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  相似文献   

2.
说《雷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时这样给学生讲解《雷雨》:该剧表现了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斗争;周朴园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的资本家的形象,他对侍萍的感情是虚假的.这种理解伴随我很多年,当年的那些“被我教过”的学生带着这种理解高中毕业,走上社会.我不知道,他们现在对《雷雨》的理解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彬 《语文知识》2014,(12):70-71
教学《雷雨》时,有学生忽然问道:要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没有相见会怎样?他们愿意见面吗?我一时语塞,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想起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相见不如怀念。“阅读的内容不是已经说出的内容,而是还未说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臧立芬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在学作品中,对比的手法经常被运用。善与恶、美与丑、悲与喜、爱与恨、盛与衰、荣与辱……一经对比,便泾渭分明,妍媸毕露,使作品的感情抒写更为强烈,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主旨更加突出,从而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5.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着对剧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喜欢文学的人所共同喜欢的,因为这部伟大的剧作不但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有着深刻的主题,还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周朴园就是其中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雷雨》中通过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8.
一、从创作动机分析《雷雨》第二幕讲的是在分离三十年后的某一天,鲁侍萍又巧归周家,巧遇周朴园。可见,《雷雨》在构思人物情节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巧合"。  相似文献   

9.
在施教《雷雨》的时候,笔者曾与学生围绕"周朴园真爱鲁侍萍吗?"这一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发言出人意外,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尹莉丽 《考试周刊》2013,(90):12-12
《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曹禺的处女作,剧中通过展现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和阶级矛盾,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周朴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门语言的艺术,要写好它不易!但曹禺却在这一领域里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雷雨》。通过《雷雨》,可以看到曹禺戏剧的语言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于它具有凝炼含蓄、意蕴深厚;机智明快、传神紧凑;富有哲理象征意味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
《雷雨》这篇课文按一般讲读课的要求上完之后,我总觉得意有未尽,如对周朴园的性格的分析是否会过于简单,再如电视连续剧《雷雨》的播放,对原著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都还值得思量。我在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之后,决定加一堂评价课。下面是这堂课的节录。  相似文献   

14.
廉刚 《现代语文》2009,(7):102-103
针对《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一情感问题,本文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周朴园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立足于“人”的观念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是曲折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着许多真实的成份。在周朴园的身上,既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也有软弱、温情脉脉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悲剧的戏剧,悲剧的人生"代表这一悲剧特色的无疑是《雷雨》这部作品.《雷雨》带着它的悲剧色彩走向了世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不论戏份儿多少,都能够表现出他们鲜明的个性,性格复杂而形  相似文献   

16.
肖进 《语文天地》2013,(4):9-11
蘩漪是曹禺剧作《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曹禺自己曾经说,蘩漪"是个坚强、刚毅而复杂的女子。她诚实,她懂得恨,更懂得爱,她发誓要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和他挚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但"在周家这个环境中,她受到压抑,她渴望自由却  相似文献   

17.
王璐 《现代语文》2006,(7):57-59
重读《雷雨》,鲁侍萍、繁漪等人的悲愤、压抑的形象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们对周朴园所进行的愤怒的谴责和仇恨似的审判,也总在我的耳边回荡。毫无疑问,在她们看来,周朴园是她们人生悲剧和不幸命运的制造。在评论界,周朴园也一直被作为家庭悲剧和社会的罪魁祸首而被批评、审判。可我却想,周朴园不也是悲剧的受害吗?当我们在同情鲁侍萍的不幸、繁漪的病态和扭曲的时候,难道周朴园就是幸福快乐的吗?鲁侍萍和繁漪对自己的不幸都能找到该谴责和批判的人,而周朴园的不幸又去谴责谁呢?是谁让周朴园变成了周朴园?是谁让他放弃了鲁侍萍而选择了有钱有门第的富家小姐?是谁让他为了牟取暴利淹死了二千二百名小工?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男人如此凶狠、残酷、专横和自私?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我展开了对周朴园精神谱系形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识是一个必然的错误。三十二年前,周朴园爱上了他认为年轻、贤惠、规矩当然也美丽的鲁侍萍,鲁侍萍也爱上了英俊又有才学的周家少爷周朴园。他们的爱是真诚的。也许是顾及周家的名声,也许是木已成舟,周家默许了他们的关系,这是第二个儿子得以产生的原因。然而,这桩只有爱情的婚姻对于周家来说除了给了他们后代以外,没有任何好处了,他们需要和能给周家带来才财富和地位的家庭联姻。于是,周朴园只能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于是周朴园只能选择放弃鲁侍萍。鲁侍萍,该是一个勇敢的姑娘,她不是要一笔钱,她也不是默默地离开,她肯定抗争过,但她失败了,所以,她被逼着在年三十的晚上,冒着大雪,离开周家。在这件事上,周朴园是怎么想的呢,他该负什么责任呢?在爱情和利益的拉锯战中,利益胜利了,他最终选择娶那位小姐,他默许甚至赞同了父母的决定,用鲁侍萍的话说,他是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但周朴园的决定不是他个人的决定,赶鲁侍萍出周家门的不是“你”,而是“你们”,这“你们”包括谁呢?当然有周朴园,也包括周朴园的父母,甚至包括那小姐的家庭,也许那小姐家才是一切的根本原因。试想,若那小姐家可以容忍鲁侍萍,她又怎能痛离周家。但周朴园真爱的唯有鲁侍萍一个而已,那小姐能给他金钱和门第,但给不了他爱情,那小姐的早逝和他对她的冷淡不无关系吧。这也可以从他将繁漪娶进门却让她因为得不到爱情而处于病态的生活中看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假想,那小姐也爱着一个穷书生,但迫于家庭对金钱和门第的需要,她只能嫁给周朴园,而她也不愿给他一丝的爱,她在苦苦的思念中黯然离世。但总之,周朴园的爱情没有梅开二度。  相似文献   

19.
人物:周朴园 年龄:五十五岁 相貌:鬓发已经斑白,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梳到后面。脸呈着银白色,腮肉松弛,眼眶略微下陷,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  相似文献   

20.
言为心声亦即是说语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或者说是人性格的外化。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时往往先是由语言初次认识,或傲慢,或随和,文学作品中也一样,我们认识鲁四老爷的冷酷,认识别里科夫的腐朽,认识葛朗台的吝啬、贪婪、嗜财如命等都是由其极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