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实  孙晓芹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30-1641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只有R&D支出数据,而缺少R&D预算数据,这是我国科技统计工作不尽完善的一种体现。2007年政府财政收支分类体系改革后,专门设立了“科学技术”大类,其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应用三个款级科目似乎分别代表了政府三类R&D投入,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这套数据是否与我国R&D投入的历史数据,以及科技统计得到的R&D支出数据相吻合,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R&D投入是企业R&D活动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企业R&D投入长期不足影响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R&D投入的总量、强度、来源、投向等多方面指标,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的现状,从中发现中美两国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化原因跟企业内外部环境有关,进而指出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美国的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经验中获得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国外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燕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49-51
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长期困扰科技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相对而言,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我国科技经费的预算管理在预算的编制方法、评估评审、执行跟踪、决算审计,以及信用授权和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均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绩效评价开始于20世纪初期,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科技预算绩效评价也在政府绩效评价的大框架下运行,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历史演变。文章以美国联邦政府科技预算绩效评价发展变化为研究脉络,将其历史实践分为探索、形成和发展3个阶段:首先,梳理分析各阶段内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与评价方法;进而,通过对3个阶段的综合分析,得出反映其底层逻辑的总体特征;最后,立足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发展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预算编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建国初期是沿袭前苏联“统收统支”模式,几十年来虽然有一些改动,但基本框架没有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财政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集中在财政收入方面,财政支出改革相对滞后,预算管理制度基本上沿用过去的做法。这种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弊端:预算分类不规范,按经济性质和按政府职能交叉分类,预算科目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的收支全貌;预算编制较粗,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预算,预算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不高;预算批复不及时,预算执行中追加追减情况时有发生,预算约束弱化;预算资金分散支付和储存,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这种粗放的、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成为当前财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我国的预算编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强化预算约束力,财政部已从2000年开始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改革,并选择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4个部门试编部门预算,2001年将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全面实行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7.
中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比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农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缺失,并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和效率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发展活动是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内容。基于预算安排的研发经费规模及其占比是财政科技投入偏好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中国现行的政府收支科目中虽设立了科学技术支出类别,但尚未明确列示研发预算科目或可行的数据归集方法,这对于判断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以及分析和调整科技投入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都造成障碍。研究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有关研发支出的制度安排与具体实践,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研发经费支出分类方法及统计数据应用等,对研究者分析和探索建立中国研发预算体系、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以及支撑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美农业科技体制比较与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十分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科技体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在比较中美两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科技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总结政府科技投入的国际经验以为我国提供借鉴意义,笔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参照对象,对政府科技投入规模、科技投入强度、科技投入结构以及科技投入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为我国政府科技投入政策的调整以及科技投入管理方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通过构建科学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多元协同的技术转化机制和全面流畅的中介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技术在民用部门的扩散,推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结合美国实践的成功要素及实际国情,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活科研人员企业家精神、构建多元化科技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交流以及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六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国防科技民用转化,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科创中心的案例、研究开发过程、管理经验和发展得失,得出建立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区域地理界限,通过多方协同促进的创新生态系统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并以科技先导性、产业带动性和经济辐射性作为自身发展特征,将便利的投资环境与产业的持续升级作为科创中心战略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最后确保制定以人为本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江苏省适应自身经济发展需要探索出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形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设立了完整的组织架构,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级店面的职责与服务功能,形成了特色明显的科技要素传递机制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并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形成了高效的运行特征,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论述美国科学家为什么参与决策咨询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的体制和机制,深入阐述了美国科学家参与科技决策咨询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等,并就美国科技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农业科技政策进展及我国新兴农业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厘清典型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重点,梳理其为加快农业科技革命制定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在新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已有科技基础和政策制度,并与发达国家相关政策对比,进而总结不足并提出提升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如何促进影响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投入和研发质量提升,通过演化博弈方法对科技投入与创新质量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体系中投入主体与研发主体博弈的策略选择机制、投入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探索通过管理改进提升创新活力和水平的途径。通过模型分析,推论出改善收益和奖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价值对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  相似文献   

18.
刘渝琴 《科研管理》1996,17(3):12-16
本文依据近五年贵州省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宏观数据,对投入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综合评价,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引文环境下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的科学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SSCI(1998-2004)排除著者自引后的数据,从期刊被引的规模——频次、学术影响力、被引半衰期等角度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进行引文计量分析。得出,期刊影响力日益扩大,被引半衰期约3.5年,有一批高频被引著者和高频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20.
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评价可为当年预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可总结预算问题为下一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并可反映预算管理部门工作质量,是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导致的各区域科技经费预算评估被忽视、方法不够科学、结果不尽准确等现实问题,本文从科技经费放大效应、地区与产业配置结构以及调动创新力量等视角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明晰相关指标内涵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度、耦合度等方法设计预算效果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2008年科技经费预算效果开展实证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国各区域科技经费预算效果评价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