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彦伯  王萍 《情报杂志》2024,(1):127-134
[研究目的]将网络健康信息可信性的研究聚焦于健康数据层面,建构健康数据技术信任与网络用户感知信任过程,分析健康数据时间、空间及内容三维架构在支撑网络健康信息可信性的作用价值及方式,并将健康数据与网络用户作为整体信任进行分析。为后续健康数据溯源、数据空间及数据关联等技术应用于健康信息可信保障提供引导。健康数据三维架构的各维度表征要素也可能是提升健康信息可信性的一种新思路。[研究方法]以信息链、信任理论、理性行动理论等为基础,建构健康数据技术信任和用户感知信任过程,在对可信要素分析基础上,提出支撑网络健康信息可信的健康数据三维架构。在诠释与剖析健康数据时间、空间及内容三维架构作用方式、价值及各维度表征要素后,将网络用户与健康数据作为整体信任进行网络健康信息可信模型的建构。[研究结论]网络健康信息可信模型分别由网络用户感知层信任、健康数据技术层信任、健康数据三维架构作用及保障模块组成;健康数据技术层信任通过健康数据三维架构作用,通过影响健康信息感知质量、健康信息来源及可读性对用户感知可信产生影响;网络健康信息可信的健康数据三维架构中的24个表征要素能够为相关网站健康信息可信性保障方案的制定提...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基于RBAC的委托模型不支持信任委托机制,提出一种可信委托策略。给出了信任委托的相关概念、委托过程及其在基于"数字化校园"毕业离校授权管理中的实现。应用结果表明,该策略通过计算不同待选对象的信任值,进而选取值得信任的受托人,有效地解决了委托过程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及扩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构建可信移动办公环境的优点和必要性,阐述了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服务、数字证书查询验证服务、数据加解密服务,等数字证书信任服务对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探讨了基于PKI密码技术和MPLSVPN技术构建可信模式的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环境,并例举了可信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环境的典型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4.
PKI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网络中的信息安全服务的,它主要通过发放数字证书和维护数字证书来建立一套信任网络,在同一信任网络中的用户通过申请到的数字证书来完成身份认证、安全处理,以保证网络传输中的可信、信息加密、信息完成和电子商务行为的不可抵赖性。  相似文献   

5.
戴勇 《科教文汇》2009,(16):97-97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现代高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校园网络建设的特点,解析了校园网络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有线、无线及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及与传统校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解婷  王聪 《科教文汇》2012,(24):13-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校园网络成为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了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本文作者提出从加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打造高水准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及切实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着高职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影响着高职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有必要建设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形式对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师生,学校领导都希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时,要注意:加大对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完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减少形式主义;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的认证方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网络离散、动态和自治的特点使得传统的认证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其认证问题。本文采用证书和信任值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证协议APExSPKI用于解决P2P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互认证问题。信任值绑定在证书中使得节点在身份认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授权和访问控制操作。 此外APExSPKI不需要可信服务器的参与,它允许网络中的任何节点参与到认证的过程中来,参与信任值投票并可充当代理节点来为其他节点颁发证书,这充分体现了节点对等、自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快捷互动的网络文化已渗入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网络文化。因此,加强和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应对网络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人才培育环境的迫切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然后指出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冬杰 《科教文汇》2013,(28):173-173,175
网络电视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有机组合。在新时期的今天,网络电视台不但传承了其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更在职业教育中具备了新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涵义、校园网络电视台建设的必要性及作用分析,明确在网络E时代中高校网络电视台的更多职能,以便发挥其最大能效,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我国网络电视台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电视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有机组合。在新时期的今天,网络电视台不但传承了其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更在职业教育中具备了新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数字化校园的涵义、校园网络电视台建设的必要性及作用分析,明确在网络E时代中高校网络电视台的更多职能,以便发挥其最大能效,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我国网络电视台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今社会做什么都离不开网络,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论述了校园网络建设中从需求分析到网络设计方案再到具体实施过程、总体设计原则等一系列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何丽 《科学学研究》2023,(10):1729-1736
构筑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可信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却始终存在争议。批评者坚持人工智能无法满足置信条件从而质疑概念的合理性,辩护者试图为人工智能分级或为信任分层以开辟可信空间却未能提供有力的合理性证明。受限于以信任者为中心的传统人际信任模式,未能在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双重视域中展开综合考察,是批评者做出片面判断而辩护者提供失败辩护的深层原因。聚焦人工智能的可信任性,归纳其可信特质,能为辩护的开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平 《科教文汇》2010,(23):190-191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代表,校园网络和校园网站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回顾了校园网络和校园网站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文章中笔者还对校园网络和校园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发展一日千里,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双刃剑效应给师生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等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取长补短,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利与弊,提出了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5):129-134
结合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的思想,通过提取真实移动社交互动行为和网络特征,分析移动社交用户信任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移动社交信任评估模型以对没有直接联系的移动社交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评估并识别可信节点。同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以识别各因素对用户信任度的贡献程度。结果发现:评估节点信任度时,如果仅依靠单一影响因素会出现较大偏差;信息传播控制力对用户信任度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交影响范围、社交关系强度和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校园架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校园是校园网建设新的网络高潮,是现代远程教学和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叙述了数字化校园整体架构由5层组成,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本服务层、应用支撑层、信息服务层和个性化门户,并且详细地说明了五种结构。最后指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最终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已置身于网络信息环境之中,由于深受网络化的影响,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奉行"技术至上"主义;在人生观方面,"个性"主义膨胀,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习惯于无信任的生活状态;在价值观和道德现方面,表现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导向多元化。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建构网络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系统工程。其一,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领导体制;其二,建立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体系;其三,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其四,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其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和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