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育儿院——留守儿童学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留守儿童大多出生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少父母的日常陪护而由爷爷奶奶等祖辈老人代为抚养与教育的家庭。他们在达到学龄进人学校之前,大多不能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韩立银 《考试周刊》2013,(47):188-188
<正>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绝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则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抚养,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极端情绪严重。心理  相似文献   

3.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讲假话.说谎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习惯.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特别常见.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儿童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在,儿童的家庭抚养形式日趋多元化.基于幼儿家庭抚养形式对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幼儿的家庭抚养形式中,父母抚养仍为最主要的抚养形式,隔代抚养次之,共同抚养与其他抚养所占比例较小;幼儿的家庭抚养形式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幼儿的同伴接纳与教师接纳不存在抚养形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祖辈抚养是由祖辈承担起对儿童实施教育、抚养的部分或全部责任的家庭抚养模式,是美国主要的家庭抚养模式之一.美国祖辈抚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学业水平,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儿童的适应困难,可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率.美国祖辈抚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儿童的认知、情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儿童母亲抚养困难问卷 ,选取山东省四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母亲共 72 8名为被试 ,考察了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量表总均分以及认知学习、自我价值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因母亲职业类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从父亲的职业来看 ,在自我价值、认知学习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因父亲职业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年级、孩子的性别是否与父母的期望一致、教育投入等因素对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儿童权益保护成绩显著,但对失依儿童群体的支持力度不足。以社会福利院和寄养为主的传统单一直线型抚养方式很难融合社会力量对失依儿童进行高效、持续的全方位支持。本文以连云港一家企业投资、政府主导、多元主体支持的助学中心为例,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工具,探究其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亲属等多元主体的运行机制,发掘其运行过程中的创新之处,以期探索一条独特的儿童福利社会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留守儿童大多出生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少父母的日常陪护而由爷爷奶奶等祖辈老人代为抚养与教育的家庭。他们在达到学龄进入学校之前,大多不能得到良好的抚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家庭的感受以及情绪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绘画活动是通往他们内心的重要工具。同时,家庭模式和结构的改变,影响着儿童对家庭的认知。隔代抚养家庭下的儿童,他们与亲子抚养家庭儿童在家庭关系、自我概念等等方面有何差异,引发很多学者关注。本研究在Burns和Kaufman的家庭动力绘画(K-F-D)理论的基础上,对亲子抚养家庭和隔代抚养家庭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进行分析讨论,并从绘画表现的差异特征中了解和探知其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亲子抚养家庭的互动较隔代抚养家庭较差,存在父母对儿童的潜在忽视;2)隔代抚养家庭的养大于育,儿童存在情绪困扰状况,对父母认同感较低;3)不论亲子抚养还是隔代抚养家庭,家庭的阅读气氛不佳。  相似文献   

10.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是针对性开展社会工作的前提。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由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实践操作系统、外部环境系统、文化系统与历史系统等六个部分组成。由于家庭形态的特殊性,这些社会生态系统蕴含着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产生不同作用的具体特征。在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时,应考虑其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母亲抚养压力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过程中产生的困难体验 ,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紧张、挫折感等。研究表明 ,抚养压力是影响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效果的重要变量 (Abidin ,1989) ;母亲行为是指母亲在抚养儿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是母子互动系统中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按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性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支持行为与不支持行为。母亲支持行为指母亲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 ,为儿童提供信息或物质帮助 ,表扬、奖励儿童等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 ;母亲不支持行为指母亲拒绝、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经济大多落后,外出打工者为数众多,孩子的抚养责任就落到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属身上。隔代抚养或寄养致使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农村学生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如生涩、叛逆、张扬、我行我素、易冲动等。不健康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艰巨。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基本信息我们要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劳务输出是当前很多人生存的一条重要途径,背井离乡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所在的城市,只能将他们留在家里,委托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或教育,这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群特殊的儿童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在生活上的关爱和在学习上的督促,加之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英语学习上出现了缺乏兴趣和毅力,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混任务或干脆"撂挑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不高,令人担忧。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活动是目前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中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儿童母亲抚养困难问卷,选取山东省四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母亲共728名为被试,考察了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量表总均分以及认知学习,自我价值两个维度上,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母亲职业类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极其显差异;从父亲的职业来看,在自我价值,认知学习两个纬度上,母亲感到的无养困难因父亲职业不同而存在显差异。儿童的年级,孩子的性别是否与父母的期望一致,教育投入等因素对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无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周宗奎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家庭抚养方式的结构、类型差异和文化差异,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语言中亲属称谓词泛化标记成分有“大 /小 /老 /姓 /姓名”等 ,儿童对亲属称谓词的理解和运用 ,对称谓词泛化标记成分的习得 ,与其认知水平相关 ,具有一定的顺序。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各区幼儿园867名2.5岁~3岁幼儿的主要抚养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主要抚养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抚养的焦虑情绪及家庭结构对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研究者提出提高主要抚养者对社会性发展的认知度,加强主要抚养者的情绪控制能力及良好行为方式的榜样作用,完善家庭结构并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育儿风格,以促进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儿童妒忌是儿童看到同伴拥有比自己较大的善(如能力、机会、玩具等)时而产生的一种包含怨恨、敌意等的消极情感体验.文章分析了儿童妒忌产生的三个条件:儿童的自卑和无助感、儿童与同伴的社会比较、儿童无力改变环境.基于儿童妒忌产生的条件.提出了矫正儿童妒忌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赏识教育是把对人的尊重作为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通过使用激励和赏识的方法来对受教育人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赏识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理解和认识,在信任、理解、尊重、鼓励、欣赏的基础上来对儿童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开发,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进而保证儿童可以健康活泼、主动积极的学习成长。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含义赏识教育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既可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也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法对37名聋童与40名听力正常儿童的情绪理解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在有提示语条件下,聋童情绪识别的准确性比听力正常儿童差,且受情绪类型的影响;(2)在无提示语条件下,聋童情绪表征的准确性差于听力正常儿童,且对不同情绪类型表征的准确性也有所不同;(3)聋童正确情绪表征线索的数量与丰富性比听力正常儿童都差,其对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表征的正确线索数要比对其他三类的正确表征线索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