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二是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三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博弈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制度原因.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剖析,找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对国内学术界的升值论和稳定论两种观点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起,人民币就一直面临美国的巨大升值压力。人民币升与不升,一时之间议论纷纷。面对人民币缓慢而稳定地升值,市场在考验中国政府在博弈中取胜的决心,中国政府也在考验投机者继续拖下去的承受能力。从取胜这场博弈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底线,就是人民币在一年内的升值幅度不会高于美元的利率。在这个底线之内,人民币在受控状态下逐渐接近使外贸平衡的比较均衡的汇率水平,中国的汇率改革就能够取得比较圆满的成功。面对这种现状,本人从研究中国的汇率改革的背景入手,思索人民币升值及其汇率自由化改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际、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讨论,着重从国内经济的角度探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国际形势压人民币升值的势力,以及人民币升值所必须具备的几种条件,详细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和升值后将带来更大的金融危机,指出当前人民币升值尚不具备必需的环境,并进一步提出缓解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2002年至2004年,美元一改以往强势的特征,开始了持续的大幅贬值。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相挂钩,人民币随之贬值,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热钱涌入中国。本文构建了一个我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游资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中央银行对付国际游资冲击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情况,结合我国经济的现状。指出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将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分析,提出规避、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选择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受这种升值预期的影响,热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游资几进几出中国内地及周边金融市场,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加大。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在短期内中国仍以保持稳定的汇率为佳。  相似文献   

7.
试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日渐加剧。而我国一贯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特别是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这使这国在客观上利用汇率政策调节内部平衡成为不可能,丧失了很多应得利益。通过对人民币升值的分析,阐明人民币升值可能会给我国带来的利益,从而说明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世人重视。通过评析当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争论及其依据,可以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将是弊大于利。在当前升值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国应当采取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渐进式调整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原因和性质逐一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进一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以及何时升值不是一蹴而就的,与美国、日本、欧盟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人民币升值将会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努力促成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开放外汇市场,才会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旨在稳定汇率的钉住美元的政策使得人民币随美元对其他外币的整体比价大幅波动,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不稳。长期钉住美元的政策,使我国失去了汇率政策工具,造成了汇率目标与包括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在内的根本性经济目标冲突;在内部或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市场预期与现实汇率水平发生偏差的情况下,套汇、骗汇、逃汇等资本外逃现象以及更严重的投机攻击行为就有可能发生。未来我国应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在管理浮动制度下,应根据有效汇率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欣赏是欣赏主体的一次游戏活动。在这场游戏中,儿童读者一方面表现出比成人更为积极忘我的参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并非有意的对抗和反叛,既有在阅读中的被唤醒、全情体验和发现的乐趣,又有对现实世界的逃离和对文本意义的逃离。这种在"玩"与"顽"的生命历程中释放和投射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正是儿童文学游戏性欣赏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3.
A predominant area of instruc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is game play.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i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ful execution of skills. Unfortunately, the task of teaching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in varying game situations is not easy. The demands of the game require far more than simply physical skillfulness. Game play is interwoven with numerous decision-mak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participant. Successful game players must make these decisions in an effective and timely manner.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pare two models of game instruction: the technique model and the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Thi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provides a more viable way of teaching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for game players. Included will be discussions on the various theories that contrast the two approaches. A final section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validity of the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以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任务日益紧迫。然而,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条件还不成熟,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不适当的开放资本市场可能使一国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坚持不断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各项条件的同时,现阶段更要研究科学的外汇管理方法来迎接WTO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艺术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像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简言之,艺术是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和鉴赏力发挥各自功能,处于一种整体性的合目的自由的协调状态,主体产生美的愉悦之情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7.
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有借鉴意义,中国在努力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东亚各国的贸易关系和汇率合作,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努力改善与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博弈论理论已经对经济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照博弈的决策和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划分的,几种常见的博弈均衡理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应用空间。博弈论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将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融合,而且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研究可能会带来博弈理论以及经济学理论的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Gamification is the use of game mechanics to drive game-like engagements and actions. It applies game mechanics, dynamics and frameworks to promote desired learning behaviour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gamification could enhance learning and engage learners in more social and context-rich decision-making for problem-solving in learning tasks. Effective gamification design should understand the game personalities of learners, social engagement styles, and intrinsic- and extrinsic-motivated user styles initially and evaluate and select appropriate game mechanics, game dynamics, to create ideal gamification instructions.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s: How will four types of gaming personalities (i.e. Explorer, Socialiser, Killer and Achiever) predict the level of game dynamics in online discussion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examining how gaming personalities relate to game dynamics in a gamified online discussion instruction is not sufficient to design effective gamification. It suggests future studies in game instructions should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ame dynamics, gamification contexts, gaming personalities or preferences, dynamic gaming engagement styles,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