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难,教语文更难。难在何处?难在得“法”。窃以为,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应当是最有情趣的一门学科。然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则是情趣少而苦味足: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学。究其原因,乃“不得法”所致。其实,语文教学之“法”,全在于一种“情趣”之中。根据笔者的体验,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探求。一、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语文课本所选文章,大部分文质皆美,一篇作品有一种美的意境。教师的责任,就是启迪学生去体味美,去爱美,去追求美;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美的境地,任其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等形式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想象美。  相似文献   

4.
邹丽君 《文教资料》2008,(20):120-121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只有根据汉语音韵美的特性,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和语调的旋律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在朗读中表现文本语言色彩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既是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学呢?从总体上说,对学生进行美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开采语文教材这座美的矿藏,去挖掘现实生活中美的源泉,这是开启语文教学美育从必然王国走上自由王国的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6.
目前,青少年学生广泛表现出一种兴趣广而不钻研的特点,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对语文教师来说,让学生先学习“享受”语文,在“享受”的过程中爱好语文,进而发展到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用灵活的方法再现教材和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去感受、去创造,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多初中生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无非是写、读、背几个步骤,十分枯燥。但事实上语文中有无数种美,如:自然美、艺术美、人格美、意境美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感知语文中的美,引领他们透过文字去领悟其中的美感,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审美和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品味学习语文的美.教师应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标下教师该如何构建轻松和谐的新型课堂,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存在。面对隐藏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中艺术丑角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语文教学走向,审美教育引起了广大教师极大的兴趣和高度重视。许多教师从不同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一新课题,诸如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些都是利用“美”作审美材料,很少有人从丑的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中的丑角。是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审美材料。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中学语文中艺术丑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呼唤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同学生一起去领略语文中的美。  相似文献   

13.
精心设计,设疑涉趣,将语文之美在开学第一课淋漓尽致的呈现,让语文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语文之美感召学生的灵魂。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师带一届学生必须要花功夫花心思的一件事。这件事七年级开学伊始就要着手去做。也是决定让自己所带的学生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素养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以至于去创造美,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呢?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堂语文课,听起来能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与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息息相关。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美是千姿百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所包含的美的揭示,善于正确诱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感受、理解美的过程也就是陶冶学生思想境界、培养美好心灵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点拨.一、从朗读中让学生感受美.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  相似文献   

17.
屈威 《快乐阅读》2011,(27):12-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素材是丰富的,比如汉字美、书法美、语言美、插图美、印刷美等等,这些美要靠教师去认识、去利用、去创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就是割断了语文与情感的联系,割断了语文同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的词语美、文结构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都使语文学科充满了美的魅力和美的内涵。我们教师只要坚持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必能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综合学科,语文文章中的字词句章,谋篇布局都散发作者智慧的光芒,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人们在生活中有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共同愿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体验、感悟文章中的美,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将探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