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揭示的是人的存在价值论,其目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理解人的存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从人本主义基础看,马克思主要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视为美学思想的核心;从唯物主义基础看,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次变化,明确地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从实践基础看,马克思提出美的创造离不开劳动实践,美的规律必须通过对劳动产品的实践体现出来。因此,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存在一种比较明晰的内在发展性,这种蕴含着人学旨趣的美学思想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美育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爱美、审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观点和方法教育人,抒发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人的美的感受力、认识力、制造力和表达美的能力。使其生活美满、愉快、高尚,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与道德素质。美育同美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美育的理论是来自美学,美学的教育实践是美育。但是,美育与美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是不同的。美学是研究美的性质、美的评价和美的规律等,其方法多采用观察法、比较法、多元法,深入研究美学的理论,而美育则是以实践的方法研究人们如何由美的感受、美的认识、美的体验、美的鉴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国内外学术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研究已成为显学。本文主要以90年代以来对“美的规律”的争论为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美学命题的广延性、内容的丰富性、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现实实践力等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4.
<正>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互相渗透的影响,但也有最本质的不同,其中差别较大的就是艺术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尤其表现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中,而最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意象就是“空白”。  相似文献   

5.
技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是随本世纪科学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美学学科。技术美学又称工业美学、劳动美学、生产美学,其研究对象是工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审美规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美学问题;二是工业产品的美学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生产与动物活动的不同在于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的。所以也可以说技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合乎人性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工业产品。从一定意义说,工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也是人类的技术产品,所以技术美学所研究的问题可归结为对工业产品作符合美的规律的设计。但是技术美学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业艺术设计理论,它不提供设  相似文献   

6.
华中师范大学杨道麟博士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是一本推陈出新、切合时宜的书。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对"语文教育美学"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美的建构"。一、美的语文教育理念:继承、扬弃、更新的"三级跳"彰显了美学探寻的创新美本书在理论上的一大亮点是著者囊括中外,融贯古今,对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的理念等作了准确的提炼;并  相似文献   

7.
艺术学在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升格为与文学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转向”对艺术学的直接影响.“实践转向”将使艺术美学的地位凸现出来,以研究艺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之处,改变文学美学和文学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对艺术的技术层面进行美学研究;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研究艺术的市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在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艺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60周年的发展中,围绕“美的规律”的研究,已有三次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是“美的规律”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还是一种生产过程中的创造规律。产生分歧的原因,与对马克思相关论述中几个“尺度”一特别是“内在尺度”的理解密切相关。“美的规律”的研究,多年来尽管存在着论争,但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总体来看,却为美的创造规律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美学研究没有"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那样明确的学术分野,这实际上是美学界长期担忧的美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薄弱的一个体系性原因。中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体系不完善、整体观照不强、内容畸重畸轻、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不够强大等问题凸显,这不仅使人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及其当代发展的思想深度,而且造成了中国美学整体性特征的消颓。在中国美学的宏观视野里考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地位,不仅要看马克思想主义美学理论研究本身的进展情形,而且要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其他美学研究的隐性辐射作用,要善于把创造美的理念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审美关系理论是现代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审美特性、美感经验以及与之相应的美的感性形态的生成问题,而且关系着美的根源或美学本体论问题。中国现代美学早在30年代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这表明审美关系作为现代美学课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无法回避的历史意义。审美关系理论仍需要向前推进,仅仅局限在经验地描述审美不同于实用和科学的特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美学的研究水平。实际上,非实践、非认识的审美关系,恰恰是从实践和认识两大关系中转化升华出来的,为了深入理解审美关系,必须首先理解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看到作为两者综合的审美关系及其特性是如何形成的,看到美的形态是在怎样条件下呈现出来的。这些理论,将为审美关系的研究,为美的形态和艺术创造的历史研究,提供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美学是探求美的本质和美的原理的科学 ,而体育美学是为了提高体育效果研究美的结构、美的规律与美的价值的一门学科 .笔者就如何运用体育美学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 .  相似文献   

12.
马恩的总的美学观点是,艺术应当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择要而言,它包括真实性、独创性和艺术形式完美。马恩关于历史的观点也包含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统一的,不可分的。而我国40多年的文艺研究工作中,曾经在“历史批评”问题上走过两个极端——历史绝对论和历史相对论。二者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从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革命的关系看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袁义江,张永杰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批判学说。从内容上看,他的美学并未系统、全面地解决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等一系列问题,而只是着重强调了与政治斗争相联系的一些美学问题。所以,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他的《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来的。在比较了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后,马克思写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类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由此美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美的规律”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正>A.M.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这实际上是指出了伦理学发展的方向是道德审美化。但是对这个问题的论述,一来学术界似乎不大关心,二来就笔者所看到的一些论述伦理美的文章来看,却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即不顾伦理学和美学各自的规律进行硬性的揉合,得出所谓美的理想是美的形式和善的内容的结合这样一个简单化的、违反审美规律的结论,企图以此来统一美和善。  相似文献   

16.
怀疑论美学认为,历史与化不是美的前提,美这个灵性的自由鸟也不会沉默于历史与化的樊笼之中。美学必须转换的思维是:美必须恢复与历史与化的逻辑前提,它应该成为后生成的原因,而不应沦落为受制于后的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教学美就是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它是以其感性特征直接引起学生的美感。因此,探讨政治课的教学美就不能离开美的特,正。教学的某些因素,如形、声、色、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意义,它们是构成政治课教学美的主要因素和形成教学美的必要条件。创造教学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创造教学美,可以使学生在有真知、有理性、有情趣的教学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创造教学美,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层次和品位,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创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18.
审美活动是后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后实践美学把审美活动抬高到本体论的地位 ,一切美的其他范畴都由审美活动推导而来。这是美学研究视角的一大转换。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越性由此凸现。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还表现在对审美本质超理性的界定上 ,审美的本质不是理性与感性的矛盾运动 ,而是超理性形上追求。后实践美学主要吸收西方当代人文哲学的成就 ,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 ,如对本体论的重设等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教授语言、造就人才的艺术。作为外语教师,一般都知道外语教学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但对外语教学与美学的关系却知之甚少,因而也就不可能自觉地运用美学原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本文拟从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美学原理及因素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影响,开发外语教学中的美学内涵,提高对外语教学本质的深层认识,从而对创建外语教学美提供一些启示。 一、美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美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式、美的创造、美育等艺术命题。外语教学与美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创造性的实践,在于美学原则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美的创造。这种合乎外语教学规律的创造工程,必然使教学给人以美感,使教学程序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审美关系理论是现代美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审美特性、美感经验以及与之相应的美的感性形态的生成问题,而且关系着美的根源或美学本体论问题。中国现代美学早在30年代就对审美态度和审美关系作出了较系统的论述,在一度中断之后,进入80年代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这表明审美关系作为现代美学课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和无法回避的历史意义。审美关系理论仍需要向前推进,仅仅局限在经验地描述审美不同于实用和科学的特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美学的研究水平。实际上,非实践、非认识的审美关系,恰恰是从实践和认识两大关系中转化升华出来的,为了深入理解审美关系,必须首先理解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看到作为两者综合的审美关系及其特性是如何形成的,看到美的形态是在怎样条件下呈出来的。这些理论,将为审美关系的动态研究,为美的形态和艺术创造的历史研究,提供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