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观一些新闻媒体宣传领导干部廉政,往往不厌其烦地报道某某拒礼拒贿多少次、现金及实物累计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如有家地方党报报道一位县委书记的事迹,标题便是《上任八月余 拒贿十万多》。消息中说,这位县委书记上任以来,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送礼送红包的,均被婉言谢绝;硬是推不掉的,便交办公室处理……乍看这样的报道,很为那些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但细细想来,又不免生出很多疑问。 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在执行公务中不得受礼  相似文献   

2.
一位晚报总编最近看大样时,常常为自己的报纸缺少有影响有分量的报道而摇头感叹。这是因为每到7、8、9三个月,便“进入新闻淡季”。其集中表现是稿源不足,无论是稿件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比其它月份明显减少。究其原因不外是这三个月为高温季节,一些记者、通讯员有怕苦怕累怕热的思想,采访不深入,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好的稿件来,有的新闻线索则干脆放弃,这样一来版面上代之的是相当一部分内容、写作都较平淡的报道。其实新闻与商品销售是不同的,本不该有什么“新闻淡季”。商品销售由于消费趣味转移,季节  相似文献   

3.
所谓“农家新闻”,就是报道农户家庭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人物或问题的新闻。研究县市报的特色,不可不研究“农家新闻”。地市县报和各级农民报都十分注重采编“农家新闻”。即使是中央、省级党报也不乏“农家新闻”的一席之地。作为最接近农户且真正能“飞八寻常农户家”的县市报,更是把“农家新闻”请为“座上宾”。“农家新闻”的特征毫无疑问,“农家新闻”应当具备新闻的共同属性,讲究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只要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新闻。诸如召开纪念会、庆功会、茶话会、表彰会、订货会、鉴定会之类的消息充斥了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有时候,电视新闻几乎成为会议广告报纸则如同一张会议目录。这种久盛不衰的会议新闻,实在令人望而生厌,望而生畏。对会议新闻固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会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略懂电工知识的农民,因家乡经常断电,为解决晚间照明问题,将家中闲置不用的旧电扇加以改装,挂在树上,利用风力发出一点微弱的电,忽明忽暗地点起一只小灯泡。有家报纸对此竟作了这样的报道:农民建起家庭风力发电站!引得许多人前往参观。听了这件新闻界的新闻,不知怎地使我想起孩子们爱吃的泡泡糖。泡泡糖虽然称为糖,实际上并非碳水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6.
我见过这样的现象:把过去贮存的稿件或素材,从案头或抽屉里找出来,重新“加工”“打扮”一番后,抛出去派上用场;于是,报纸、电台和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不久前”、“最近”等等字眼.这种现象,有人讽喻为“冷藏新闻”。“冷藏新闻”,是有悖于新闻规律的。“新闻”之所以成其为新闻,首要的就是因为它“新”。如果是“陈芝麻烂谷子”,那还叫什么“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呢?“冷藏”毕竟不是“鲜货”,“冻肉”哪有“鲜肉”可口?这道理,其实我们的编辑记者也懂得,只不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具  相似文献   

7.
一位晚报总编最近看大样时,常常为自己的报纸缺少有影响有分量的报道而摇头感叹。这是因为每到7、8、9三个月,便“进入新闻淡季”。其集中表现是稿源不足,无论是稿件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比其它月份明显减少。究其原因不外是这三个月为高温季节,一些记者、通讯员有怕苦怕累怕热的思想,采访不深入,自然也就写不出什么好的稿件来,有的新闻线索则干脆放弃,这样一来版面上代之的是相当一部分内容、写作都较平淡的报道。其实新闻与商品销售是不同的,本不该有什么“新闻淡季”。商品销售由于消费趣味转移,季节  相似文献   

8.
我见过这样的现象;把过去贮存的稿件或素材,从案头或抽屉里找出来,重新“加工”“打扮”一番后,抛出去派上用场;于是,报纸、电台和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不久前”、“最近”等等字眼.这种现象,有人讽喻为“冷藏新闻”。“冷藏新闻”,是有悖于新闻规律的。“新闻”之所以成其为新闻,首要的就是因为它“新”。如果是“陈芝麻烂谷子”,那还叫什么“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呢?“冷藏”毕竟不是“鲜货”,“冻  相似文献   

9.
稿件安检是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此,从安检的意义、安检的内容、安检的路径三个层面,对新闻编辑稿件安检工作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新闻编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审判"(trial by newspaper),也叫"媒介审判",是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原是西方媒体中的一个概念,这两年在中国国内不断被人们提起。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超过法律规定,干预、影  相似文献   

11.
占人写文章有文质并重之说。何谓“文”?文即文章的文采,如语言、技巧等,属表现形式的范畴。何谓“质”?质即文章的本质,如内容、思想等,属思想内容的范畴。文如毛,质如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文依附于质。虎豹之皮若没有其花纹,则殆同犬羊。故质依靠文来表现。文与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新闻作品不等同于文学作品,它强调客观真实,屏弃想象虚构。然‘满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的新闻作品并不全是“易碎品”,不少精品力作不仅仅是历史的珍贵见证,而且往往济身于文学佳作之列,被久远地传诵。原因何在?无非…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时髦的字眼:“透明度”。提高新闻透明度已经成为新闻同行的热门话题。怎样理解新闻的透明度,怎样提高新闻的透明度?本文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何谓新闻的透明度?敝人一孔之见,“透明度”者,公开性、开放性之谓也。换言之,即是新闻的公开程度或者开放程度。透明度的提出,既是新闻界自身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且归根结底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产物。“文革”中,新闻报道基本上无  相似文献   

14.
15.
黄晓艺 《新闻世界》2009,(12):19-20
新闻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阅读的基本条件。本文从其涵义、影响的因素、增强的对策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境”应有大小之分,大的新闻语境指整个新闻事业影响所及的社会舆论环境,比较宏观;小的新闻语境则是指某一具体消息报道、某一具体新闻表达所涉及的传播环境,相对微观。这里所议是小的新闻语境。  相似文献   

17.
我最爱看各种“文摘”报和晚报的社会新闻。信手抄下一些题目:“科·阿基诺访问漳州期间发生一起手榴弹失窃案”、“农村日益严重的婴儿买卖风”、“李大夫披露毛泽东生前健康情况”……看了这些题目,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是要把这文章读个精光的。可惜,这类社会新闻在报纸上还是太少了。大报似乎是不屑为之,小报呢,好象也很少有人精心采写这类新闻。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每天都会有不少新鲜乃至怪异的事;但从报面上看,有点单调。为什么要刊发这些社会新闻,这道理似乎毋需阐述。一则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来就极其丰富,“一个母亲生五胞胎”或“四十年前情人终成眷属”这类事等所在多有;再则读者很爱看这种事,而且也没有大的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读者具有不同的文化程度,因此新闻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而且必须是规范化的。但是在我们的报刊中,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时有所见。兹举数例于后。有的生造词语,广大读者难于理解,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工作繁忙.瓶信的事早已忘记了。”“瓶邮传友谊”。(北京晚报1981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闻平民化,就是要将新闻的报道角度放低,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采访、制作新闻,让普通百姓能够参与和接受.通俗地说,新闻平民化就是一种视角的改变,改变那种直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言论的做法,转而从我们身边发生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即时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20.
刘萍 《青年记者》2004,(1):37-37
一则小笑话说,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一篇题为《记一场足球赛》的作文,大家都在忙着写,一位小学生却趴在课桌上休息,老师走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写完了。老师一看,他写道下雨,没比赛。小孩子犯的错大人也不一定不犯。这个笑话倒让我觉得和黎信在《谈西方记者的基本功》一书中举的一则例子有某种相似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