在世界和平运动的促进与指引下在对教育作用的反思的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在论述美国和平教育形成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近一步探寻了美国和平教育的哲学理念。为普世知识开辟和平道路的夸美纽斯、主张用实用主义的学科教学促进和平的约翰.杜威、力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促进和平的蒙台梭利和用对话与批判推进和平的保罗.弗莱雷等皆为美国的和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美国和平教育也经历了“和平世界愿景的提出——从反战走向积极的和平教育——迎接女性的和平教育——和平危机的时代——和平教育的积极发展”发展轨迹。美国和平教育发展对促进我国教育中对和平教育本质与使命的理解、提高对和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教育主体审美化和教育客体审美化问题。教育主体的审美化包括教师的审美化和学生的审美化两方面:前者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仪表美、人格美、智慧美、语言美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后者则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审美化——以美启真和教育目标的审美化——培养美的学生。教育客体的审美化是指教育活动的对象即教育内容的审美化,就是要挖掘教育内容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认知的同时也得到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8.
张人利 《上海教育》2012,(31):46-47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中央到地方的共识,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全社会迫切的期盼。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哲学命题——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均衡发展的"常规"认识笔者参观、学习过全国为数不少的中小学。只要是当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在对我国已有教育哲学体系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新体系:学校在哪里——学校教育哲学研究;谁主沉浮——课堂教育哲学研究;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人与机器——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爱的力量——家庭教育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4,(9):F0002-F0002
本书是周培植同志继《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和《十年手笔——下城教育十年散录》研究成果之后的提升和超拔,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思考和凝练,是区域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