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对毛泽东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吸收与借鉴。在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合理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内涵,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在主体、目标、动力、内外关系上的创造性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论证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解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推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围绕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基本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提炼出来的科学理论,是在继承发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现代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的整合创新,从纵向看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征,从横向看,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人民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成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有别于儒家"小康社会"、又以儒家"小康"思想为理论渊源的。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是以"中国式的现代化"为内涵的,这种现代化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甚至于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中较富裕国家的现代化。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表述的是人民群众所要达到的一种社会生活状态,但又有比社会生活更为丰富、宽泛的含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当今中国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了我国西部农业的发展取向必须是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时态性与本土性又决定了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既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模式,也不能简单移植东部模式,而是以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思想,针对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存在的制度缺损、产业链条短小、科技含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与我国西部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和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他们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和社会主义现代理论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从总体谋划布局到具体运作进行了全新的战略设计,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历史方位,并对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途径和战略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系统的科学规划,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战略布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现代化的内涵、战略目标、道路的选择及依靠力量等几方面的论述,阐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他们的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愿望和决心,凝结了党中央两代领导人几十年的共同奋斗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追求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的,但西方社会的矛盾又使近代启蒙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联系,形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了现代化的政治障碍,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但计划经济又使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不相兼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改革开放启动了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思维方式转变;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传统理想创新相结合,使之扎根于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以人为本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辩证发展观;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兴衰与共的发展历史和规律趋势说明;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论述,符合中外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强调以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对于加快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城镇的现代化管理形式,并从管理理念、运作模式、管理机制方面给予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普遍意义等诸多方面。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可以防止和克服把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或者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是脱离国际参照自说自话的思想倾向。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凸显中国特色,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厦门和谐社会示范区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完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建设基层社区服务组织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和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重点发展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社会保降洼住房、居民劳动就业保障及发展老龄事业等若干社会事业是厦门和谐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是国家全面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陇东南建设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区域及甘肃省中药的种植、生产、加工、研制、开发等行业的发展是有力的推动,使中药科研、生产成为工业支柱产业,使中药的种植(养殖)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在融合中国国情与既有世界各现代化体育强国共同特征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之路。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的主要内涵是:落实人口规模巨大的全民健身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将体育对外交往融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些体现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外交不同领域的体育强国内涵元素,既有着世界各体育强国共有的现代化体育形态,更蕴含着经过中国式现代化洗礼,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力量与传统道德的中华体育优秀基因。这一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建设中国模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与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杰出体育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世界体育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关系,论证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科学性以及对世纪之交和下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动因入手,阐述了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条件已经成熟的现实,对高校产学研的推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培养高级档案管理员和培养使用者习惯的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社会艰难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和铸就了邓小平的现代化变革意识以及对现代化的坚定信念和追求;建国后至1978年的近30年中,邓小平作为党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历了探索的曲折与坎坷,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考与认识以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思想更趋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毅然决然地把握历史机遇,领导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大变革,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发挥了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