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昆山市石浦中学是"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学校长期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全面普及科技特色活动,使科学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课程外教育和育人环境之中,借助科技周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在校内外科技辅导教师的指导下,既动手又动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创新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三百多个,成功申报科学发明专利14项,6名学生当选中国"小院士",其中张海浩同学的"盲人磁性插座"在2011年第26  相似文献   

2.
科技活动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只有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科技改变现实,梦想创造明天。深圳市钟屋小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采取"请进来"、"课堂创新"、"全员参与"等方法,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品牌。请进来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10):12
一所普通的乡镇学校,却有3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奖励,连续两次被评为"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并相继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和"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基地"。这正是山东省昌邑市双台初中开展"科技创造发明"活动、创建个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我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现存在学生基础薄弱、老师指导缺乏、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学校管理激励制度保障、开放实验室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启明星"少年科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鼓励他们从小立志投身科学事业。学校树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思想,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点带面"就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掘一些热爱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科学实践与发明创造竞赛活动,把他们打造成"科技明星",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吸引更多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全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临沂高都小学以创办"特色鲜明的科技文化型学校"为办学方向,十儿年如一日紧抓科技教育工作,努力打造鲜明的高都科技教育品牌。学校率先成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配齐了学生常用的工具和材料,这样学生不出学校就能将创意变成实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发展状况,学校制定并全面推行"一体两翼"科技活动策略,"一体"即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主体,"两翼"即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为做好科技普及工作,学校立足实际,在各年级开设科技校本课程,并将其排入课程表,统一在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学习。同时,  相似文献   

8.
近日,广州市科协在协和中学启动了百名科技导师进校园活动。市科协动员组织了116名来自生物、机械、化学、天文、地理、电子计算机、建筑等10多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成青少年科技导师志愿团,义务到全市各中小学校担任科技导师或科技副校长,为学生开设科普课堂,指导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枫树山鸿铭小学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湖橡社区,是全国科学教育师训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造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创新教育基地示范校、长沙市创新型学校、长沙市首批知识产权示范校、雨花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贯彻"求真、务实、创新"的理念,以富有创意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创新性课堂为主阵地,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创新教育模式,营造"全面发展,着力基础素养"的科技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师生科技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科技教育的文化内涵,科学知识有着指导实践、技术创新作用。实践、技术和创新这三个要素是知识物化成产品的"催化剂"。在教学科学知识时应该建构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和技术发明关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校本建构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08,(10):12-12
一所普通的乡镇学校,却有3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奖励,连续两次被评为“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奖”,并相继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和“山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基地”。这正是山东省昌邑市双台初中开展“科技创造发明”活动、创建个性化学校取得的硕果。现在全校性的科技创新教育已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辅之以科技创新性课外兴趣活动的创新教育新模式已初步形成,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自身的经验,下面是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拓展教育新渠道,以校园科技创新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被评为赤壁市"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湖北科普示范学校、湖北省创新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一、更新教育理念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往往被两种论断束缚:一是"无时无能"论,认为课时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谢晓晔 《学会》2012,(6):61-62
<正>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知识产权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10个局委共同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展示活动;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培养科技人才,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是全省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基层赛事。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公正严谨第27届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题是"创新·体验·成长"。青岛市各参赛学校紧紧围绕大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长沙县黄龙小学坐落在"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黄龙新村风景区内,创建于1988年,如今已成为长沙地区乃至湖南省教育界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的良好氛围,大力提升科技活动的竞争力。其具体做法体现在"四有"、"五阵地"、"一节"、"一赛"这四个方面。"四有"即劳动活动周周有、发明讲座月月有、科技发明系列活动班班有、科技节年年有,让师生积极参与到科技活动中。"五阵地"即"一台、一窗、一室、二报",其中"一台"是"春蕾"校园闭路电视台"科技创造发明天地"栏目,"一窗"是科技创造宣传橱窗,"一室"是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展览室,"二报"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洪蓝中心小学是一所功能齐全的市实验小学,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让人人以创造为乐。营造创新氛围,三类活动齐并进洪蓝中心小学学习"市县科技创新大赛"文件精神和江苏省"金钥匙"科普实践活动工作意见,建立了三支科技队伍:一支以傅家边科技园董事长李百建和绿岛公司总经理马红松等科技能手为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规模较小,但在科技创新、教育科研方面却走在了资兴市的前列,近几年来的科教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学校科学教研组拥有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1个(全市仅有2个);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多次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  相似文献   

17.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体育运动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它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中小学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开展,学生参赛项目越来越多,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自1982年开展此项赛事以来,我省已成功举办了23届,并形成了从县(市)区到设区市再到省级竞赛的比较完善的逐级选拔竞赛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落实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纲要的重要形式。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指导教师,如何使自己所在的学校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是摆在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本人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老校区(原砀山县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现有5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160多名教职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培养了科技创新学生200多名,组织学生参加市、省和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奖项300多个。课堂教学作根基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和健康课,梳理出"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介绍经典的科技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20.
孙健超 《科教文汇》2011,(31):69-70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与创新,通过笔者的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结合一些日常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的实际做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