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艺术欣赏     
《江苏教育》2012,(Z1):115
一、什么是艺术欣赏?艺术欣赏就是读者和观众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可以得到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二、艺术欣赏各因素之考察。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时候,一方面要再现客观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读者和观众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世界观、一定思想立场、一定文化环境、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3.
所谓虚静,指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时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干扰、专心致志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古代美学经常涉及的一个论题。这一论题的探讨,对于现代创作论和鉴赏学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就虚静说进行钩稽溯源,加以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个性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个性包括创新性、独特性、整体性三个方面。审美教育对创造个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艺术创造、艺术欣赏过程表现出来。因为,艺术创造是新颖的、独特的、富有理想的,艺术欣赏是主体参与的,因而也是创新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对受教育者创新性、独特性及完善个性培养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对创造个性的培养,使美育成为教育的基础,克服一些错误的美育观,树立一些新的美育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剧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空白"。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要讲教学艺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艺术,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自主体验的机会,体现教学艺术中  相似文献   

6.
1 主持人和歌星、明星一样,处在一个大众所仰慕的中心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带有神奇的效果,使亿万人神魂颠倒。他的外在表情和内在感情,无时不在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绪。使观众厌倦,无意于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失去广大的受众,是任何主持人都不愿发生的局面。这一点,主持人和观众都是明细的。  相似文献   

7.
本体与艺术     
“本体”只是对于虚幻的影像之物的存在,任何一种特殊事物都不可能成为其它特殊事物的本体或影像。艺术在其同客观现实、艺术家、艺术欣赏者构成的“艺术宇宙”中,即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亦非艺术家的表现,同样不为艺术欣赏者的对象化。与其外三种事物一样,艺术是具有自身特殊实在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两个方面,受篇幅所限,本文着重阐述艺术创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发展孩子的全部心理能力在儿童艺术教育中,艺术创造指的是孩子们自己进行的艺术活动,它包括许多内容,如儿童的音乐、歌舞、美术造型等等。还有一部分被看作游戏的活动,实际上也属于艺术创造的雏形,比如结构游戏,实际是立体造型活动。如果说艺术欣赏使主体发生了某种变化的话,那么在艺术创造中这种变化就更加全面和深刻,而且,变化不仅是主体,客体也  相似文献   

9.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俊 《知识文库》2022,(16):193-195
<正>美育的使命在于区分真善美,并且在知识的学习、道德的培养与美和艺术的欣赏之间将美的概念相互渗透与融合。艺术欣赏需要培养能力,学生需要成长为一个能欣赏艺术的人,这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美学观。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好的艺术天赋,但是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艺术素养。学习有关艺术的知识、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培养欣赏能力、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理解联系在一起,最终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是要研究好受众心理,这是任何办新闻事业的人不能不研究的重要课题.谁忽视了这一点,谁就要受到新闻工作规律的惩罚.只有研究好新闻受众心理,才能真正抓紧受众的眼睛和耳朵,才能真正抓住读者、观众、听众的心,本文从总体方面探讨了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构成作了一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作为人的创造,任何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实用功能、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等,其中审美功能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了文艺作品,这是接受美学一个重要观点。其实,确切地说,“参与”了艺术创作活动的不是读者,而是以读者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欣赏在艺术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创造作用。(一)欣赏创造出欣赏意象,使欣赏活动现实的对象最终完成,使未来的对象得以萌生。欣赏的这种功能因直接指向艺术活动的产品,可称为欣赏的直接创造作用。在欣赏活动中,读者在作品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出欣赏意象,齐白石只画虾不画水,由于形象揭示了生动活脱的虾与水的关系,在观众的幻觉  相似文献   

14.
艺术欣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最主要的标志是形象性与情感性。对于艺术之外的认识范畴,情感未必是“法定因素”。但在艺术及至艺术欣赏中,失去情感的力量,不能动人以情,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和艺术欣赏,影视艺术欣赏亦然。那么,影视艺术欣赏中的情感,其最一般又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显然,如果离开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及二者的辩证统一,也就无所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人物永远是作品的中心。任何有卓见的作家,都在创造人物上孜孜以求。湖南作家叶蔚林的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所以如此打动读者,被评为全国中篇小说一等奖,除了作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作了可贵的探索,以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笔调描绘了祖国大自然的景色,以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之外,主要是成功地创造了盘老五这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曾吸引了大量观众,并称之为国粹,无论其舞台设计和人物造型及其演技都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最高阶段,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但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传进国内,这种新兴文化艺术形式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经过20年的发展,对观众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京剧,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从这两种艺术表现出的美学原则,即现代人对两种艺术的审美观发生变化谈起,找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创造英语教学的艺术——谈英语学科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教学艺术的创造内涵"创造是艺术的生命"。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创造主体用生命激情,人格伟力与外现技巧综合创造而成的美学风范,英语教学艺术当不例外。固然我们需要研究教学艺术创造的方法,但任何具体的方法都不能简单"移植"于他人他课,有所思而不拘泥于所思。着眼于整体优化效应而又不拘泥于某种固定化的方法模式和手段,是英语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郑超 《华章》2011,(29)
书籍设计需要从构想一直贯穿到出版,通过从内部到外观的一系列设计,把书籍的思想、内容、作品及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读者.一本书是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角色共同创造出来的.在市场上可以作为人们思想、愿望和幻想的传递者,可以表现手工的、技术的和艺术的创造.书籍设计不同于一般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不在于表现和反映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要求,而在于通过视觉设计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在书籍设计中任何色彩和构图的运用,都应该给读者带来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 艺术想象是对表象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表象。艺术想象因其创造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差异,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艺术再造想象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者示意再造出来的。因此,艺术再造想象在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中有重大的意义。而艺术创造想象不同于艺术再  相似文献   

20.
吴敏 《新教育(海南)》2023,(20):119-120
在“家国情怀”视域下教师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从艺术欣赏走向图像识读、艺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以及创造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