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衍生企业与原有企业的技术关联入手,将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创业进入分为替代性和互补性两类,分析不同性质的创业进入对在位企业研发激励的影响差异,并以产业集聚度作为工具变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如果知识型员工创办的衍生企业通过技术复制和窃取与在位企业形成替代关系,创业进入会降低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只有二者在技术上具有互补关系,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才会因进入而提高。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以替代性为主的知识型员工创业进入确实抑制了在位企业的研发激励,不利于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和动态效率的提升。因此,各级政府不应一味鼓励知识型员工的创业行为,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创业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兼顾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新课题.通过对国外绿色创业研究的梳理和提炼,本文依据经济机会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结合内外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绿色创业者的区别模型,并在四类绿色创业者的划分基础上,对中国企业践行绿色创业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绿色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5,(6):42-45
基于创业导向及绿色创业理论提出绿色创业导向是一个多维度构念及维度构成,利用中关村地区13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验证了构建的绿色创业导向维度的有效性;使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创业导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业导向由创新导向、先动导向、环境导向、社会导向四个维度构成;这四个维度对企业绩效均有积极影响,但影响方面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2019年制造企业及新基建面板数据,探究新基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目前大量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能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对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尤为有利,并且在以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为门槛进行的检验中得到佐证;但产业集聚存在的拥堵效应会阻碍这一促进进程。从总体看,融合基础设施投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与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地区和工业化水平上表现差异较大。融合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东部企业以及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对中西部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省份的企业尚未显现促进作用;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会抵销部分融合基础设施之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省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样本期间内,仓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量质齐升”,但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能从总体上缓解这种不利影响。当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跨越1.335的拐点后,增加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极大促进企业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可为重点规划布局新基建投入类型与企业绿色转型营造良好条件环境提供参考借鉴,助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走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政策导向。基于绿色制造-物流协同演化背景,本文认为企业知识链创新必须在实体产业与知识链的融合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保障企业知识链获得创新生命力,避免知识链路径依赖的制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企业知识链的理论研究。本文在研究分析知识链内涵与局限性基础上,论述了绿色制造-物流协同演化下企业知识链创新的必要性;其次,从信息结构入手破解知识链路径依赖的可行性;最后基于绿色制造-物流协同背景构建知识链反馈回路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6.
探讨如何激活农业企业绿色创业以解决日益窘迫的环境问题,以我国207家农业企业为案例样本,基于集合论思想,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环境、组织两个层面分析政府环境规制、市场压力、管理者环境认知以及绿色价值观等4个条件因素对绿色创业导向形成的多重因果机制。研究发现:缺乏市场压力是导致非高绿色创业导向的必要条件;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分为3条路径,非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分为2条路径,且与高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呈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对推动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实践的启示包括:政府必须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企业要引进有绿色创业愿景的管理者,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以及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推动绿色创业中要把握好关键核心要素;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内部价值观和文化以及外部规制和市场竞争状况选择适合的绿色创业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下如何驱动经济绿色转型与微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必由之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顺应了创新与绿色的新发展理念,如何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学界热议的研究话题,既有的研究对战略决策视角下高管可持续导向与战略驱动的绿色创新决策呈现出较大程度上的忽视。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 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地驱动效应,即CEO公共价值与环境保护价值导向的经历越丰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果依然成立;(2)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投资在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即公共环保经历通过利益相关方价值回应与资源配置两种路径改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3)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部环境规制中的约束型政府规制与激励型政府规制分别在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分别产生替代效应与协同互补效应,且考虑政治关联,中央政治关联背景...  相似文献   

8.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资源科学》2021,43(8):1534-1548
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②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③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④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零售企业绿色认知和绿色情感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武汉地区189家零售企业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就零售企业绿色认知和绿色情感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总体模型中,零售企业绿色认知和绿色情感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行为,并且零售企业绿色情感在绿色认知对绿色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2)在模型的分路径中,零售企业资源环境感知和资源环境知识显著正向影响零售企业环境保护行为,并且零售企业资源环境情感在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对零售企业资源节约行为、环境保护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零售企业业态、所有制性质、规模、行业地位这4个特征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和战略匹配理论,以“绿色创业导向—创业机会识别—企业绩效”为研究逻辑,构建绿色创业导向、创业机会识别、环境不确定性与农业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301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创业导向对农业新创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均有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农业新创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创业机会识别与农业新创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调节创业机会识别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农业新创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企业营销发展战略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面对这一趋势,不少企业开始实行绿色营销。本文从绿色营销的含义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在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绿色供应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清晰了解绿色供应链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分布,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CSSCI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5.3.R4对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脉络等信息,并利用可视化图谱挖掘出绿色供应链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尝试为构建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宏观知识地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包括两个互补产品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互补产品绿色创新溢出效应和捆绑效应,考虑互补产品供应商绿色创新与否、零售商的绿色营销和销售策略,构建多阶段供应链定价与绿色度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数值实验,研究发现:当互补产品的捆绑效应较大时,互补产品供应商的最优策略是进行绿色制造,而零售商的绿色营销和捆绑销售策略与互补产品供应商的最优策略和捆绑效应大小有关;供应链中其他成员进行绿色制造和投入会促进产品供应商提高绿色制造水平,且零售商的捆绑销售也会促使其提高产品绿色度;另外,互补产品的绿色创新溢出效应也会影响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实际从区域层次入手,通过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探究绿色技术溢出、环境溢出对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劳动生产率在改善环境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2)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和环境溢出效应均存在并且表现为全国层面;(3)区域外部的绿色技术溢出对改善区域内部环境绩效起到积极影响;(4)外部较差的环境绩效会给予区域内部改善环境绩效的动力,即环境溢出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绿色创业理论,对光伏、节能照明、新能源汽车三行业的案例分析,发现只有遵循绿色创业规律的政府扶持才能真正促进绿色创业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是政府扶持绿色创业的首要任务,绿色创业与绿色消费的平衡发展是政府扶持的重要任务,“推拉结合”是绿色消费政府扶持的重要手段。要提升政府扶持的有效性,扶持的力度要适中,扶持的对象要审核。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绿色发展与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或地 区的真实国民财 富。它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 家真实储蓄率。作者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析了1970?2001年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 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1985年自然资产损失占GDP比重接近2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 大规模 经济调整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损失占GDP比重迅速下降,到1998年降为4.5%,但是此后 经济增长模式逆转,2001年又上升为6.3%。这表明,中国在过去20多年经历了“先破坏、后 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造成我国真实国民财富的极 大损失。这是“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作者提 出,绿色发展是今后中国发展的必选之路,既不能沿袭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前 苏 联式的重工业化模式,也不能模仿和采用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必须独辟蹊径,寻求非传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而经济型酒店因为即经济又实惠的原因更受大众的青睐,所以在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速度最快。但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盲目的竞争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近年来消费者非常重视环保,倾向于绿色酒店,倡导绿色消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强烈,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发展成为绿色酒店已经是经济型酒店的存活之路,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前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绿色酒店的发展优势,做了我国经济性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策略的路径分析,以期能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实施绿色营销、发展成为绿色酒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9.
Green Information Systems (Green IS) emerged as a crucial area for research to reduce organizations/society’s carbon footprints and consequently, to achieve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This research paper provides an extensiv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Green IS area to facilitate advance research in the area.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Green IS and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t research conducted earlier in this area.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adopted to conduct the study, and the research area categorized under five segments namely: Green IS concep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mpact of green initiatives, measures and policies, and global context. These five categori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subcategories to provide in-depth and crystal clear review of literature. Accessible research articles, book chapters and reports from top ten databases Emerald, Science Direct, EBSCOhost, ACM digital Library, IEEE, JSTOR, ProQuest, Sage, Wiley online and Springer link were reviewed. Research propositions are provided for future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针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江西省现阶段应以"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本土科技"为原则,大力推广以低成本和软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从而推进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