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新闻采编》2005,(6):34-35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作为我国广播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一级广播,节目改革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广播新闻性节目是地市电台的龙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此类节目如何“揪”住听众耳朵,已经成为广播人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广苑随想     
陈青 《中国广播》2002,(10):52-53
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改革的深入的发展,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也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悄然变化着。面对这种嬗变,笔者有所感悟,现就新闻节目的“播”与“说”、直播与录播、听音乐与“看音乐”等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广播改革进程中的一次“裂变”。由此而产生了群落效应、自组织效应、系统整体效应等,使广播事业充满生机,出现了繁荣局面。“裂变”也使我国广播现有格局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的一面更加显现。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机制和格局的更新防止和制约广播发展中的“散”、“滥”现象,二是如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使广播事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呼唤着广播的“聚变”。“聚变”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聚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合、协作与交流,而是运用电子新技术手段建立节目交换和合作网络,实现各台之间节目的嫁接与联姻。它不仅会使广播频率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广告资源等得到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而且将推动广播作为新闻传播事业向着既能更加繁荣又有利集中管理和指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强势媒体,广播已从“跑马占地”的数量增长式发展,逐步转为深度开发、规模扩张、质量取胜和专业化等实力竞拼式的发展。广播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不仅表现在其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创新上.同时也表现在与广播的相关联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传播渠道、经营方法、广告营销、媒体形象的塑造、自身与其他媒体的对接上。新媒体时代,广播要想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拓宽“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需求,不断进行着自我改革。但是,一些地方广播电台新闻改革中出现了新闻节目新闻意识弱化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忽视了广播新闻传播规律和广大听众的需求,企望把新闻节目承担的功能转到专题节目。这对于广播宣传舆论功能的发挥以及广播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听众的收听习惯等原因,广播新闻节目黄金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但是让广播工作者感到困惑的是,现在黄金时间里新闻的“含金量”不高,因为指令性宣传任务比较多,而且都要求在早晨时段播出,并对篇幅长短作出具体规定,有些稿件…  相似文献   

7.
王龙  晏茂愚 《河北广播》2005,(C00):31-34
处在改革、调整中的中国传媒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不论哪种媒体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首当其冲。电视的冲击,网络的挤占,报纸的夹击,广播“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于是,有人预言,广播的日子长不了。应该承认,作为大众传媒工具的广播,有其弱势的一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的“弱势”因素更加凸显。可是,广播又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当今世界,广播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壮大,仍以其独特的传播效能,在传媒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钱笑 《新闻知识》2005,(11):94-95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普及的冲击,广播媒介曾一度走入低谷。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1983年的第十一次广播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和“四级办广播”的发展战略,1986年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拉开了我国广播改革的序幕,出现了广播发展中的“直播热”、“主持人热”、“板块热”、“热线电话热”等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李玲  金威 《新闻传播》2005,(1):63-63
现代传播已进入“受众中心”时代,“受众意识”日渐体现在新闻节目中,各媒体在对受众口味的揣摩中不断改革发展。广播新闻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对局中,如何在提升节目品位上下功夫,做到节目差异化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广播,节目的来源单一,除了自办节目、广播内部交流节目,就是一些制作好的诸如歌曲、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广播节目的传播手段单一,就是通过广播靠声音传播的方式,鉴于广播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特性,有人把广播称作“耳朵媒体”或“盲媒体”,而如今,随着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愈加多元化,广播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融媒体时代。这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时代,三大传统媒体被一“网”打尽,从而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独立并存的“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了“三位一体”,集于一“屏”的“扁平”化的传播模式。所谓“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一是指在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13.
杨萍  刘佳 《声屏世界》2016,(6):58-60
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信息平台之一。因其具有及时性强、交互性等信息传播特点,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为扭转颓势纷纷打造微信公众号,试点报刊、广播、电视的传播改革,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涌现出大批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探索时政新闻报道的微信推送。诸如《人民日报》的“学习小组”、《北京青年报》的“政知圈”、上海东方报业的“澎湃新闻”、央视的“网络新闻联播”、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湖南卫视新闻联播”、重庆广播电视台的“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江西网络台”、赣州广播电视台的“GZTV赣州新闻联播”等。本文针对时政新闻微信推送编辑、内容选择、二手资料整理等内容,探析微信如何玩转时政类选题,让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受到用户青睐,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4.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纷纷“试水”新媒体领域,除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广电报)外,还发展了互联网、移动电视、官方微博等多种传播平台。同一单位内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如何共生双赢?拥有19个传播平台的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争主动,探索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并在抗御2012年11号强台风“海葵”报道中全面启用,有效地实现了媒介融合,有力地提升了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6.
俞霞 《视听纵横》2004,(4):58-59
中国传媒经过近十年的磨砺和探索,已进入一个专业传播的时代。当“市场细分”、“听众本位”、“资源整合”等新名词纷至沓来涌入现代广播人的耳中时,梳理以往的实践,重新审视广播的功能特性,认清广播专业频率化“不仅是单纯的市场细分,更应是品牌频率的创造”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朱东  赖丁 《新闻导刊》2009,(5):51-52
重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拥有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结构、文化基础。重庆的广播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前例: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广播电台”就响誉中国;1950年变更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其人员结构、技术传播能力都在国内领先。1988年12月25日,“重庆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预示着重庆广播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之后,“重庆商业广播电台”等系列台的涌现,带来重庆广播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刘静 《新闻前哨》2001,(11):43-45
随着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我认为不尽然。否则如何解释广播这些年在报纸面前也“直不起腰杆”?广播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发挥出广播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手持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比电视理应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是,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如人意。人所有的你没有,你所有的却又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广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线广播,又称“网上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广播上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虽然在建立网站和利用网上广播技术方面,我国发展较晚,但近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观在线广播给我国广播业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收听范围扩大,可以“越洋过海” 传统广播以电波为媒介,发送的过程深受地形、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收听范围十分有限。在线广播以互联网为媒介,不但快捷,而且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可以覆盖在内,真正实现了无边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刘新传 《新闻知识》2005,(10):64-67
在高校里,广播始终是党的理论宣传工具,传播科学化知识的有力阵地,在宣传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广播的优势在于它的声音与便捷、传播对象广泛、传播感染力强和传播功能多样。高校广播的记们充分利用“采访机”,突出新闻的现场感,其真实性、权威性大大增强;记还通过口述新闻,结合同期声,极大地发挥了广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