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根培 《师道》2006,(9):19-19
学校本应是学生的乐园,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明亮,心灵越来越自由。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能说会道的嘴从此紧紧地闭上;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学校本应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生活应该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往往导致: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变黯淡了?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现在竟提不出问题了……今天的少年儿童,离得最近的是学习和教育,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有创新性并令学生愉快和自信的教育究竟离他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为赏识教育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它颠倒了教育的本质.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以分数论成败,造就了一大批被分数淘汰的人生的失败。教学的目的本来应该使孩子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应试教育却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不少学前渴望上学的孩子。上学后普遍变得厌学、逃学,甚至打死也不肯再上学,不少孩子上学前亮晶晶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个性、灵气消蚀殆尽。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参考》2006,(10):24-24
“今天估计高高兴兴上学的孩子不多了,相反许多孩子怕上学,怕见老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日前透露,大约80%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韪来自老师。目前,伴随越来越多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独生子女步人教师岗位.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韪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日益明显。罗洁坦言,不少刚毕业的教师并不能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一些基本问韪.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等问韪。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一天中最难过的时间是哪一段?有多少父母明确地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在出门上学前磨磨蹭蹭,毫无快乐可言?某教育机构1月初发布了一份题为《孩子,你为什么不愿上学》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很多孩子一天中心情最沉重的时段,是他准备出门上学的时候。无论孩子的个性多么开朗,当他意识到将要前往学校上课的时候,心情会瞬间变得黯淡。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亚群 《中学教育》2006,(10):40-40
孩子在另外一所学校上学,放学后我去学校接他。顺便到他们学校的教师办公室找一个老师有事情,让孩子和我一起走,孩子不愿意上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老师说了不准进办公室。我说,我和你一起上去,爸爸也是老师,你是和爸爸一起去找人有事情的。孩子很是紧张地跟我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孩子紧紧地和我偎依在一起,显得更加紧张了。教师办公室对于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威慑力,我感到很是奇怪。  相似文献   

8.
每次假期开学前或是每周上学前,我们总会听到有些孩子发出这样的感叹:“唉!真烦人,又要开学了,又要回到讨厌的学校了.”每次听到这样的感叹,我心里都是五味杂陈.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那么不喜欢学校呢?想想20多年前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那时学校条件很差,但绝对是我们的乐园,放学后都不想回家,早晨更是像快乐的小鸟般飞奔去上学……  相似文献   

9.
石迎志 《学子》2013,(12):4-4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本应将孩子教育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而现今的教育却越发丢了模样。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真正进入社会后无法应用,一切都必须要从头学起。这时,很多上班族的第一反应就是浪费了美好的二十多年光阴,所得到的只是一张面试的敲门砖。因此不少人反思:上学时到底在学习什么?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在质疑:为什么要来上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大量差生,双差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校园,他们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干不了活,家长让他们到职业学校来长长身体,将来当兵或出去干活;有的是家长管不了,高中又考不上,让他们到职业学校叫老师管管;有的是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都上了高中,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呆着,怪丢人现眼,不用考试,到职业学校去上学,  相似文献   

11.
灿烂的9月是开学的季节,很多小宝宝进入了幼儿园,也有不少大宝宝跨进了小学。在新的环境中,一些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雯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雯雯今年上上学了,第一天上学,一家子人围着雯雯不停地叮嘱着,雯雯显得紧张不安,又有些兴奋。几天后雯雯在学校出现呕吐,家里人很紧张,在家休息几天后,雯雯害怕再去学校,每天上学前都表现出紧张、害怕、有时还哭泣,诉说肚了疼。医生诊断说,她这不是生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这是因为上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没有注意为其做好心理调试。所以,我们提醒大班孩子的家长: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为什么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上学后的问题越来越少,到高中竟然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教育者,我常常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很多甚至大部分孩子不愿意上学?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所谓的"差生"、厌学者越来越多?为什么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等生,到了高中突然就沦为了学困生甚至是"双差生"?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随着学校生活的结束,学习也就基本终止了?为什么孩子们贪玩,喜欢探究他感兴趣的游戏,却极度厌恶学校生活?为什么家长、老师常常把孩子的成绩下降或厌学,归因为态度问题,甚至道德问题?对吗?  相似文献   

14.
徐梅 《贵州教育》2010,(16):21-22
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也就意味着不久后要进入小学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但是,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是许多孩子对进入小学没有树立正确的上学意识和端正上学态度,致使不少孩子害怕上小学。  相似文献   

15.
又要到暑假了,面对暑假,孩子有孩子的愿望,大人有大人的计划。孩子们的假越来越多,父母和孩子却越来越累。假期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却又是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其实我们应该回归到“学校为什么要放假”、“学校放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6.
王守玉 《宁夏教育》2011,(10):42-42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少家长也问:“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每天刻苦学习十几个小时却没有国外学生有创新精神?”“为什么中国六十年拿不到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     
《教师博览》2004,(12):15-16
我国将专门为考试立法;高中将大幅提高硕士教师比例;我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广东将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辽宁50%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障碍;上海评估学校不看升学率学生身体素质成硬门槛;深圳中小学后勤人员实行雇员制;江西中小学校长离任要审计; 越来越多的美国孩子在家上学;法国孩子也上“业余班”;练毛笔字,让孩子更聪明  相似文献   

19.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20.
A小朋友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从邻居的孩子那里学到了一些他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的灰色童谣,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乌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天天不迟到。一拉导火索,学校全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