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骆风 《教育导刊》2005,(12):32-34
本文概括了当前大学生上网中存在的三种偏差,并从及时把握大学生上网动态、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严格对大学生的学业要求四个方面论述改进大学生上网指导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手机、互联网等新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网络信息的无序性、网民身份的复杂性、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从众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新特点,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多样社会文化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其心理特点及思想观念呈现多面性和可塑性。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对今后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并由此探寻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偏差,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探索有效的路径将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 ,也是社会中最敏感的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行为的走向。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影响的结果。由于传统文化是渗透于人文科学各个方面和领域的 ,它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 ,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 ,并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传统文化及其教育 ,增强教育的科学性 ,进而纠正大学生的行为失误 ,培养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方式。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偏差与大学生行为失范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两家…  相似文献   

6.
当前,校园媒介已成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利用校园媒介文化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理论修养不够、理想信念模糊、党性观念不强、党员意识淡化等思想问题。究其原因,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党支部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中存在工作偏差,才使得大学生党员存在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需要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创新支部工作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姚伟龙  李蓓  郭磊 《成人教育》2011,31(2):108-109
“90后大学生”已迅速成长为我国高校当前及未来几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为充分了解其思想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以思想行为学理论为指导,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我国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宗教把握世界的方式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触媒,但宗教性归因与信念固着现象又导致了信教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开展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民族宗教问题的舆论引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掌握民族与宗教的相关知识,借鉴宗教文化与宗教教育的内容方法,加强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信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0.
反学校文化是当前大学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反学校文化行为,只有揭示其产生根源,才能治标治本。出现大学生反学校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同伴群体的压力、社会价值观的偏差等。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消极情绪体验的调节效应,使用社会排斥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网络消极情绪体验量表与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82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2)社交焦虑在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消极情绪体验调节了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是否出现偏差行为问题上,归因方式、参与度、自我控制这3项影响力非常突出,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对有无偏差行为的解释力度非常大,借此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问题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医学知识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探讨了行为及人格偏离、神经症、精神病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问题,指出大学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生个体心理、大学生所处特殊环境和学习任务、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当今青年大学生已进入数字化的生存状态,而高校营造以网络为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模式具有其优势。网络平台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模式的建构具有如下四个实现路径:利用校园网络渠道进行情绪的沟通疏导;利用校园网络虚拟空间进行自我的重塑调控;校园网络文化的引导功能;以及校园网络偏差行为对心理健康的警示干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3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偏差行为问卷、一般问题行为问卷考查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对一般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网络偏差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最多;(2)网络偏差行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成瘾者比非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一般问题行为;(4)网络偏差行为在网络成瘾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目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从而构筑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希望对各大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院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面对网络这把双丸剑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惑、迷惘,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在校大学生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现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开创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背景:乡村创业正当时,农村籍大学生出于“家国情怀”纷纷投身乡村创业,由于社会对农村籍大学生有着传统的角色认定,他们“逆势”返乡之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角色化冲击。研究内容:运用角色化理论,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所创制的角色本真;揭示其角色化感知偏差形成的现实动因;就如何矫正角色偏差提供建议。研究目的:消除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偏差,引导积极合理的角色评价,树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良好形象,发挥角色内化与外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对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群体拖延行为的现状、差异以及拖延行为与自尊的关系,为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矫正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科性质的大学生在拖延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总分与拖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非常普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提高自尊水平,以降低和减少大学生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践行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以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通过梳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一定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行为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我们在构建适应新型社会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时,应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践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