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本实验在教科书中的位置: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属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2.实验对象:选取的实验对象是低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狗、观赏小鸟等。3.实验原理:动物有多种不同的学习行为,其中推理学习行为的建立是较为复杂的,绕道取食一次成功是推理行为。如果要经过反复试探才能解决就不是推理学习行为了,而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行为。有些动物如大狗、大鸟也要经过“尝试与错误”学习过程才能解决绕道取食问题, ,但它们很快能学会,而幼小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时间相对较长,学习过程更明显。4.实验设计及改进:由于本实验要求在一课时内完成,场地选择,实验用具设置好后,幼小动物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尝试与失败”,一节课难以完成。如果采用人工引导,教会其绕道,逾越障碍,不仅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明显,而且,一节课内可换几种动物重复实验,省时高效,让学生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有更深的实验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尝试一错误和顿悟是解决问题的两种方式,在解题过程中两种方式会交替地表现出来。一般来说,顿悟表现在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法以及提出假说之时:尝试一错误则表现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验证假说之时。在解决问题时,经过一次尝试一错误之后,必然要转向另一次尝试一错误,而转化的关键是顿悟。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课堂最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错误.以往的课堂,教师要么简单对其纠正,要么对其"冷处理",从而使误真正成为制约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犯了错误后或难为情的低下头,或对错  相似文献   

4.
一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能使学生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学会解决某类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主动提问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问题的提出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会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和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尝试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问题意识慢慢成为学生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文章通过对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解决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总觉得教育学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中产生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因人而异,因问题不同而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只有教育方法对路了,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我却喜欢选用一些巧妙的"数据"来尝试帮学生解决问题,想不到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教材中有一小资料:“在T形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蚯蚓的这种弃明投暗的行为就是学习行  相似文献   

9.
现象扫描: 我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时,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用列表整理的策略解决问题,而喜欢直接列式解答,尽管我再三强调我们不仅仅是要学会解决例题所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中学习用列表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时就有学生反问我:"我们已经会直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了,还有必要用列表整理吗?"可见,以这个例题学习用列表整理的策略,学生根本感受不到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学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起到铺垫作用。因此,在教学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成了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更加积极、更主动地去参与。因此,我尝试把问题融入到生动  相似文献   

11.
<正>1.用失败"种花"。在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拔刀相助""循循善诱",表面上帮了学生,实际却夺走了学生遭遇挫折、体验失败的权利。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操作失误、实验失败、不小心损坏实验器材、开小差等现象很常见,实际上,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有学生实验失败、错误思维的课堂才是活力的课堂。如:高一生物的第一次实验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尽管实验前教师已经把操作注意点讲述得很清楚了,学生还是有的找不到物像,有的压碎了盖玻片,  相似文献   

12.
达娃 《西藏教育》2014,(7):58-59
<正>一、"放羊式"教学"放羊式"教学就是指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只有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给学生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的教学方式。就像赶羊人把羊赶到水草丰饶地方然后让羊自己寻找自己想要的食物,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羊遇到狼或者其他危害羊生命的动物出现时赶羊人会帮助并且驱赶它们保护安全,此外羊自己去寻找食物,并不能全靠赶羊人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人曾把这样的教学概括为"句号式"教学.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问号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叶茶花 《学子》2013,(5):66
"你怎么又错了,我都讲了无数次了!"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抱怨,为什么学生总是犯我们觉得不应该犯的错误。其实,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很正常的现象,学生学习时必须有自己的探索尝试,尝试中就必定会有错误的发生。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要我们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难点问题,尽管老师分析讲解得很清晰,而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但是学生还是照错不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创设辨误情境,引导学生在辨误中自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即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提示或给出正确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让学生直接解答、辨析,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曝光",因势利导,促其自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仇斌彪 《考试周刊》2008,(11):132-134
运用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和"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尝试英语语法复习.以学生存在的语法问题为核心,通过对语法问题的解决,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学周刊C版》2011,(11):52-52
传统教学中.对错误解答了题目的学生.老师常用的处理办法为:惩罚。对老师而言.惩罚就是一种手段.希望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消除以后错误出现的几率。老师不希望学生频繁出错.学生也害怕出错后各种各样的惩罚。在这样的恐惧或者消极应对的教学和学习心理下.教师对错误问题解决手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答案直接给出.强加于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这会降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学生面对错误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取得的。创设某种形式的障碍问题情境或困惑,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尝试完成这些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学中有必要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成学生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即采用导学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