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法对王治郅出国前与回国后参加CBA的技术统计分别进行比较,并把他与当今国内优秀中锋作对比.研究发现:王治郅在得分、抢篮板球和助攻等统计数据上都有很大提高,属于技术全面型球员.但在与国内优秀中锋的对比中:抢篮板球、防守盖帽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NBA篮球中锋队员进攻技术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篮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对中锋队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锋队员在进攻中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个人得分技巧,而且还要具有善于在困难情况下拚抢篮板球连续进攻和完成由守转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战术意识,能与全队融为一体;具有优秀的组织能力参与快攻和助攻。由于中锋队员在多数情况下是背向和侧向篮板,因此掌握背向和侧向摆脱防守抢位接球是进攻的前提。快速地转身、隐蔽地传球和果断地突破是中锋队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参加第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竞赛对手6场比赛各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后卫得分、助攻、篮板、罚球、失误等进攻技术指标相比竞赛对手有相当差距;前锋队员只在3分球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及命中率的技术指标高于对手,其它技术数据统计都比竞赛对手差;中锋队员得分、罚球、篮板指标优于对手,失误略高于对手,助攻略低对手,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攻防战术的对抗程度日趋激烈,尤其在“限制区”范围内的抗争更为明显。中锋要在“限制区”内得分是非常困难的。为提高中锋的得分能力,现简单分析中锋在“限制区”的技、战术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篮球前四名球队中锋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多项技术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篮球中锋队员已经具备了世界优秀中锋的形态学基础,但是2分球、3分球命中率、前场篮板、助攻、盖帽等还是与美、澳、俄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优秀女子篮球中锋陈楠已经接近世界优秀中锋的水平,但是其他中锋队员的技术有待于提高,板凳深度不够,阻碍了中国女篮走向更远。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将姚明与NBA近10年选秀状元秀中锋在新秀赛季和2007-2008赛季的技术运用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同为状元秀的姚明与其他状元中锋的差距,客观地评价姚明的进步与不足.分析了姚明在获得球技术的篮板球抢获率、盖帽率、抢断率以及支配球技术的助攻率、失误率上的数据的意义及成因.姚明与其他状元秀身体形态上的差异、球队战术体系的差异以及队友能力的差异是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中锋和5个对手的中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后移动长城时期中国男篮中锋进攻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本届中国男篮中锋身高、体重在亚洲篮坛依然拥有优势,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投篮得分能力与对手相比拥有较大优势,不过2分球、罚球命中率和对手有一定差距。队内中生代、新生代中锋球员远投能力远弱于老队员,要提高远投得分能力;助攻和前场篮板球能力远强于对手中锋,队内新生代中锋助攻策应能力弱于老队员,前场篮板球拼抢能力已超越老队员;在减少失误方面和对手中锋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国CBA与美国NBA篮球选手技战术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比评价法,对中美两国优秀选手主要技战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显示出中国CBA选手在得分、篮板球、盖帽、助攻、扣篮以及战术方面与美国NBA选手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收看有关NBA的报道时,经常听到一个术语——“三双”,它是衡量球员技术的重要依据。“三双”的统计建立在五项技术指标的统计上,即得分,篮板、助攻、抢断、盖帽。所谓“三双”,就是指同一场次上述五项指标中有三项达到了两位数,即10次以上(含10次),意在反映球员的技术特点。由于中锋、前锋、后卫三个位置的划分,五项指标根据球员的身体条件具有天然的归属性,比方说中锋的优势在于盖帽和篮板,后卫的优势在于助攻和抢断,而前锋介于二者之间,由此产生了由不同项目组成的“三双”纪录。创造“三双”的球员至少具备打两个…  相似文献   

10.
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所有7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了数理分析,指出中国队在投篮次数、命中率、助攻、失误、犯规、篮板球、抢断以及盖帽等方面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队应该在提高队员个人攻击能力、增加对抗性、提高防守攻击性、加强战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CBA中锋球员的技战术能力,收集中锋队员的各项数据进行聚类,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锋球员的竞技能力分类研究,研究得出:进攻型、防守型、策应、全能型及普通型;进攻型中锋主要以其得分能力为依据;防守型中锋篮板球与盖帽的能力为依据;策应型中锋主要通过其助攻数量来衡量;而全能型中锋则是通过其得分、篮板、盖帽、助攻等这些主要数据衡量;普通型中锋球员以得分、篮板、盖帽衡量。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的现状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篮球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强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在助攻传球上、传球技术单调,不灵活。核心后卫单单在圈顶定位传球,且传出的球威胁性小,只能起到转移球的作用。助攻手的能力不强,在比赛中得分很少,甚至不得分。如何提高和培养全面、熟练技术的优秀助攻传球手,已成为我国篮球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3~2014赛季CBA联赛常规赛易建联的各项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易建联得分能力和抢篮板球能力较强,场均得分和篮板数排在联赛的前列;投篮命中率高,与同位置国内队员相比优势明显;封盖次数、抢断等指标优势相对明显;在助攻指标上相对较弱,关键时刻篮下得分方式过于单一,与国外优秀中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NBA比赛规则的改变和内线球员位置的模糊化使得中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高强度、高对抗、快速攻防转换以及更加注重拉开空间对中锋的策应能力和远距离投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内线球员向全能空间型中锋转型。研究发现,空间型中锋技术更为全面,进攻方式多样,拥有较高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和高效稳定的三分球命中率,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策应能力;在助攻、触球后的传导球以及触球得分上都优于传统中锋;空间型中锋攻防空间更为开阔,丰富了球队技战术选择因而使用率更高。借鉴NBA中锋的发展,CBA应侧重培养中锋的速度和灵活性,提高中锋的策应、助攻和三分球投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篮球》2003,(3)
明星A队八一队,13号,1.95米,75公斤,1982年出生,中锋,国家青年队队员。技术特点: 打法巧妙、技术全面,具有较好的补防、助攻和封盖意识,半截跳投及篮下左右手交换投篮是她的特点之一。本赛季她在得分、篮板球、盖帽、助攻和抢断都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27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队在防守3个阶段的战术运用情况与效果,以及进攻方法比率、进攻战术和中锋篮下进攻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提出了要更新观念和战术理论,更新比赛和训练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显生 《体育科技》2011,32(3):27-29
通过对第15、16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决赛阶段中国男篮的投篮技术、得分能力、主要得分形式、助攻、失误、篮板球、断球、封盖等指标与赛队进行对比研究,剖析中国男篮攻防技、战术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男篮比赛进攻数据统计分析和录像观察,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全面、对抗激烈、得分手段多种多样、得分点多面广;队员位置概念模糊,全能型队员成为各队核心球员;传统高大、灵活性差、一味固守篮下中锋越来越少;比赛速度加快,节奏变化明显;以速度为主导的快攻发动迅速突然,直奔篮下;阵地进攻配合简单实用,高效,技、战术动作注重在移动配合中完成;优秀的身体素质,快节奏、高对抗条件下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直接决定了比赛成绩。中国队在助攻、进攻篮板球上与世界强队差距过大,在对手贴身紧逼防守下失误多,投篮时机难以把握,强对抗条件下队员攻击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明 《精武》2012,(18):95-96
篮管中心决定允许球队使用包括一名亚洲外援在内的三名外援后,目的无非走平衡各队的实力,使竞争更激烈。尤其在本次总决赛中,通过视频解析不难看出CBA外援与本土球受技术和战术水平差距明显,外援在进攻、助攻和抢断等方面都略胜一筹,值得本土球员和教练学习。  相似文献   

20.
《篮球》2001,(2)
CBA最佳阵容一队中锋:姚明姚明1980年出生,身高2.24米,体重108公斤,上海东方队中锋。第一循环结束后,他以215个篮板球,30次扣篮和58次盖帽分列这三项个人技术统计排行榜之首。另外他还以292分排在了得分榜的第三位,并3次被评选为“周最佳球员”。在他的带领下,上海东方队取得了创该队纪录的11连胜。在首轮主场对八一队的比赛中,姚明独得22分,拿下21个篮板球,并有5次助攻和5次抢断,为战胜八一队立下大功。而在第九轮客场对前卫奥神队的比赛中,他独得40分和8次盖帽,尤其31个篮板球更是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