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民意识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阐述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民意识培育的关系。公民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公民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社会管理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公民意识的提升。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了当今公民社会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些欠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政府必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培育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在宏观层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微观层面主要从扩大公民参与渠道、推动学校德育改革、培育有德行公民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公民意识相对薄弱,需要学校进行引导和培育.主要对策有: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研究机构,设立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借助大众传媒营造培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公共领域并参与公民生活.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它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承载者,也是公民作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培育公民意识对加快我国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公民意识源起、内涵及相关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阶段培育公民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伍琼中 《广西教育》2013,(43):90-91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为此,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呼唤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鉴于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还面临着基础比较脆弱、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环境不完善、培育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通过多元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以政府为主导规划设计的公民教育体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7.
实现政治现代化已成为加快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对如何实现民主政治提出许多有益的观点.对加快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有重点的意义。本文试从培育几种公民意识.如何培育公民意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个人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生命形式与生命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的培育对我国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社会化以及社会的管理创新极具意义,而网络也正日渐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场域之一,因此通过网络平台培育公民意识是规范网络管理和加强公民意识的双效之举。公民意识的网络培育机制具体可从完善以网络公德文明为基础的认知机制、健全以明晰网络权责为核心的规范机制、构建以网络民主参与为趋向的导向机制、推进以网络法制建设为保障的制约机制四个领域入手,以期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着整个国民素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时应该考虑和研究成立专门的公民教育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0.
冯林军 《辽宁教育》2021,(14):77-79
要讲好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眼下,抗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抗疫期间的种种,为教育者提供了不少鲜活的资源,更带来了教育教学上的思考."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小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延伸,通过对培养内容的挖掘,匹配疫情防控中涌现的资源进行教学;整合各项实践活动,践行公民意识;开发"小公民"校本课...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就是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是现代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培养公民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是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关系着国家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和发展,决定着国家能否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以公民社会为其社会基础,需要塑造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中国现阶段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但总体上还有待成长和完善。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从建构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发展学校公民教育、拓展公民教育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须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科学内涵。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根本途经,在于培育公民社会、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把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意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虽然早已有了“公民”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公民教育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9,(6):77-80
法治实践与公民意识在哲学基础和法理逻辑上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法治实践是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保障。公民意识培育与法治实践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实践进步对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培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各环节上。  相似文献   

16.
和雪  陈兵 《华章》2010,(33)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存环境在逐渐恶化.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人们开始从公民学的角度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于是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要充分发挥生态意识培育对人们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特殊功能,就应从人们的知、情、信、行出发,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的自我认知,包括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公共意识、法律意识、监督意识等内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执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公民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法治、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职责,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明确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措施,这不但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公民意识不仅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也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其结构由“公民思想体系”与“公民心理”两个层次构成,内容包括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宪政意识、责任意识、纳税人意识等。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理论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应建立以公民意识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创建公民意识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是构成法治社会的要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